教育從來不是紙面上的成績和分數。
△圖源:WRC官網
“我家孩子高三了,我真后悔,只會讓孩子死讀書”,這句話有沒有戳中你?
這兩天,我因世界機器人大賽全球總決賽來到了鄭州。
WRC總決賽坐落在鄭州輕工業大學校區,萌芽戰隊小選手們參加的賽項是在18日全天,1-3年級組在上午,4-6年級組在下午。
這次我們戰隊的成績很好,1-3年級組現場就決出了總決賽冠軍,4-6年級組也現場拿下了總決賽亞軍,成績不僅讓我們自豪,也刷新了歷史記錄!
△群里第一時間分享喜訊
比賽結束后,我搭上了鄭州的網約車,40多歲的司機師傅,聽到我用語音和同事們分享戰隊成績后,忽然開啟了話匣子,說起了他和他親戚的故事,和我講起了他自己的教育觀念。
“我家孩子高三了,真后悔,只讓孩子死讀書。”師傅語氣中帶著一絲無奈,緩緩講起了自己的故事。
他家高三的孩子面臨高考,成績屬于學校中游,從平時的成績來看,要考上理想大學,難度不小。
但他表姐的孩子,去年考上了國內的雙一流院校。可并非單純依靠高考裸分,而是通過綜合評價招生、降分錄取,分數直接降了好幾十分。
“這兩個孩子從小一起長大,成績差不多。
那時看著表姐家的孩子玩機器人、參加活動,我還覺得孩子不務正業,表姐一家有錢沒地花,想著孩子文化成績好才是正道。
現在看著自己孩子在高三學得那么累,學校也在講綜評報名,我才想明白,自己當年沒有支持孩子走更寬的路。
還是眼界不夠高,錯失了那么多機會。” 師傅懊惱地總結說。
師傅繼續補充道,這些思考并不僅僅是因為高考升學問題,更多是從現在的社會大趨勢出發,比如大家都顯而易見的兩個趨勢——
第一個趨勢是生育率持續下降。
按這個趨勢,十年后會是人工智能、機器人大爆發的時代,而老齡化社會問題也會加劇。那些缺失的崗位,從哪里填補?都得依賴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可以說,接下來的社會,會高度依賴人工智能和人的協作!
第二個趨勢是國際形勢的變化。
中國未來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將愈發迫切,人才培養勢必從這一代孩子開始。真正的人才培養,不能僅停留在理論上,更要注重實踐。學了就得會用,這些學校里教不到的東西,死讀書根本學不來。
師傅感慨萬千地說:“這兩天我接送全國各地來鄭州參加機器人比賽的孩子們,家長們也跟我分享很多,聽你們講都長了不少見識。
真是羨慕,你們能在孩子那么小的時候就看得這么遠。要是當年我能像表姐一家那樣,今年高考孩子就輕松多了。”
“開始早,后面機會才更多。”師傅跟我們總結說。
師傅如此侃侃而談,讓我很是好奇,所以我便跟師傅深入聊了起來。
我問了師傅第一個問題:
“如果你能重新來過,你會怎么陪孩子走這條路呢?”
師傅毫不猶豫地回答:
“必須每年都帶孩子參加比賽!”
他繼續說道:“去年鄭州舉辦了機器人大賽,今年還是繼續舉辦,為什么每年都要辦呢?就是為了給孩子們提供鍛煉的機會。對小孩子來說,經歷的越多,成長得越快,這是必然的。
△2023年在鄭州WRC錦標賽現場
“要走這條路,不能怕輸贏。最重要的是關注孩子在比賽中學到了什么,積累了哪些經驗。下一次,他們會知道自己能做得更好。只要堅持,每年都有進步,最終就能突破自我。
“你看,我表姐家的孩子初中開始接觸。那時候哪有什么資源,賽事組織也沒有現在那么好,但他們沒有停下腳步。每年都參加比賽,孩子越比賽,經驗就越豐富,后來拿到了省級大獎,就獲得了推薦資格。
我忍不住問師傅第二個問題:
“那你覺得如果支持孩子的興趣愛好,校內和校外的平衡難不難把握?”
師傅的回答很直接:“不難,只要支持孩子的興趣,成績反而不用整得那么累。
“現在,單科成績特別突出的孩子也有優勢。你看,那些破格錄取、保送的事情,大家都看在眼里。
“國家現在需要的是專業人才,而且是從小對某個領域充滿興趣的孩子。假如你的孩子語文滿分、數學滿分,考進了頂尖大學,又怎么樣呢?如果他對機器人、人工智能一點興趣都沒有,哪怕有再牛的教授帶他做課題,十年八年也看不到結果。
“但如果孩子在某個領域特別強,無論是機器人、編程,還是動手能力,哪怕成績沒有滿分,但學校肯定會更看重他。因為這些孩子能真正在實踐中出成果,好學校也都想要這樣的學生。
“現在的綜合評價招生,全國幾十個省市都在做,國家的目標就是要培養創新型人才、尖端人才。就拿芯片來說,過去我們連8納米都做不出來,現在已經可以做到7納米,盡管和其他國家的3納米還有差距,但我們的進步速度是驚人的。所以,國家迫切需要這樣的人才,家庭和學校必須跟得上。
我當年沒明白這些,錯過了機會。但如果當時能看清楚,就能抓住機會了。”
師傅給了我一個生動的比喻,他說他和表姐的教育選擇就像十幾年前的買房潮。
當時,他手里也有不少積蓄,聽到周圍朋友在討論買房,他卻覺得自己在老家蓋個別墅就足夠了,為什么還要去買房呢?但他身邊那些早早進場的朋友們,后來都因為這個決定賺到了可觀的財富。
不是每個人都能在當時就有那樣的眼光和遠見。
“現在這些孩子,將來就是這個社會的中堅力量。現在好學校想培養的正是這批未來的創新者。”師傅對未來充滿信心。
時代往往會回報那些有遠見、敢于打破常規、從更廣闊的視角看待教育與未來發展的人。
選擇提前布局,給孩子更多發展機會的家庭,最終會成為最先受益的那一批。
師傅的這番話,我感覺太精彩了,忍不住把他的觀點全都記錄了下來,細品真讓人熱血沸騰。
師傅的分享,是從一個過來人的視角,講出了許多家庭在教育選擇面前的困惑與抉擇:
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我們會選擇突破常規、勇敢嘗試,還是固守一成不變的傳統方式?
