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公交時,有段時間,車載電視會滾動放一些兒童畫,天真的色彩、富有想象力的構圖,給人感覺十分溫馨。落款是標題、名字,名字后面一個括號,寫著年齡,一般都是十歲以內。
幾歲的孩子畫出這樣的畫,的確讓人看了眼前一亮。
但我也知道,這些畫,并非上乘之作,幾乎不可能在畫廊售賣,或者說,它們在市場上毫無價值。若是這樣的畫都能賣了賺錢,那些苦心孤詣研習十幾年、幾十年的前輩畫家,那些天天在美術館臨摹大師名作的習畫者,那些投入成千上萬參加培訓班闖高考獨木橋的藝考生,他們是在做秀么?
有人看到這里,可能會反對,“你這樣說就不對了,畫畫這個東西,是講究天分的。”
這點我不否認,藝術這碗飯,確實需要一些天賦,有些人可能對此就是不敏感,有些人天生喜歡而且擅長,后者自然會比前者有優勢。
可是,上面那些畫家、習畫者和藝考生,你猜,他們哪個缺的是天分?
“不不不,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你看,這孩子,小小年紀便能畫出這樣的作品,前途不可限量。”
民間俗語,很多帶有一定偏頗和誤導性,也經常脫離時代環境。
像“棍棒底下出孝子”“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之類,泛泛說說尚可,但如果落實到某個人身上、某件事情上,還要看具體情況、情境,一句俗語,哪里能決定一個人的一生?
所謂看小、看老,這里多半講是性格方面的趨向,而至于將來取得多大成就,與他的個人努力有關,與他具體的境遇乃至運氣也都有關。
一句話,抓周抓到毛筆不代表文曲星下凡,上幼兒園背會了幾首唐詩將來不一定當詩人,十歲就能背到圓周率第100位也不一定成為數學家。
回到開始的圖景,回到公交車上,回到眼前那幾幅畫得扭扭歪歪的兒童畫,幾歲時畫成這樣,也不代表今后在繪畫方面一定有所成就。
在家庭聚會上,在長輩和同齡人面前,背背唐詩、敞開嗓子唱一句大河向東流是一回事,成為專業作家、歌手,是另一回事。
而即便成為專業人士,將面臨更殘酷的競爭與淘汰。
在各類歌唱比賽節目上,不少選手用盡渾身解數,最后依然功敗垂成。
這個時候,如果一位選手對評委說:“請看大屏幕。”
接著,屏幕上播放出八歲的他,咿咿呀呀唱了一支流行歌曲,表情、手勢也都不錯,有幾分歌星的味道。
“各位評委老師請看,我八歲時就已經是這個水平了。”選手用期待的眼神望著眾人。
可這,又能說明什么呢?
無論您身處哪個行業,只要有一定工作年限和經歷,大略也能知道,要在這個行業脫穎而出,必然要付出異于常人的努力,克服來自內外部以及心理生理的壓力,有時甚至要部分犧牲家庭和個人健康,直到所謂的風口、時機出現,才有可能獲得不俗的成就。
這豈是一張八歲畫的畫、十歲背的唐詩,能夠決定得了的?
前段時間,詩友們組織寫同題詩,有位詩友讓家中小朋友也寫了一首,我看過,寫得不錯,有孩童的稚嫩、天真,輕松、有趣。
評詩時,我有點兒為難。
照實說,這篇不算上乘之作,但如果拿著成人標準去批評幾歲的孩子,大家一定會怪我多事、喪氣。而如果違心地只是褒獎,萬一人家孩子誤會自己是天才,學也不上了,天天在家寫詩,可怎么辦?
想來想去,最后點出詩中亮點,寫了幾句鼓勵的話語,希望小友繼續創作。
我不是天才,但不否認天才的存在,萬一人家真是呢?
即便不是,我的那些話,只表達了自己如實的分析、評論,提供了來自成人對于孩子的關愛與期許。
我只是,把那個大家都不喜歡的結論,悄悄地,藏在了心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