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對中部地區城市發展做出重要批復,賦予鄭州、長沙、南昌、合肥以及太原五座省會城市新發展定位,長期以來,武漢一直是中部地區“一哥”,經濟體量遙遙領先,那么,此次規劃調整,武漢的地位是否會被撼動呢?這些省會城市,又將迎來哪些新發展機遇?
中部五省會城市獲新定位
一、 鄭州
鄭州地處河南省中北部,黃河中游地區,該市總面積7567平方公里,是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歷史文化悠久,是中央確定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同時鄭州還批復確定為我國中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2024年前九個月GDP累計達到了10702.7億元,是前三季度中中部地區僅有的三個GDP破萬億的城市。鄭州制造業發達,境內高端裝備、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等領域表現出色, 2024年1至11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2%,是引領中部地區先進制造業高速發展的重要引擎。
另外,此次規劃還特別強調了鄭州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的定位,該市公鐵航信兼具,交通體系完善,是我國重要的鐵路樞紐,京廣高鐵、鄭西高鐵、鄭濟高鐵、鄭萬高鐵等多條鐵路干線在市內形成米字形高鐵網,可覆蓋國內所有省會城市,5小時高鐵旅程可直達全國123個城市。
同時鄭州還是中歐班列的重要節點,開通了直達萬象、布達佩斯、比隆等多座海外城市的國際貨運航線。另外,鄭州作為內陸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還擁有我國首個國家級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未來將繼續引領我國中部,成為中原經濟區的核心增長極。
二、 長沙
長沙位于湖南省東部,地處湘江下游和長瀏盆地的西部邊緣地區,總面積11819平方公里。長沙同樣歷史悠久,交通發達,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京廣高鐵、滬昆高鐵、以及渝廈高鐵在此交匯,極大促進了長沙的人員流動和與國內各大城市的經濟貿易聯系。位于長沙市中心23.5公里處的長沙黃花國際機場,是我國十二大干線機場之一,同時還是我國對外開放的一類航空口岸,開通了直達東京、新加坡、河內等多條國際航線,對長沙提升國際影響力,吸引海外投資作用巨大。
另外特別注意的是,此次長沙不再是以往的中部重要中心城市,而是被定位為我國長江中游地區中心城市,長江中游地區的湖北、湖南和江西三省,是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區域內范圍包括湖北武漢城市圈、湖南環長株潭城市群、江西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是我國中部地區的核心地帶,此次長沙被定位為長江中游地區中心城市,使得該市接下來的發展方向和目標更加明確,對引領地區發展上也更加細化。
三、 合肥
合肥地處安徽省中部,江淮分水嶺從該市自西向東貫穿全境,這也使得該市具備連接南北方兩大地理區域的天然優勢,合肥位于長江三角洲西翼,受長三角城市群輻射帶動影響比較大。
在城市定位上,該市是長三角地區的重要中心城市,并且還是全國性交通樞紐城市,以此為目標,合肥正在全面推進鐵路、公路、航空、水運以及城市軌道交通等多方面基礎建設,京港高鐵、商合杭高鐵、合安九高鐵等多條重要高鐵線,在合肥形成了米字型高鐵網,合肥新橋國際機場進一步提升了合肥的航空運輸能力,依托淮河,合肥又加強了與周邊城市的內河航運聯系。發達的立體交通,使其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長期承擔著重要的交通樞紐功能,并在促進中西部內陸與東部沿海經濟溝通上作用巨大。
四、 南昌
南昌地處江西省中北部,鄱陽湖西南岸,總面積7194.98平方公里,南昌是長三角、粵港澳和海西經濟區的交匯點,是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城市,該市交通發達,尤其是安九高鐵、贛深高鐵等高鐵線的開通,極大提升了南昌的交通便捷性。在城市定位中,南昌是長江中游地區重要中心城市,同時還是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以及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也就是說,在文化、交通、區位等多個方面,南昌的地位和影響力都有顯著提升,不僅有助于南昌經濟發展,同時也將在區位一體化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五、 太原
太原市位于山西省中部,該市文化底蘊深厚,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且該市資源稟賦,煤炭、冶金、鋼鐵等產業十分發達,除了傳統產業,近年來太原還在積極發展新材料、汽車、高端裝備等新興領域,對山西省及周邊地區影響力非常大,在被定位為中部地區重要中心城市以及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后,太原發展目標更明確,思路更清晰,未來也將成為引領中部崛起的重要引擎。
在中部地區6個省份中,截止到目前,除了湖北的武漢,其余五省會都陸續獲批了新國土空間規劃,從各城市定位來看,鄭州和長沙定位層級比較高,尤其是鄭州在交通樞紐定位上屬于國際級,這也就意味著鄭州在引領中部對外開放中,責任也將更大,并且中部地區只有鄭州和武漢是國家中心城市,屬于國家城市等級的塔尖陣營,與北京、上海、廣州、天津等城市地位相同,那么,接下來,武漢城市定位獲批后,還能坐穩“中部一哥”的位置嗎?
武漢地位依舊穩固
雖然各城市規劃獲批后,其定位和目標更加明確,但武漢綜合實力在中部地區依舊不容撼動。首先武漢很早便被認可為中部地區中心城市,并且武漢還是中部唯一一個超大城市,全市總人口高達1377萬人,城區人口超1000萬,與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廣州、成都以及天津屬于一個梯隊,而鄭州、合肥、長沙都位于特大城市行列,南昌和太原則屬于一型大城市。這也充分證明了武漢城鎮化建設所取得的重要結果,同時也展現了武漢作為全國頭部城市對引領地區發展的重要性。
在經濟上,武漢常年霸榜中部第一,2023年,武漢GDP達到了20011.65億元,成為中部地區唯一GDP過兩萬億的城市,2024年前三季度GDP高達14720億元,比第二名的鄭州高出4000億,繼續穩坐中部龍頭。并且武漢還是中部地區唯一的副省級市,在城市地位上自然要比鄭州、合肥等城市高。
另外武漢也是全國重要交通樞紐,有著連接南北,承東啟西的重要通道作用,同時武漢還是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和科教基地,2023年位居十強工業城市之列,境內汽車制造、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光電子信息等產業十分發達,高科技產業發展水平和規模均位居中部第一。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多座高校以及上百家科研所,為武漢提供了優質勞動力和強大的智力資源。
對比綜合實力,武漢仍是中部地區不可撼動的“一哥”,同時也是引領地區發展的中堅力量,未來,隨著更多城市的共同發力,中部崛起指日可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