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度:
1、2025年1月第6本(5.6W字 163頁);
2、2020年~至今,理財系列共計閱讀44本;
3、2024年目前共計已閱讀45本(計劃52本)。
倒數第8本了,今天的時間看來是不夠搞定倒數第7本了,因為,目前我還沒翻開這本的第一頁。
這是今天中午臨近1點看完的書,周內有那么一兩天沒時間看,昨天照常回去加班因此晚上下班回到家八點過就放肆了一把——刷短視頻刷到凌晨過幾分。
剛寫完以上燒的水開了,就去泡了紅茶。
近期不知怎么,總是喜歡看《還珠格格》、《情深雨蒙蒙》的精剪版,大概是近期瓊瑤女士過世后,很多80、90后開始緬懷她,所以系統也給我推送吧。
因為刷太晚,眼睛都給刷累了,沒有鬧鐘的周日,我一覺睡到了九點多才起床。
洗漱完吃了點東西就回到床上打開書繼續看了,這一下直接看完,時間也就過了午飯飯點兒,還好,早餐吃的晚也不怎么餓。
這本書,借回來的也是它不厚,當時在人物傳記區域選,凡是看到薄的書我幾乎都拿了......
除了2本,因為一次性借閱不得超過15本,于是拍了書名就放回還書箱了。
這本書是寫天津10個明星人物系列中的其中之一,2024年剛出版的熱乎書,看這本書我也了解到一個點,那就是關于“藏書”。
固有的觀念里,我把藏書只當成是文人墨客的喜好,或者是一些收藏家為了一些有收藏價值而刻意囤積的行為。
本書從愛國實業家的角度,讓我對“藏書”有了新的認識,那就是避免我們的古書、好書、名書流落在外,甚至脫離屬于它的國家。
作為愛國兒女,有資金、有能力、又愛書的老一輩人,看不得這些寶物被隨意變賣、散賣,于是他們寧愿散盡家財,也要整套整套的去收集這些書、字畫等。
我也為近幾年開始的“閱讀行動”感到慶幸,這些知識如果我晚年才得知的話,那么在之后逛那些博物館時,就不會知道那些背后的歷史。
比如本書作者周叔弢,如果沒有他的收集、貢獻,我們這些平常百姓哪里可以在那些博物館如此輕易的看到那些古籍呢?
我回想過往去逛的為數不多的博物館,當時的心態、心情,在看本書的過程里,突然就頗感羞愧了。
雖然,博物館里的眾多展品并非個個都是如此獲得的,但,應該說,歷史上的這些東西,每一樣流傳下來都是不易的。
從本書里,我再次悟到了上次看某個理財大V說,帶家人出去旅游,需要在小孩子不同年齡段帶去不同的場所,比如博物館、歷史古跡,沒有到可以領悟這些的年紀,去也是白去。
因為,孩子們無法理解這些歷史背后的真正意義,他們不會產生共鳴。
聯想到我自己,在這個年齡階段也才逐漸理解這些,真的是有點遲了,但能怎么說呢?我們每個人的成長環境、家庭氛圍、個人性格,都會影響到我們這一生走過的路。怪自己,也是沒辦法怪的。
本書還讓我學到了一個新的漢字“弢(tao 一聲)”,突發奇想這個字筆畫究竟是怎么寫的,右半邊是先寫“山”,然后跟著一筆“豎”,再寫個“又”呢?還是“山”字中間一豎直接寫穿下去,然后就是寫個“又”?
哈哈,你們誰知道嗎?
最后一個就是關于弢翁的“水泥是一種和平工業”,原話是“洋灰”是一種和平工業,“洋灰”就是“水泥”加水之前,我老家也是這么個叫法。
其實想想這句話也是很正確的,水泥還是洋灰都是為了建筑而生的原材料,只有一個地區和平了,大家才會想起蓋房子、修路,而當它成為一種工業時,必定代表規模已很巨大,那就說明這個國家必定是和平的國家。
之所以叫“洋灰”,那就必定是國外先有,然后流傳進來我們國家的,和“洋火”是一樣的。
我奶奶以前燒柴煮飯,也是用的“洋火”,一直都是叫“洋火”,而非“火柴”。這樣的字眼,讀來都讓我瞬間想到我從小到大身邊最親近的奶奶,真有意思。
周叔弢一百誕辰的那一年,我剛剛好出生,看到這樣的段落時,我也產生了不一樣的感覺,這大概,就是“心流”吧?
每天早起聽“得到”,會經常聽到這個詞,一直知道“心流”是一個人很重要的感受,于身于心都是極有益的,感謝閱讀,感謝弢翁。
本書沒有很多抄錄,僅短短幾句奉上吧——
1、每個人的身上都蘊藏著改變的力量,才華只是激情與靈感的乍現。
2、最好的人生態度,就是發自心靈深處、對社會與生命的感悟;在追索人生深度的同時,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既收獲了奮斗的歷程,又體驗了人生的意義。
3、布衣暖,菜羹香,讀書滋味長。
4、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
5、身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
6、人能篤實,自有輝光。
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