但師傅的信心是基于是否“入場”的選擇,而對于如何“入場”之后繼續走下去,師傅的經驗并不多,但這恰恰是我所這幾年積累下來的寶貴經驗。
無論是2025年發布的NOC等若干賽事的除名貼,還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取消了15歲以下孩子的參賽資格,甚至我們在世界機器人大賽現場親身感受到的嚴格紀律(家長和所有機構老師都不能進入比賽現場,只有學生和評委在內),都向我們傳遞了一個清晰的信號:
如今的選拔標準日益嚴格,隨著各方的規范,紅白名單賽事的含金量定會不斷提高。
因此,孩子是否具備真材實料,以及孩子和父母的心態是否足夠穩定和積極,都會直接影響到他們在這條道路上能走得多遠。
真正的挑戰不僅僅是“入場與否”,而是如何在這個快速發展的賽道上持續前進、不斷突破。
我自己是從2023年開始,系統性地陪孩子接觸科創、機器人、編程方面的賽事,和萌芽戰隊志同道合的家庭一起探索。
這幾年大大小小的獎項累積起來不算少,2025年我仍然還會陪他們在這個領域里深入探索,我們計劃參加的活動就有好幾項。
一項是2月7日到2月11日的珠海“強國少年·大灣區科創研學營”,這里除了打通了985、211大學的頂尖實驗室資源外,還有2025學年的圖形化編程、Python 編程的全年賽事學習計劃和參賽規劃。
參加完研學營后,就可以充分準備3月份開始的國家白名單賽事了!所以我決定年后帶孩子參加,讓孩子的學習機會在以賽促學、以賽代練方面更加充分!
△賽事的份量,懂行的家長一看就懂
對于對編程和大學實驗室資源感興趣的孩子們,歡迎一起加入研學營,我篩選的資源,基本上還是很很好提升孩子的綜合素質。
研學營招募倒計時
分享編程類的信息差
報名參加研學營
回顧介紹:
報名預約和福利優惠
另一項是2025年春季的白名單賽事的機器人創意賽,我1月23日會發起招募,也是創想老師帶隊,我家倆孩子這一次當然也不會錯過。
這場創意賽特別適合那些動手能力強,但編程基礎稍弱,或者剛開始接觸機器人、在競技機器人賽場上容易出錯的孩子。
對于那些口頭表達能力較強,喜歡樂高拼搭和創意創造的孩子來說,創意賽也非常友好。
而且,喜歡文科的男孩子女孩子,都可以在這個領域能精準地找到自己的文科素養與科創的結合點。我也希望通過這次賽事,鍛煉孩子的表達能力和綜合思維!
機器人創意賽招募
創意編程考練賽一體
2025年春季白名單賽事
體系化機器人編程課來了
報名預約和福利優惠
接下來還有全球發明大會、中國芯助力中國夢以及下半年的世界機器人大賽,都是我計劃和孩子一起深入探索的精彩賽事!
而且我家Joshua下半年就要參加初中組的賽事了,我非常期待他在面對更具挑戰性的任務時,綜合水平能更上一層樓。
師傅所欣賞的視角,也是長期主義者獨有的眼光——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我們每個家庭的教育選擇,實際上都是在為孩子鋪設未來的道路。
長期主義者的眼光,正是能夠超越眼前的短期得失,專注于孩子的全面成長和長期發展。
當我們選擇陪伴孩子在科創、機器人、編程等領域走得更遠時,我們不僅是在培養他們的技能,更是在教會他們如何面對未來的復雜問題,如何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獨特價值。
會越來越多人意識到長期主義理念的重要性。
正如師傅雖然遺憾自己孩子錯失了這個成長的紅利,但他依然鼓勵孩子無論何時開始都不算晚。保持對新時代學習和探索的熱情,最終一定能迎來屬于自己的“機緣”。
每一個孩子的潛力都是無限的,而我們能做的,就是為他們提供一個足夠寬廣的舞臺,去自由探索、去突破自我,去成就更好的未來。
教育的真正意義,或許就是如此。
探索、陪伴、托舉、成就!
互勉。如果你搞不懂市面上亂七八糟的賽事信息差和規劃,記得加入我們萌芽戰隊,一起抱團取暖,越走越通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