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代表普通家庭和貧困家庭的孩子,說過這樣類似的話:
為什么那么多的年輕人,喜歡把自己的失敗和不順怪罪到原生家庭的頭上,就是因為他們不是嫌棄父母窮、沒本事、沒資源、沒受過太多教育;
而是怪父母明明就是個普通人,卻無比地固執、封閉、愚昧、自以為是、喜歡對孩子的事指手畫腳,處處管控和干涉,喜歡把自己的一套既沒邏輯也沒營養的觀念強行套在子女身上。
這直接導致孩子的內驅力和能量,被父母偷走了,成為了做事缺乏動力,內心迷茫持續內耗的可憐人。
到頭來,父母還會指責孩子,說我把一切都奉獻給了你,你怎么就這么沒出息呢?
深以為然。
大部分的普通父母、窮人父母,始終不能認清一件事:
如果你是個能人,即便你時運不濟,命途多舛,但是在長達30年,甚至50年的歲月里,你仍然有較大概率變成一個創造更大價值的人,一個擁有較高認知,對人性和社會運行規律,有深刻見地和預判能力的人;
然而,多數父母,平時既不看書,也不思考,那他們就不可能有多少沉淀和底蘊;
他們既不參與多少社會實踐,也不會和孩子、伴侶積極的溝通,也不分享自己有價值的人生經驗,那么他們的思維和認知,多半停留在被人質疑的水平;
他們的精力,基本放在糾結和處理完全不產生價值,甚至還會拖垮家人消耗家人的雞毛蒜皮的小事上;
他們的重心,全部圍繞著孩子,或者孩子的孩子,有任何一點兒生活上的風吹草動,他們就緊繃著神經,焦慮不安,情緒大開大合,朝著家人宣泄,導致家人精神高度緊張,家庭成員之間矛盾頻發。
最近朋友給自己發了某書上的帖子,是一位年輕人吐槽老人的負能量;
網友說,真的特別受不了家里的老人,每天不是翻來覆去念叨以前的事,就是唉聲嘆氣,要么就是莫名的煩躁,要么就是講述自己的可憐經歷。
你和他們聊天,吸收不到任何正能量,不是指責別人,就是不停訴苦;
不僅如此,還特別喜歡管閑事兒和嘟嘟囔囔;
隨口而出各種抱怨,平時也沒有任何的興趣愛好。
每次聽見他們發牢騷,就覺得自己心煩意亂,血壓飆升,能量被吸干。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驗;
我們理解老人在變老的這個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對疾病和死亡的恐懼,也理解這份子女沒有陪伴在身邊的孤獨,也知道他們過去遭遇了不少磨難和痛苦;
但是,為什么不能轉變下思路,用另一種方式,去過日子呢?
人是不能太閑的。
太閑就容易鉆牛角尖,太閑就會拼命咀嚼過去沒營養的回憶,太閑就會變得情緒化,恐慌和無比焦慮,太閑就會無事生非;
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家庭里,家人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每天都有自己的正事做,都能積極地和家人分享自己一天的收獲和見識,都能給予家人一定的正反饋和支持;
這樣還哪有時間去理會那些陳芝麻爛谷子的事兒,哪有那個戾氣給孩子和伴侶潑冷水,哪有心思去指責和抱怨家人呢?
一個人最重要的,就是養格局,格局大了,再難的事都不是難事,而格局大本身,就需要一個人在積極地創造價值,不斷地實踐調整和反思。
90%的家庭矛盾,就是閑出來的!
說明: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圖文無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