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伊吾縣下馬崖鄉,紅外相又一次捕捉到了戈壁熊那神秘的身影。自2020年起,棕熊于下馬崖鄉活動的珍貴影像便陸續被記錄下來,而發現地距離中蒙邊境僅僅只有20公里。
作為蒙古的“國寶”,戈壁熊以前只在蒙古的荒漠中悠然生活,然而此刻卻在新疆伊吾縣現身,稀罕至極。
與其他熊類相比,戈壁熊恰似一個敦實可愛的小團子,身材矮小且敦厚。它的體長不足兩米,平均體重也不過200多斤。
01
蒙古的“國寶”為何頻頻出現在新疆戈壁?
近年來,蒙古國寶戈壁熊頻繁現身于新疆戈壁,背后主要存在三大原因。
其一,新疆與蒙古國境內的大戈壁保護區相比,伊吾縣境內水資源更為充沛。
縣境內有三條年流量超過1000萬m3的河流,它們宛如大地的脈絡,滋養著中國境內分布最為集中的原始胡楊林,更為大量野生動物提供了至關重要的生命之源——水源。
或許正是這些得天獨厚的自然因素,吸引著戈壁熊前來尋覓新的棲息之所。
其二,新疆地域廣袤無垠,就像一片沒有邊界的神秘大陸,距離戈壁熊的棲息地很近,并且生態環境豐富多樣,部分地區人口密度較低。
對于戈壁熊而言,這里仿佛是專門為它們準備的樂園,一來便能迅速找到棲息的場所。
其三,蒙古原本的棲息地,由于人類活動的影響,遭到了嚴重破壞,生活環境每況愈下。
為了發展畜牧業,蒙古國政府對戈壁熊賴以生存的綠洲展開了開發,并鼓勵大量牧民在戈壁灘外圍定居。
大量牛羊的涌入,如同一場災難,不僅與野生動物爭搶那珍貴無比的水源,還讓本就脆弱的生態系統雪上加霜,變得更加惡劣。
從那時起,戈壁熊的命運之輪開始悄然轉動,它們不得不踏上遷徙之路,主動尋找新的生存空間。
02
身材瘦小,胸前沒有“月牙”斑紋
戈壁熊,堪稱棕熊家族中一顆獨特的明珠,它憑借非凡的適應能力,在沙漠戈壁這片嚴酷的土地上頑強生存,被譽為蒙古國的“國寶”,其地位之尊崇,猶如我國的大熊貓,深受人們的珍視。
戈壁熊的身形雖不及其他棕熊那般高大魁梧,卻散發著別樣的魅力。成年公熊體長可達150至190厘米,肩寬約90厘米,體重在100至180千克之間;而母熊則顯得更為嬌小玲瓏,體長130至170厘米,體重大約在100千克左右。
它的頭部寬闊而圓潤,宛如一個飽滿的圓球,吻部尖長,恰似一把銳利的匕首。
一對毛茸茸的圓耳,如同兩個小巧的絨球,分外引人注目。
身后的尾巴雖短,卻像一個靈動的小精靈,可愛至極。
四肢粗壯有力,仿若四根堅實的石柱,爪尖略顯粗鈍,而肩背部那塊高高隆起的肌肉,猶如一座小山丘,賦予了它前肢驚人的力量。
戈壁熊的毛發以金黃色為主,在陽光的輕撫下,熠熠生輝,仿佛披上了一層金色的鎧甲。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當屬它脖子后面那條淺白色的肩帶,宛如一位風度翩翩的優雅紳士,身披一條精致的圍巾。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它的胸前并沒有像西藏棕熊那樣的“月牙”斑紋。
03
戈壁熊跑起來的速度慢,但短距離沖刺時速度極快
和一些擅長風馳電掣般飛奔的動物相比,戈壁熊的速度猶如一位悠然漫步的行者,平均速度接近每小時30公里。
但是,它的腳掌寬大,如同兩把蒲扇,后腿粗壯,好似兩根堅實的樹干,指甲抓地力極強。
這使得它在短距離沖刺時,就像離弦的箭一般,速度極快。
此外,戈壁熊的身體結構堪稱大自然的杰作,十分優異。它靈活性極強,反應也極為敏捷,就像舞臺上的舞者,極為擅長轉向和閃躲,還能憑借扭轉身體巧妙地躲避危險,是個靈活的“小棕熊”。
戈壁熊的體力也十分出色,它耐力強、精力旺盛,肺活量更是驚人。它可以像不知疲倦的馬拉松選手一樣,連續長時間奔跑。
戈壁熊還常常利用復雜的地形來巧妙地隱藏自己。比如遇到大型狼群時,它們就會迅速躲到事先挖好的洞穴中,先避其鋒芒,等有狼落單時再與之戰斗。
04
主食植物,靠昆蟲來補充蛋白質
為了適應惡劣的環境和氣候,戈壁熊幾乎成為了純粹的素食主義者。
其食譜涵蓋了矮大黃、白刺、野蔥等在荒漠中頑強生長的植物。
它們主要依靠蚱蜢等昆蟲來補充蛋白質,也不會放過被狼和雪豹拋棄的動物尸體。
此外,曾在其糞便中發現了少量的嚙齒動物成分,這表明戈壁熊偶爾也會捕獵小型動物。
新鮮的大黃根是戈壁熊最重要的食物,就像沙漠中的綠洲,為它們提供了大量的蛋白質和能量來源,尤其是在食物匱乏的夏季。
05
戈壁熊的起源與發現歷程
2017年的一項研究指出,戈壁熊與喜馬拉雅棕熊關系最為親近,兩者與現存其他棕熊構成姐妹譜系。
研究人員認為,在新生代早期,南亞次大陸與歐亞板塊如同兩個巨人激烈碰撞,青藏高原不斷隆起抬升。
大約在距今約65萬年前,戈壁熊的遠祖受到一次冰川作用的影響,如同被一只無形的大手分隔開來,與其他種群分離。
隨后,它們逐漸擴張至戈壁阿爾泰山一帶,經過漫長的歲月演變,最終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戈壁熊。
戈壁熊的科學發現之路充滿了曲折。1900年,沙俄軍官科茲洛夫帶領的探險隊,記錄到戈壁熊廢棄的洞穴,這成為了對戈壁熊最早的科學記錄。
20世紀20年代,科研人員曾多次前往戈壁阿爾泰山地區調查,卻猶如在大海撈針,幾乎毫無收獲。
直到1943年夏季,另一支探險隊才在查干博格多山野外首次記錄到棕熊的存在,并幸運地見到一具自然死亡的戈壁熊尸體。從那以后,戈壁熊才真正出現在了學界的視野之中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