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創意廣告的第3334 期推送
加入社群請后臺回復“社群”二字
作者:梧桐
視覺:小倩
CNY營銷正當時,品牌們都想在春節團聚這個節點做出“暖流”,但同質化的多,玩出新意的少。
選擇把鏡頭對準一頓“非常規”年夜飯的京東,反而拍出了一部別有洞察的賀歲短片《鴨軸菜》。
它不僅第一次把“長輩網購踩坑”的熱點現象融入春節敘事,還第一次把“京東采銷”從幕后推到臺前,將容易被“一鍵下單”折疊的年味,重新鋪展在人們面前。
年夜飯又被大家叫做團圓飯,對于國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漂泊在外的年輕人,離家千里,心心念念的就是那一口家鄉菜。京東這部賀歲短片就從這一典型場景切入,講述了一位來到兒子家過年的老父親,為了完成一桌年夜飯經歷的諸多波折。
電影開頭,老父親就以“搞笑拆家”的方式登場。下班回家的兒子前腳還在跟朋友聊天,表示“父親來身邊過年不會出問題”,后腳就被頻頻打臉,不僅發現老父親為了“熏”出年夜飯上正宗的樟茶鴨,直接把廚房變成了“煙霧繚繞”的翻車現場,還發現父親在各種直播間里被忽悠下單,買了一堆假年貨。
一聞就不新鮮的“米其林品質鴨”:
剛上身就爆裂成殘次品的“爆款羽絨服”:
怎么煮都咬不斷的“特產粉絲”:
還沒嘗出“嚼勁”就先“嚼不動”的年糕:
號稱“永不褪色”結果染花一手的“喜慶年畫”:
面對堆積一地的快遞盒,和在直播間上當受騙還不聽勸的老父親,兒子的一句“看你來了之后家都成什么樣了”,讓父子關系直達冰點。
故事的轉折點,則讓人感動得猝不及防。當家庭氛圍陷入一時僵局,兒媳拿出的一本記錄著家里過往團圓飯的筆記本,將老父親背后的用意娓娓道來:母親去世后,老父親想要照著以往的年夜飯菜單,把年味最濃的“團圓飯”延續下來,“樟茶鴨”作為壓軸菜更是讓老父親操碎了心。
只是老父親也沒想到,自己會在食材上屢屢碰壁,在直播間買了一堆劣質年貨不說,還引發了父子之間的溝通隔閡。
當誤會解開,明白了父親張羅年夜飯背后苦心的兒子,不僅耐心教老父親在更靠譜的京東直播間買地道年貨,還和他一起在廚房忙活起來。一家四口準備過年的身影,配合代入感十足的方言表達,讓人隔著屏幕都感受到了“年夜飯”里蘊含的豐盛親情。
完整地看完整部影片,你會發現京東這支賀歲短片的主角有兩位,一個是大費周章甄選食材,想要為家人呈現一頓理想年夜飯的父親;另一個,則是一身紅馬甲奔走于天南海北、想給用戶帶來地道年貨的京東采銷。
兩者的角色不一而同,但關于“守護”的初心是一致的。對于父親而言,家人的口味、年夜飯的菜式,是寫在心中的默契;而對于長期奔走在采購一線的京東采銷來說,哪里的食材正宗、哪家的產品更優,沒有人比他們更懂。
在這種雙線并行的比喻式敘事下,觀眾對品牌的信任感順理成章地建立——當大家能感受到老父親對家人“年味”的守護,也就能實現廣告移情,理解到京東采購奔走在全國各地對于“產品”的甄選。
正如片尾混剪文案所寫的:“年關將至,京東采銷們承諾,用心挑選每一樣年貨,守護每一個家的壓軸菜”。所傳達的觀感就是,京東采銷就像你老家的親戚,為每個天南地北的人挑選家鄉年貨,留住每個家的年味。
這種隱于用戶身后、不把自己強推在用戶跟前的“克制”呈現,反而更加讓人信賴和安心。加深了消費者對品牌“又好又便宜”的記憶點,也賦予了京東平臺充滿人情味的情感附加值。
京東這部賀歲短片,乍一看以為是煽情戲,品到結尾會發現它講述的,其實是一個搞笑反轉和治愈溫情并存的代際親情故事。在細膩的鏡頭刻畫下,既讓人感受到片子里老父親對于家人樸素的愛,也喚醒了大眾對于“年夜飯”溫暖、治愈的情感共鳴。
更深一步看,京東關注到“老年人網購踩坑”這一社會現象,并將其作為賀歲短片的大背景,也是有意傳遞一種觀念:在網購常態化的當下,不管是春節置辦年貨,還是日常添置所需,長輩并不一定要充當“被忽悠”的角色,在京東采銷對于產品的嚴格把關下,老年人同樣可以擁有放心、便捷的購物體驗。
這在CNY營銷中無疑是一個新穎視角,既溫暖了用戶也展現了品牌溫情,讓京東成為“過年買年貨”和“春節合家歡”的情感支撐和產品支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