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民間流傳著一句話,東昌府里有三寶:鐵塔古樓玉皇皋,鐵塔和古樓還在,但是這玉皇皋在哪里啊?到過聊城的都會一頭霧水,因為玉皇皋解放前就沒了,為啥還說它呢。
老靳大學畢業在聊城運輸公司實習時,當地的師傅是這么給我說的,聊城有三寶,鐵塔古樓和石雕。這石雕就是聊城的山陜會館,因為會館的磚雕、木雕和石雕為其三絕。
聊城三寶之鐵塔
聊城三寶之首為鐵塔,位于聊城古城東北的老運河之濱,原為護國隆興寺東南角,現獨立為院。
聊城鐵塔為我國中國六大古鐵塔之一,始建于宋金時期,是我國現存不多的鐵石建筑。塔高15.5米,石質塔座和鐵質塔身渾然一體,塔身工藝古樸奇巧,石座浮雕細膩精美。
古塔原高十三層,1973年維修時,恢復到12層,八角形仿木樓閣式。方形束腰塔座,四周浮雕歷史、云紋等圖案。塔身逐層疊裝,飛檐斗拱,并有門窗、欄桿裝飾。塔頂置仰蓮葫蘆寶瓶。
聊城鐵塔因倒塌等原因,在1973年維修時,發現一石室地宮,石室內有石函、銅菩薩、銅佛、宋體蘭花凈水瓶、宋元銅幣等佛教器物,而石函內竟然還有辟支佛舍利,棺底刻有成化二年重修的銘文等。
聊城鐵塔,其結構形式和浮雕圖案,都是我國宋代文化遺產中的佼佼者,是研究宋代佛教、建筑和藝術的經典。
聊城三寶之光岳樓
古樓亦或鼓樓,都是指的光岳樓,源自為“嚴更漏,窺敵望遠”,才在城中建鼓樓,后“取其近魯有光于岱岳”,稱光岳樓。
光岳樓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系我國現存明代樓閣中最大的一座,與岳陽樓、黃鶴樓齊名,為中國十大名樓之一。
光岳樓為四重檐十字脊過街式樓閣,通高33米,由墩臺和4層主樓組成。在形式上它承襲宋、元樓閣遺制,結構上繼承了唐、宋時代的傳統風格,同時和明初其他建筑也有若干相似之處,開“官式”建筑先河。
光岳樓是聊城地標,大運河漕運興盛時期,沿河過往的帝王將相,文人學士多都登臨此樓,憑欄詠月,作詩賦詞。其中清康熙四次登樓,并題寫“神光鍾瑛”匾,乾隆皇帝九過東昌,六登光岳樓,并題匾賦詩。
聊城三寶之石雕(山陜會館)
聊城山陜會館是聊城八大會館之首,是聊城大運河漕運興盛的見證者和重要的文化遺存。山陜會館有三絕石雕、磚雕和木雕,故聊城三寶中是以石雕代指這組古建筑群。
山陜會館位于老運河西岸,始建于乾隆八年,為山陜商人集資合建的神廟和商會結合的建筑群。在僅僅長77米、寬43米的面積內,卻有山門、過樓、戲樓、左右夾樓、鐘鼓二樓、南北看樓、關帝大殿、春秋閣等部分,共有亭臺樓閣160多間。
聊城山陜會館的三絕磚雕、石雕和木雕藝術在國內罕見,其中的木雕為其鎮館之寶。
運河古城聊城,大運河繁華的縮影,而聊城三寶的傳說一直都在,但是書上說的和民間傳說不一樣,老靳給大家寫出來的是民間傳說,我覺得很有道理,所以分享給大家。
現在,如果還有人問你聊城三寶是哪三寶,你還會說是鐵塔古樓和玉皇皋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