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俄軍向烏克蘭基輔的舍甫琴科夫斯基區發射了伊斯坦布爾導彈,用于打擊該地區的非居民辦公樓和商業建筑。
爆炸發生后,舍甫琴科夫斯基區建筑群燃起大火,現場局勢不容樂觀,烏克蘭國家緊急情況局一共派遣了22輛救護車和84名救援人員投入到緊急救援中。
伊斯坎德爾導彈全長7.2米,彈體最大直徑0.95米,彈重超過4500千克,最大射程480千米,隱身效果好,被攔截概率低,命中精度在30米以內,具備很強的精確打擊能力。
俄羅斯使用伊斯坎德爾導彈對烏克蘭基輔目標進行定點清除,目的很明確,就是用實際行動向英國表示警告。
據烏克蘭總統網站16日報道,烏總統澤連斯基與到訪基輔的英國首相斯塔默簽署了為期100年的全面伙伴關系協議。
根據協議,英國繼續承諾對烏克蘭實行軍事援助、醫療支持和經濟援助,并且將援助烏克蘭的國防資金,將從原來的30億英鎊,提高到45億英鎊。斯塔默還承諾,在未來烏克蘭的經濟復蘇上,英國也會提供4000萬英鎊的扶持。
直白的說可以總結為一句話:只要烏克蘭有需要,英國將一直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支持!
當前,俄羅斯對烏克蘭采取的軍事行動已基本達到預期,并且還有不斷擴大的趨勢,而烏克蘭的綜合實力,在缺少北約軍援的情況下,自身連人都快出不起,壓根失去了與俄羅斯繼續戰斗的能力和底氣。
由于特朗普即將上臺,對烏克蘭政策也是相當明顯,就是要在很短的時間內解決俄烏戰爭,即便完全犧牲掉烏克蘭的利益也在所不辭。
在這種情況下,北約國家除波蘭外,基本上都處于一種暫時的觀望態度中,還得看特朗普正式登基后的具體政策,畢竟,北約國家的鈔票也不是大風刮來的,總是“打水漂”誰也受不了。
英國這個時候主動跳出來跑到烏克蘭,又是承諾給錢、給技術,幫助戰后恢復工作,無非就一個目的,就是稱美國總統換屆之機,無暇顧及到烏克蘭,進而趁亂摘了美國的“果子”。將烏克蘭徹底變成英國的“小弟”。
然而,俄軍部隊都已經打到烏克蘭中部地區了,明顯的,俄羅斯并不會給英國這個機會,所以,英國首相前腳剛走,俄軍的伊斯坎德爾導彈便接踵而至。
基輔遭襲后,包括美國在內的北約國家,沒有一個站出來替烏克蘭發聲,也并沒有任何國家聲稱要加大對烏克蘭軍援的話。
說白了,包括英國在內,都想在這最后關鍵時刻,在烏克蘭體驗一把“白嫖”的感覺,但占便宜這種事情,通常都是我占不到,你也別想占,除英國外,估計其余國家看熱鬧的心態會更重一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