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緬北詐騙事件在網絡上被傳得沸沸揚揚,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然而,很多人仍抱有僥幸心理,認為自己距離被詐騙十分遙遠,覺得只要平時老實本分,不相信那些虛假信息,就可以遠離詐騙的魔爪。殊不知,詐騙的危險其實就潛伏在我們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讓人防不勝防。
尤其針對醫務人員這一特殊群體,詐騙分子更是精心策劃了一套專門的應對方案。他們利用醫務人員工作繁忙、警惕性可能相對降低的特點,設計了一系列巧妙的騙局。這些騙局往往偽裝得十分逼真,讓人難以分辨真偽,一旦中招,后果不堪設想。
詐騙手法不斷翻新,警惕“學術會議”名義的電信詐騙
近期,一位醫生在網絡上公開爆料,稱自己意外收到了所謂“第四屆世界傳染病大會”的參會邀約。這一邀約的舉辦地點標注為泰國。出于職業的敏感性,這位醫生迅速展開了調查。經過多方核實與查詢,他驚訝地發現,所謂的“第四屆世界傳染病大會”竟然在官方渠道上查無此會。相反,他找到了一個名為“國際傳染病大會”的系列會議,該會議是一個歷史悠久且享有國際聲譽的醫學盛會。
評論區也有網友爆料也收到過類似會議的邀約。
有網友開玩笑地表示:“我們的護照都被醫院收起來了,想出國也不行,這簡直就是一道天然的防騙屏障啊!”
還有網友提到:“他沒有15分學分我絕對不去。”
醫務人員被詐騙近5萬元,卻反被醫院扣績效、取消評優
其實,醫務人員成為電詐對象并不是新鮮事。
5月28日,縣某醫院職工報案稱,有國外的朋友通過微信聯系她借錢買機票。因對方是認識很久的朋友,該職工便放下戒心向對方轉賬,后發現是朋友的賬號被盜,她因此被騙49680元。
為此,縣衛健局全縣通報批評,對該職工和所在醫院均予以處罰。針對醫院扣除績效獎10萬,取消 2024 年度評優評先資格,針對個人扣除績效獎1000元,取消 2024年度評優評先資格,兩年內暫緩職級晉升。
浙江溫州文成縣衛生健康局下發的文件
當日晚文成縣衛生健康局發布情況說明:決定不當,予以撤銷。
此時一出,網絡上眾說紛紜,很多網友表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A:受害者有罪論?B:被騙還成為考核指標?C:醫務人員也是人啊,如果被騙了,還要挨這么重的處罰,那以后大家只能牙碎了也只能吞下去。D:人被騙完全沒有造成單位的損失,憑什么去連坐所屬單位?被害者夠倒霉了,還要去打擊所屬單位?這什么腦回路?能下這個處罰決定的領導與其去處罰受害者不如加強防詐宣傳。
小編認為在任何詐騙案件中,受害者都是無辜的,他們不應因遭受詐騙而受到額外的指責或懲罰。將責任歸咎于受害者不僅不公平,也會可能會挫傷醫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對單位的歸屬感。相反,加強防詐宣傳和教育,提高醫務人員的防騙意識和能力,才是更為有效的措施。
對于這起事件,您怎么看?歡迎在評論區告訴我們~
多名醫護人員被騙,損失慘重
真實案例1
醫生許某在家中上網,遇一陌生人添加微信好友并注明“錢主任推薦”,開始聊天后,對方就發來了深圳某企業醫療機器人有限公司營業執照及個人身份證照片,并表示其本人也是醫生,通過“降薪”“副業”等話題套近乎贏得許某信任,并引誘許某投資一家上海的投資工作,通過后臺讓許某看到客觀收益后,又讓其追加投資金額,后又以賬戶涉嫌洗錢并凍結,取現需投入資金解凍等方式,先后騙取許某百萬余元。
真實案例2
12月,護士苗某在家中上網投稿時見一網頁彈框顯示可以幫助發表論文,添加對方微信后,告知可幫助其在核心雜志上發表論文,付定金幾日后,對方發來一份蓋章的錄用通知書,并要求支付尾款。之后遲遲未見論文刊登,電話聯系雜志社,雜志社稱無此事,發現被騙,損失金額5萬余元。
真實案例3
浙江省衢州市公安局柯城分局公布,市民曹女士接到電話,對方聲稱辦成執業醫師資格證總共需要12萬元。曹女士立即與對方達成了口頭協議,并在收到對方寄來的合同后,將2.4萬元錢轉到了對方指定的銀行卡賬戶。幾個月過后,曹女士仍未查詢到自己在衛健系統網站上的注冊信息,對方也將她拉黑。
從上述提到的幾個醫務人員遭遇電信詐騙的案例,雖然看起來很常見,但這些陷阱往往設計得相當巧妙,足以迷惑很多醫務人員。而一旦他們掉入陷阱,往往醒悟過來時已經為時太晚,經濟損失已經造成。
詐騙目標首選教師、醫生等有編制人員
8月19日,央視曝光了緬北詐騙公司人員詐騙過程:“找30歲左右離異的或者單身的,有一定經濟能力的,最好是找那種公職人員有編制的,比如說教師、律師、醫生,因為這些人征信比較好,即使沒有一定的存款,也能貸款……”
該男子親述“殺豬盤”詐騙過程稱:“公司把我們包裝成一個成功人士,公司在香港,總部在新加坡。受害人如果想調查我們,是可以查得到的……建立感情,對我們信任了之后,就開始洗腦,讓他們明白投資的重要性。當客戶有意向或者信任了之后,就會給專門‘殺豬的’去引導……”
此外,詐騙分子非常狡猾,他們會從醫護人員工作、生活中常態化的一些事件入手,贏得信任,實施詐騙,例如醫療相關、論文發布、技能培訓、醫護相關證考試等等,讓人防不勝防。
牢記常見電詐類型,謹防受騙!
1、刷單返利詐騙:騙子以“輕松賺錢”“高額返利”誘使受害人刷單。前期小額返現,隨后以各種理由要求受害人不斷投入資金。
2、冒充電商客服詐騙:冒充電商客服,以商品質量問題、快遞丟失等為由,誘導受害人提供銀行卡號、驗證碼或下載假APP,騙取錢財。
3、“殺豬盤”詐騙:在社交軟件上偽裝成高富帥、白富美,與受害人建立戀愛關系后,誘導其投資或賭博,騙走錢財。
4、冒充公檢法詐騙:冒充公安、檢察院、法院工作人員,稱受害人涉嫌違法犯罪,要求將資金轉到“安全賬戶”配合調查。
5、貸款類詐騙:以“無抵押、低利率、快速放款”吸引急需資金的人。
6、冒充領導、熟人詐騙:盜用領導、熟人社交賬號或偽裝聲音,以急需資金周轉等理由讓受害人轉賬。
7、海外高薪招聘:尤其是只提高薪,不要求語言、文憑、技能的招聘。
俗話說,辛苦攢錢數十年,一朝被騙回到解放前。在此,給所有醫務人員提個醒,各位在日常生活中凡事多留個心眼,拿不準主意的時候可以問問家人朋友,不要心存貪念,切記天上永遠不會掉餡餅,不然自己的辛苦錢很有可能變成騙子的“績效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