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好漢在宋江的忽悠下,接受朝廷招安,然而梁山好漢們在招安后,不但沒有封官進爵,還被朝廷當槍使,先后征討遼國、田虎、王慶、方臘。梁山軍在經歷一系列作戰后,損失慘重,最后只有27人回到京城接受朝廷封賞,其中十位正將(天罡)被封為武節將軍,諸州統制,十五位偏將(地煞)被封為武奕郎,諸路都統領,對于唯一幸存的女將顧大嫂,另有封賞,受封為東源縣君。至于柴進、宋清、李應等人辭官回鄉,那是他們個人的自由,并不是朝廷沒有封賞。
宋江和盧俊義兩人是正、副先鋒,對此二人單獨封賞,其中宋江加授武德大夫、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盧俊義加授武功大夫、廬州安撫使,兼兵馬副總管。
對于戰死,或者病逝的梁山好漢,也有封賞,其中正將(天罡)被追封為忠武郎,偏將(地煞)被追封為義節郎。然而這些梁山好漢已經去世,自然無法為官。這些人之中,“如有子孫者,就令赴京,照名承襲官爵;如無子孫者,敕賜立廟,所在享祭”。其中有三個人的封賞不太一樣,張順因顯靈有功,受封為金華將軍,扈三娘加贈花陽郡夫人,孫二娘加贈旌德郡君。
對于既未戰死沙場,也未跟隨宋江回京的好漢,封賞了魯智深和武松兩位,其中魯智深擒生擒方臘立下頭功,已經坐化,加贈義烈照暨禪師,武松因公傷殘,成為殘疾,于六和寺出家為僧,封其為清忠祖師。雖然魯智深和武松兩人不是國家正式官員,但被封為義烈照暨禪師、清忠祖師,也算朝廷沒有辜負此二人。
雖然宋徽宗非常大方封賞了眾多梁山好漢,然而還有七個人未被賞賜一官半職,其中三個天罡,四個地煞,他們都是誰?
天罡:公孫勝、李俊、燕青
公孫勝,是梁山上最特殊的一位存在,他在大聚義時排在第四位,擔任掌管機密軍師,是僅次于宋江、盧俊義、吳用三人的領導層,然而他是一個道士,不喜歡管俗事,只有在梁山其他好漢碰到無法解決的敵人時,他才出手。公孫勝多次離開梁山,但是宋江卻拿他沒辦法。梁山大軍平定王慶后,班師回朝,于東京城外陳橋驛駐扎,公孫勝想起師傅羅真人“遇汴而還”的忠告,于是辭別宋江等梁山好漢,返回薊州二仙山。
李俊不愿意跟隨宋江回京,他在大軍行走到蘇州城外時,故意假裝中風,從馬上摔下來。他還讓宋江留下童威、童猛兄弟二人照顧他,告訴宋江,只要痊愈,便追趕宋江大軍。然而,宋江大軍剛走,李俊便帶著童氏兄弟二人前去和費保四人匯合,一起出海了。李俊當了暹羅國之主,是一國之君,自然看不上宋徽宗的賞賜。
燕青,原本是盧俊義的仆人,是盧俊義最信賴的親信,他一心一意為主人,在大軍回師時,勸說主人盧俊義千萬不要回京城,最好歸隱山林,隱姓埋名。然而盧俊義不聽,執意要回京城,燕青于是獨自一人離開。
地煞:童威、童猛、蕭讓、樂和
童威、童猛兩人是李俊的小弟,跟隨李俊出海,在李俊當皇帝后,他們兩人為官,結局也不錯。
早在梁山大軍出征方臘前,便有四個好漢被留在京城,分別是金大堅、皇甫端、蕭讓、樂和,后來途中神醫安道全也被召回京城,因此一共有五個好漢被留在京城,未參加征討方臘。不知道宋江是故意,還是忘記了這五位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好漢,并未給這五位好漢請封。
這五位好漢中,安道全入了太醫院,當了紫金醫官,金大堅留在內府御寶監為官,皇甫端同樣也被留在皇帝身邊當差,大小是一個官員。
然而蕭讓被蔡京留在府中,當了一個門館先生(門客),樂和被王都尉索要,在其府中唱歌跳舞,此二人壓根不是國家正式官員。
結語
雖然公孫勝、李俊、燕青、童威、童猛五人不愿接受朝廷封賞,但是他們為朝廷流過血流過汗,朝廷不應該忘記這五人,應該封賞五人,至于這五人是否接受,那是他們的自由,然而宋徽宗卻非常吝嗇,沒有加封此五人。蕭讓、樂和兩人比較可憐,被蔡京和王都尉留在府中,充其量算門客,不是國家正式官員,非常悲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