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2024年中國出生人口為954萬人,比上一年增加52萬人。但在中國臺灣地區,2024年出生人口卻出現下降。
據1月10日新華社報道:臺當局內部事務主管部門10日公布的統計顯示,2024年底臺灣地區人口數為23400220人,較2023年底減少20222人,再度出現負成長,新生兒數也再創有統計以來新低。(見上面的截圖)
統計顯示,2024年臺灣地區新生兒134856人,比2023年減少715人,出生率為5.76‰,自2016年起已連續9年下降。
2024年臺灣地區死亡人口為202107人,相較2023年減少3261人,死亡率為8.63‰。
中國大陸2024年出生人口回升,龍年生肖偏好是原因之一,但并不是唯一原因(另外的原因是三年疫情推遲生育的補償效應以及2023年結婚人數上升),因為臺灣地區也有龍年生肖偏好,而2024年臺灣出生人口卻下降了。
臺灣地區生殖權威、臺中茂盛醫院院長李茂盛指出,臺灣地區過去龍年最大出生潮是在1976年,有42萬個新生兒誕生,2012年的龍年出生人口也超過22萬人。如今“少子化”實在太嚴重了,也加速臺灣人口老化。李茂盛說,臺灣民眾不敢結婚,導致生育數下降,是“少子化”的主因。臺灣地區的家庭結構以小家庭為主,照護人力不足。再者,長年房價居高不下,去年甚至不降反升,不敢買房就不敢生小孩。若是傾全力買了房,就排擠教養費用。他認為,長久之計是臺當局要推出房價軟著陸、廣建社宅、落實孩童公家養、建立友善職場、鼓勵男性投入家務及育兒工作等具體作為。
下表是1950-2023年臺灣地區總人口、出生人口和生育率,數據來源為聯合國發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24版》,但2022和2023年的出生人口根據臺灣地區內部事務主管部門公布的數據作了修正。
從上表可以看出,1950年以來,臺灣地區出生人口最多的年份是1962年、1963年和1979年,均超過43萬人;2022和2023年出生人口均跌破14萬人。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臺灣出現巨大的嬰兒潮,并且死亡率也逐漸降低,因此人口自然增長率超過30‰,使臺灣面臨較大的人口壓力。1959年4月,“農復會”主委蔣夢麟發表《讓我們面對日益迫切的臺灣人口問題》,認為臺灣人口大幅增長,產生嚴重壓力,有必要提倡節育。蔣夢麟的節育主張在當時的臺灣社會引起激烈的爭論。后來,蔣夢麟的節育主張逐漸得到越來越多臺灣人的支持。1961年,臺灣人口研究中心成立,并于1963年在臺中市舉辦推行節育試驗。1967年,臺灣當局提出“五三”口號,希望民眾婚后三年才生育、間隔三年再生育、最多不超過三個孩子、三十三歲前全部生完。1969年提出“子女少、幸福多”的口號。在六十年代,臺灣地區的計劃生育口號基調是“兩個孩子恰恰好”。
隨著計劃生育的推行和經濟的快速發展,臺灣地區的生育率下降很快。1960年,臺灣的總和生育率高達5.79,1970年降到3.98,1984年開始低于更替水平。
為了扭轉不斷下滑的生育率,臺灣當局于1990年修訂“人口政策綱領”,提出“適齡結婚,適量生育”的口號,提倡適當婚育年齡為22歲至30歲。后來,又提出“兩個孩子很幸福,三個孩子更熱鬧”的口號,并實行鼓勵生育政策。但臺灣地區的生育率并沒有止跌回升,2000年生育率開始跌破1.5,2020年開始跌破1,2022和2023年只有0.87。
值得一提的是,預計臺灣地區人均GDP在2024年超過日本。日本經濟研究中心2024年12月18日發布的估算顯示,日本的人均名義GDP在2022年低于韓國,2024年低于臺灣。2023年,日本的人均名義GDP(33935美元)僅比臺灣(32409美元)高出5%,但預計2024年臺灣將反超日本,主要原因是日元貶值、美元升值以及日本經濟的低增長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