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結束了一周的度假回到了上海,我在返程的飛機上時,偶然想到了過去看過的一篇有關飛機的媒體報道。說是在1970年代,有科學家在地面和幾架飛機上同時放了幾個原子鐘,結果經過飛機一段時間的飛行,通過原子鐘驗證了相對論的時間變慢現象。
這個報道的真假未知,但根據相對論原理,速度越快時間越慢是成立的(鐘慢效應)。有關這個時間變慢,在不少美國拍的星際電影中常常能看到,比如一個乘坐星際旅行船的人,花了幾年在宇宙逛了一圈回來,發現地球上的女兒已經變成了老太太。
時間變慢,是愛因斯坦以光速不變為前提推導出來的。
我曾經對此難以理解,直到后來,我開始理解了時間的本質是主觀的,才逐漸以自己的方式理解時空的相對性。
用簡單的一句話來說,就是萬物皆周期。
比如說,如何定義1秒?
國際度量衡大會的定義是,銫13原子振蕩9192631770次,就稱為1秒。
那么假設我們坐在一個非常快的宇宙飛行器上,飛行器因具有極快的速度,使得其上的時間流逝速度只相當于地球的一半。這句話翻譯一下就是,銫13原子振蕩頻率,比地球上慢了一半。更進一步的解釋是,地球上的銫13原子每震蕩2次的時間,飛行器上的銫13原子只能震蕩1次。
從這個維度去考慮,所謂鐘慢效應,并非我們通常所理解的時間變慢了,絕對時間并沒有變,只是銫13原子的周期變慢了。
時間并沒有變,只是粒子的運動變慢了。
只是,這種變慢,在飛行器上的人類并不能察覺。
因為當基本粒子的周期變慢,由粒子構成的其他所有物質,自然也就變慢了。
而人是由細胞,進而由基本粒子構成的。當原子周期變慢一倍,意味著人體的細胞分裂速度也變慢一倍,細胞生長速度也變慢一倍,神經傳遞信號也變慢一倍,那么,自然人的生長,人的衰老都會變慢一倍。
而人的意識,是依賴于各種細胞,各種神經信號,進而依賴于各種粒子的,意識建立在粒子的根基之上,所以,意識當然不能察覺這種變慢。
當意識依賴的所有東西,其周期都變慢一倍時,意識的時間感知,就是沒變化的。
只是以地球時間為參照物,飛行器的時間流逝變慢了。
所以,這里根本的問題是,人的壽命,并不是時間決定的,而是周期決定的。
比如說,當你想把壽命延長到1萬年。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意識和身體所依賴的基本粒子的周期變慢。比如你生活在一個接近光速的飛行器上,其上的原子頻率比地球上慢100倍。那么你的心跳速度也就比地球上的人類慢100倍。由于人一生心跳次數就是25億次~30億次。那么當你在飛行器上完成心跳總次數之后,壽命自然也就是地球上的100倍。
只是,在飛行器上的你,如果不以地球時間為參照,并不能覺察出這種變慢。因為你的意識拿到的所有信息,都是變慢100倍的,時間上“相對靜止”。就像你坐在一個正在河流上前進的封閉輪船船艙內,當你目光所及的所有東西都封閉于船艙,都是在空間上的相對靜止,你也是感知不到自己在相對岸邊前進的。
前者,是失去了時間參照物,后者,是失去了空間參照物。
換句話說,以地球時間為參照,就是飛行器上的所有粒子運動變慢了,所以時間流逝變慢了,你也就活了1萬年。但對飛行器上的你來說,你還是感覺只活了100年,只是你100年后回到地球,看到了地球1萬年以后景象。
時間只是意識的覺察。而意識拿到的信息,被基本粒子的周期所控制。所以意識是主觀的,時間感覺也是主觀的。
