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合家團圓的日子,互相拜年、走親戚等成為既定習俗。
當然,春節期間物價上漲也成為大多數人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而且漲價行為一直持續到元宵后,讓眾多打工人感到無可奈何!
舉幾個例子。
春節期間的理發價格一般要比平常更高,有的甚至高出平常的50%以上。忙碌一年,在年底理個頭發保持良好的形象,對于走親訪友都會有很大的加分;
在打車平臺上,春節漲價也是一個公開的事實,有些地方甚至出現司機向客戶索要紅包的情況,這讓打車成本變得更高;
在各大飯店和餐館,春節的食物價格也要比平常高出不少;
再舉個例子,2024年中國CPI漲幅為0.2%,而春節期間的漲幅多數在20%以上。
某則以為,對于各大商家或理發店來說,春節的店鋪成本與平常一樣,盡管雇傭成本可能會變得更高(多數地方并沒有三倍薪資,而是以紅包形式給到員工),但其實也并非不可承受,因此總體的營業成本并沒有增加多少。不變的用工數量、同樣的經營時間和常規的服務質量,這讓春節期間漲價似乎并沒有很站得住腳的“理由”,
飯店在春節開業,本質上就是想多賺一些錢,但如果這段時間的利潤能夠抵扣店租和用工成本,并且還小有盈余,其實也不一定要在這段時間“宰客”,尤其是很多店鋪做的是街坊生意,“惡意高價”實際上也會給街坊造成不適,導致失去人心和客流,因小失大;
春節很多在外的學子和打工人大多會回到家鄉,這讓小縣城的消費市場愈加繁榮。有更多的人流支撐消費,足以讓開業的飯店賺的比平常更多,實在沒有必要又要“獅子大開口”;
此外,各大商店和飯館標出更高的價格,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嚇退”原本有消費意愿的客戶,限制了部分國民的消費欲望,或者在春節之后再行消費(比如等元宵之后再理發),如此一來,看似服務單價變高,但實際上消費人次少了,利潤也并非比平常更高。
最重要一點是,當下經濟條件越來越差,發年終獎的公司越來越少,而且還有各種“紅包”支出,很多打工人其實都是“勒緊褲腰帶”過年,再加上年輕人更加崇尚務實、低欲望的消費習慣,能省則省,如果此時再出高價,實在不是明智之舉。
盡管每個經營者有權制定自己商品/服務的價格。但說句實話,春節期間的漲價行為并不值得效仿!
對此,你怎么看呢?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