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上市公司*ST仁東IPO之前的實控人信息。
戚建萍(姐)、戚建華(妹)、戚建生(弟)是三姐弟,金敏燕、金磊是戚建萍的女兒和兒子,一家五口合計持股64.6%。
戚建萍一家是浙江諸暨人,在諸暨,像這樣類似持股高度集中的家族上市公司并不少,不過,到A股來賣公司的也不少。
好巧不巧,戚建萍一家就是其中之一。
這是*ST仁東現在的十大股東信息,戚建萍一家早就不見了蹤影。
而實際上,早在2017年之前,戚建萍一家就已經把股權賣得干干凈凈了。
根據歷史公告,2016年1月-5月,戚建萍家族五人分三批轉讓完了所有的股權,合計套現了約36億。
公司是差不多2012年才上市的,而實控人2016年就跑光了,真是一點都不尷尬啊,把上市賣公司的把戲玩得正大光明。
而更讓人嘆為觀止的是,戚建萍家族完成了股權變現后,一轉身又以約15億的價格把上市公司原有的業務資產買了回去。
你看,公司賣了36億,卻只花15億就把賣掉的資產又買回來了,也就是說,戚建萍一家五口上市逛了4年,白白圈走了21億。
然后,把一個空殼爛攤子留給了股民。
戚建萍雖然是浙江諸暨人,但發家之地卻不是在諸暨,而是在400公里之外的江西鷹潭。
1981年,17歲的戚建萍考入了江西財經學院,也就是現在的江西財經大學,1985年畢業后,戚建萍被分配到了江西鷹潭一家食品廠當會計。
85年的鷹潭剛建地級市不久,急需要發展經濟,于是大力推廣對外招商引資,這讓戚建萍嗅到了一絲商機。
80年代仍是物資稀缺的年代,除了沿海的大城市,全國很多地方都屬于是有錢也買不到東西,彼時的鷹潭就是如此。
戚建萍發現,鷹潭雖然是個地級市,但物資豐富程度和自己老家諸暨差太遠了,經過一番調研,戚建萍決定開個商場。
于是,僅僅工作幾個月后,戚建萍辭職下海了,在鷹潭當時最繁華的米集巷辦起了豐華商場,賣五金、百貨、副食品。
自己是食品廠出來的,副食品的貨源不是問題,而五金、百貨都可以從自己的老家浙江搞定,于是,戚建萍的商場生意就順利上路了。
在經營商場的過程中,戚建萍發現飲料的銷售量逐年增長比較迅猛,飲料的利潤又高,眼看著錢讓別人掙了,還不如自己掙。
有了想法就行動,1988年,戚建萍看自己賬上有點資本了,就與當時的山東嶗山可樂廠、山東金城葡萄酒廠等生產廠家合作,建起了鷹潭市飲料廠。
飲料廠建起來的前幾年確實賺了不少錢,但飲料廠的門檻太低了,進入90年代后,幾乎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汽水廠。
同時,海外的跨國飲料巨頭也紛紛進入中國,作為一個地方飲料廠,面對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戚建萍決定轉行。
關于轉行做什么,戚建萍則早有打算,多年的經商積累了不少人脈資源,有朋友告訴她,做銅加工很賺錢,江西又是銅業大省,搞定上游銅原料也很容易。
于是,戚建萍停掉了其它所有的產業,建起了鷹潭市無氧銅材廠,全力押注銅加工。
而朋友也真沒騙她,她很快就拿到了江西銅業的原料供應后,銅加工生意開始起飛了。
一個浙江老板,在江西把生意搞得飛起,這讓同樣在招商引資得諸暨情何以堪,于是,在老家人的召喚下,戚建萍把公司搬回了諸暨大唐鎮。
1998年,浙江宏磊銅業有限公司成立,2011年以宏磊股份的身份登陸A股,這就是現在的上市公司*ST仁東(仁東控股)的前身。
復盤戚建萍的創業史,從開商場到生產飲料,再到銅加工,有一個共同點,都是搭上了時代發展的紅利。
不過,戚建萍把銅加工產業從江西鷹潭搬到浙江諸暨的時候,則已經是銅加工行業的強弩之末了。
我國銅加工業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改革開放前是初步發展階段,改革開放后到2000年是快速發展階段,戚建萍的銅加工產業就是在這個時間段里攢下的。
但進入21世紀以后,相關產業其實已經開始出現過剩了,原來從無到有的產品滿足,已經升級為了從有到優的轉型升級之爭。
但很顯然,戚建萍的這個轉型期并不成功。
2011年8-9月,就在宏磊股份IPO過會的前夕,債主逼債戚建萍家族,據媒體報道,戚建萍家族欠了大量民間借貸,總金額高達25億。
耐人尋味的是,這錢是戚建萍家族欠的,而不是上市公司宏磊股份欠的,有媒體甚至大膽猜測,戚建萍家族為了上市,提前剝離了債務資產。
當然,這只是媒體的猜測,但上市之后的宏磊股份確實也沒表現出一個優秀公司該有的樣子。
2012年上市,2013年就開始虧損,2014年開始占用上市公司資金,某種程度上來說,戚建萍家族帶進A股的這家公司,從一開始就是個爛攤子,上市的目的就是為了圈錢還債。
當然,有人圈錢,也就有人也想跟著從中撈一筆,于是,戚建萍家族才能在短短幾個月之內就賣光了所有的股權清倉離場。
2016年從戚建萍家族手中接過控制權的老板叫郝江波,接盤之后就收購了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公司名稱由“宏磊股份”變成了“民盛金科”,主業變成了第三方支付服務。
不過,郝江波只當了兩年實控人就不干了,2018年,又把控制權賣給了一個叫霍東的80后老板,公司名稱就變成了現在的“仁東控股”。
只不過,這兩任老板從賬面上來看,可能都沒撈到錢。
前任實控人郝江波的接盤成本是27元,現任實控人霍東的接盤成本則是32元,現在這兩個人都還在前十大股東名單里,股權已經100%質押。
兩任實控人沒撈到錢,卻把*ST仁東這個爛攤子搞得越來越爛,如今已經被法院裁定破產重整。
也許有人會說,破產重整是好事,這意味著*ST仁東的7萬股民有了新的希望。
但縱觀A股很多破產重整的上市公司,重整也就是新一輪收割的開始,新的接盤人來了,把爛攤子簡單補一補,過幾年再賣給你。
爛攤子,終究是股民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