從這個視角出發,動物的意識壽命,和他們的真實壽命,可能也完全沒有關系。比如一個只能活2年的老鼠,和一個能活60年的大象。后者壽命是前者的30倍,而前者的心跳頻率是后者的30倍。
心跳和代謝率有關,如果把心跳頻率視為動物對時間的感知維度(只是瞎猜),那么從老鼠和大象的意識出發,他們對他們各自一生的時間長度感知,可能是完全相同的。
當然,我們無法將自己代入到動物的角色,我們也無法感知到動物的意識,所以上述邏輯只是我基于意識時間感知的一個猜想。
最后,既然說到了意識感知,我常常感覺我們對世界的認識,是被禁錮在我們的意識當中的。也就是說,大腦只是把這個世界當中1%的信息,通過某種人類意識映射,轉變為了大腦信息。
比如說,我們看到的色彩斑斕的顏色,只是大腦把某個特定波長范圍的電磁波,翻譯成了大腦的顏色。我們也無法知道,動物是怎么翻譯這些電磁波的,又會在動物大腦中映射為怎樣的信息。甚至很多動物,翻譯電磁波的波長范圍,可能和人類并不一樣。比如蛇可以看見紅外線。
再比如說,我們聽到的語言,只不過是耳膜感知到的一些空氣振動,然后大腦把這些空氣振動,又翻譯成了聲音和語言,進而轉化為語義表達。就像我們可以把所有計算機信息,都用0和1的組合來表達一樣。
但我們并不知道這些空氣振動,被各種動物翻譯成了怎樣的意識感知。就像我們小時候學過的蝙蝠超聲波的課文,我們知道蝙蝠能感知超聲波,但超聲波在蝙蝠的意識世界,被蝙蝠大腦映射為怎樣的存在,怎樣的感知,我們是完全不知道的。
好了,聊到這里,我想說的是什么呢?
我真正想說的是,我們的一生,就是一場人體意識的感知之旅。而我們的生命,早已被限定在30億次的心跳周期之內。醫學也許能延長我們的壽命,但延長的都是充滿病痛的老年垃圾時間,而真正高質量的20~50歲的生命感知時間,是無法延長的。
如果你把這么寶貴的時間,都拿來996,去還房貸,去換取一套京滬核心區的大房子。那實在是太可惜了。
因為,你最終什么都擁有不了,包括你犧牲自己高質量的生命體驗時間換來的京滬大房子。在你30億次的心跳周期結束之后,你的生命感知之旅也就趨于結束,你擁有不了任何東西,你的意識也會永遠歸于沉寂。
所以,每當我在知識星球,看到大家提出的各種煩惱,感受到某種情緒失控時,當他們說起自己在茍住并努力支撐等待天亮時,我常常感受到,他們生活得太沉重了。
人來到這世上,就是一趟意識的感知之旅。通俗的說,就是來玩一趟的。所以,根本沒必要活得太沉重,很多事情并沒有那么重要,特別是一些基于世俗價值觀的事情。
債務壓力重就賣掉一套房,工作壓力大就接受被裁員,在生產效率已經提升了幾百倍的今天,是不可能會出現溫飽問題的。
所以,真正重要的是,不要被世俗的價值觀所左右,你要在意的是,你是否在你高質量的生命期間,充分體驗了各種幸福和快樂。
后記:
上述邏輯全部來自我的臆想,只是我對鐘慢效應,對意識的一些思考,和科學無關,大家就當是一個民科隨便開的腦洞吧。
我的度假之旅在昨天也正式結束,也要正式回歸了。度假期間國家又公布了不少數據,我今天整理整理,在星球發篇文章解讀下,星球的同學可以在晚上查看下。
全文完。既然已經看到這里,請隨手點個贊和“在看”吧。
我們另開設有知識星球,如果你也有興趣,可以先點擊以下知識星球的介紹鏈接看一下:
(知乎4300贊)
(知乎3100贊)
(知乎2800贊)
這個是加入星球的二維碼:
歡迎加入我的知識星球,跟我以及8300多個朋友一起,共同探尋投資和財務自由之路!
也承蒙各位的支持,我們的星球也被評為2024年度TOP18星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