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體記者:李富平 藺福平
2025年1月16日,“晉祠·唐刻華嚴石經陳列館”正式開館。本次活動由太原市文物局主辦,太原市文物保護研究院、太原市晉祠博物館承辦。晉祠·唐刻華嚴石經陳列館開館,不僅為太原市的文物保護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為廣大歷史愛好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探索平臺。
開館儀式由太原市晉祠博物館館長郭保平主持,太原市文物保護研究院院長曹維明致辭,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教授、藝術人文學院考古與博物館學系系主任畢斐作為專家代表發言。
儀式現場,專家老師揮毫潑墨,題字留念。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黨支委員、國學經典教研室主任常佩雨老師題字“華嚴石經 國之瑰寶,傳承文明 人文化成”。山西省三晉文化研究會特聘專家、武則天文化研究院院長趙桂溟老師題字“武周圣典 國之瑰寶”。題字寓意深刻,表達了對晉祠·唐刻華嚴石經陳列館正式開館的祝賀和對傳統文化傳承的期許。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房山石經與云居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羅炤老師表示:“晉祠華嚴石經不但是三晉大地悠久文化的歷史見證,更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承載著當地人民為保護文物勇于犧牲的傳統美德。從石經學角度而言,它是我們探究古代石經鐫刻工藝、傳承脈絡的關鍵樣本。其鐫刻風格獨特,工藝精湛,為石經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依據。在考古學領域,華嚴石經的出土與發現,為我們還原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風貌、宗教活動等提供了重要線索。于文獻學,它是一部鮮活的典籍。其內容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對校正和完善古代佛教文獻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從佛學層面來說,華嚴石經蘊含著深邃的佛教教義和思想,是佛教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因此唐刻華嚴石經陳列館的開放,對華嚴石經的保護、傳承、利用意義深遠。”
晉祠,這處集中國古代建筑、園林、雕塑、壁畫、碑刻藝術為一體的珍貴歷史文化遺產,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是三晉文化乃至中華文明的重要見證地。而唐刻華嚴石是目前世界上已發現唯一完整、最早的80卷《大方廣佛華嚴經》石刻版本,為唐代佛教文化遺珍,有著極高的歷史、佛學、文物、藝術、書法價值,更是晉祠文化寶藏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晉祠·唐刻華嚴石經陳列館的開館,為晉祠博物館增添了一張亮麗的文化名片,走進陳列館,仿佛踏入了一條穿越千年的文化長廊。這些石經刻于唐代,歷經歲月的滄桑洗禮,依然散發著古樸而神秘的氣息。石經上的文字,一筆一劃都鐫刻著唐代佛教文化的輝煌成就和盛世文化的博大精深,其不僅是宗教經典的重要載體,更是研究唐代書法藝術、鐫刻工藝、佛教傳播以及歷史文化的第一手資料。為太原市的文物保護利用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責編:李影
審核:劉坤
監制:王占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