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米粥,中國人民餐桌上再普通不過的食物。
早餐店里三塊錢一碗,上海最高可以賣到了238元,足足貴了將近80倍。
不止是粥,這里的物價只有你要不起,沒有他不敢開的。
128的清炒黃瓜,856一斤的荔枝,196的草莓。
網友調侃,財神爺過來都得光著腚走。
然而,隨著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升,上海也跟著水漲船高。
加之Tik Tok在外網的加持,這座城市還是一躍成為全世界人民的向往之地。
其中,就包括韓國人。
就在去年,中國開放了對韓的免簽政策,半島人民一下子像打開了新世界一樣蜂擁而至。
2小時的航程,千百塊的機票,一個小時的時差,就能獲得比首爾性價比更豐富的體驗,對于不睡覺的韓國人來說,簡直不要太劃算。
于是乎,即使網上許多人叫囂著打死不去中國,但仁川機場依然擠滿了去上海的韓國人。
無數的順產頭和水光肌也像雨后春筍般出現在上海的街頭。
而上海在被全國人民吐槽了這么久后,也終于迎來了真正懂它的人。
或許是國家面積太小,資源有限,韓國人雖然拿著比中國人高幾倍的工資,但實際購買力卻遠遠不如中國人。
4個特價蘋果68元,1個梨子48元,一捆大蔥16元,更不要說肉類了。
在我們這里頓頓都能吃的五花肉,在韓國可是節假日或者犒勞自己才敢想的美食。
網上還有因為懷疑留學生多拿一塊肉,被全校通報的案例。
或許就是因為這樣,當韓國人來到上海,發現上海的物價比首爾還便宜,各種體驗比韓國還豐富的時候,就像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一樣,令人振奮。
水果是論斤賣的,西瓜是可以按個吃的。
從機場打車去市區費用不到一百,還是高檔轎車。
高樓林立的陸家嘴是出片的好去處,好吃又便宜的美食應有盡有。
更不要說,亞洲最大的上海迪士尼、現代與傳統結合的新天地、永遠燈火璀璨的外灘。
對于虛榮又愛享受的韓國人來說,沒有比上海更能讓自己紙醉金迷的地方了。
反正又不生孩子,賺來的錢現在不花,更待何時?
所以,在經過幾次試探性的游玩后,韓國人開始了放飛自我。也讓中國的老百姓見識到了韓國財閥們的揮金如土。
70元一個的冰淇淋,覺得好便宜。1200元的一頓飯,覺得不算貴。
3000元一晚的陸家嘴酒店,能近距離看到東方明珠,性價比不要太高。
看著上海迎來一波消費小高峰,不僅能賺外匯,還能收獲好評,全國人民都替它高興。
直到韓國財閥千金在網絡平臺曬出了一張一頓飯吃了56萬人民幣的賬單,上海的滬二代們坐不住了。
當然,上海從來不缺富豪,一個晚上揮霍成百上千萬的也不是沒有。
可是,當韓國人一窩蜂跑到上海,儼然成為了上海風景的一部分。
全網都在討論那又土又丑的順產頭、白到發亮的水光肌和全國統一的穿搭。
當他們在看上海時,全國網友們也再看他們,儼然成為了一道不可忽略的流量。
這時,滬二代們不干了,或許是想找回自己的主場,或許純粹是為了湊一波熱鬧。
繼承者們開始了朝九晚五的打卡生活,也瞬間讓全國網友們開了眼界。
原本,你的上海和我的上海根本不一樣。
我是早上九點的上海,迎著朝陽,嚴肅、高效伴隨著社畜一天的疲于奔命。
而你的上海才是那個燈紅酒綠、醉生夢死的大上海。
只有在那個時候,時尚靚麗、滿身名牌的二代們才會駕著自己的頂級豪車出來吃喝玩樂、揮金如土。
可如今,當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來自上海的繼承者們開始了和我們一樣朝九晚五的打卡生活,頓時驚呆了全國的一眾網友。
為了找回場子,滬二代們不僅開始早起遛豪車,還排起了班,儼然開始了一副上班的架勢。
有開車到處逛的,不僅規定了時間,還規劃好了路線,幾點到幾點,在什么地方開車炸街。
有定點停車的,規定的時間段里,要把車停在指定的地點。
為了完成任務,他們不僅開始早起,不惜大早上7點穿著羽絨服,在寒冷的上海街頭開啟一天的炸街工作。
早起不成的,即使熬了通宵,也要先把車先開到指定地點,然后再打車回家。
有人還開玩笑,晚上不熬夜蹦迪,養精蓄銳完成早八工作,就是為了出門展示滬上風彩,這可能是二代們吃過最多的苦了。
更有人調侃,穿羽絨開敞篷,最strong的城市遇上了一群更strong的人。
一時之間,上海的各個街道上豪車云集,各種車型應有盡有。
大家都拿出了自家的豪車,向路人展示著上海風采。
不過,有一說一,上海原本就是個喜歡裝腔拿調的地方。這種風格,其實從民國開始就已經形成。
直到今天有些老上海人,即使經濟并不寬裕,該有的體面也會給自己。
每次出門,擦得發亮的鞋子,一身干凈筆挺的外套配上燙得沒有一絲褶皺的褲子。
臉上的雜毛修得一絲不茍,頭發更是梳得油光發亮。
那是早年從西洋學回來的紳士精神,是無論何時都要照顧好自己的體面。
而如今的富二代們,更像是借著這股東風,發泄自己的炫耀欲。
又或者,借著這個由頭,在上海開一個與眾不同的大型party,給生活找點刺激。
但搞笑的是,韓國人的熱情還沒消退,滬二代們就已經頂不住了。
要不說,二代們還是沒吃過苦呢。
先是把美式換成了板藍根,接著,上海私立醫院二萬一天的床位一搶而空。
繼承者們集體感冒,群里也發起了江湖救急的訊號。
據傳,上海周邊的二代們已經去支援了,因為路上開始出現了浙號牌。
粵爺和京爺也在組團往上海趕了,相應城市的車牌也若隱若現。
相比于在本地千篇一律的紙醉金迷,這樣的大型趴體怎么不去湊個熱鬧呢。
當然,就在二代們在慢慢聚攏的時候,韓國人正在以上海為圓心漸漸向周邊蔓延。
蘇州、杭州等地已經開始出現了他們的身影,許多其他省份也有同樣的趨勢。
但不得不說,二代們的這波操作,也引起了某些網友的反感,覺得這樣大張旗鼓實屬沒必要。
不僅和主流價值觀相悖,而且也有自降身價之嫌。
其實,不管二代們要趕這個話題是出于什么樣的原因,普通人也就圖個樂呵,沒必要上綱上線去評判什么。
自己的日子該怎么過還得怎么過,并不會因為一個熱搜而改變什么。
無論如何,外國人來華游完,帶動大量的消費和話題,對宣傳做出了很大貢獻的同時,也提升了一波經濟,這就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
更何況,這是一個三贏的局面。
有網友透露,去吃自助餐的韓國人,最喜歡吃的便是水果,因為韓國的水果非常昂貴。
而在我國,相較于肉類,水果便宜很多。
這樣,不僅商家得到的利潤更高,韓國游客的口腹之欲也得到了滿足,地區經濟也有了進一步的提升。
所以,與其去批判二代們的行為,不如祈愿這波熱度更持久一點。
當韓國人在上海嘗到了甜頭,開始開啟其他副本的時候,說不定哪天,這潑天的富貴就輪到你的家鄉呢!
本文作者 |暮野
責任編輯 | 藍橙
策劃 | 藍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