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為人母的17年歷程中,我本著“寧可自己受苦,也不想讓孩子受罪”的想法,做一個很有自我犧牲的媽媽。
哪怕是在孩子小時候,我即便對他發脾氣或打他時,但在生活中也是對他呵護有加。
在我家老大10幾年的成長歷程中,幾乎沒有做過任何家務,洗過碗和衣服,甚至一雙襪子他都沒動手過,更別提做飯和打掃衛生了。
作為家里的第一個孩子,我把自己能做的,不能做的全為他做了,凡事都想提前一步,未雨綢繆,可是孩子卻很任性和對我各種指責。
我對他略微限制一點,他會說我涼薄,不講感情,只提要求。
我知道這些是他反抗我的方式,也是我這么多年對他呵護有加的任性。
自打孩子上高中后,我意識到了自己之前對他的方式是嘴硬心軟,話說得很“老虎”,但事做得很“紙老虎”,很輕易就對孩子的任性妥協了。
也意識到了自己對孩子包辦太多,照顧太好了。什么事情我都搶先做,即便我心中有所不滿,也是很勤快幫孩子搞定了所有事。
與對哥哥的呵護不同的是,我對老二笑笑的教育方法完全不同,對笑笑是嘴軟心硬,該他做的事情一件都不包辦,比如洗碗、洗襪子、干雜活、跑腿等,孩子力所能及的都會讓他去做。
反觀老大因為從小都沒有養成幫我做家務的習慣,想讓他做點事根本支使不動,而且他還很喜歡讓弟弟幫他做事。
把孩子照顧得太好,把能想到的或者最好的資源都傾斜給孩子,原本是想助孩子一臂之力,能起到托舉孩子的作用。
后來才發現,對孩子太好,什么都替孩子操心以及把孩子照顧太精細,最后的結果是孩子越來越任性,做什么事都是想當然,完全不顧及大人的感受。
作為一個即將成年的孩子,包辦這么多年的反噬就是任性和不考慮后果,也會陷入固執,不懂敬畏和沒有分寸,完全按自己的想法來支配行動。
表現在學習上就是吃不了苦,沉不下心,又接受不了差的結果,做事拖延,凡事都停留在心動不行動上。
孩子的這些行為表面上看是拖延和懶惰,實際上是在早年時,我對孩子包辦太多,沒有讓孩子早點獨立和學會為自己負責。
所以才會導致行為拖延和難以沉浸和專注,這也是在我之前錯誤的家庭教育中汲取的一些教訓。
對于笑笑,我用了跟老大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不再包辦孩子的事情,比如整理書包,收拾東西,整理以及家里的一些雜活,我都交給孩子去做。
另外像一些組裝或者對孩子略微有難度的事情,我都會鼓勵孩子去做,等他做完之后也會給更多的肯定和正向鼓勵。
這是我從養老大錯誤方法的一些調整和重塑,對于老大來說,多年錯誤教育方式的積累,想糾正是一件相當有難度的事。
對于老二,則一開始方法就沒有錯,所以養育過程顯得異常輕松,無痛教養。
對于老大現在養育方式的調整,是糾錯和補救,過程很是艱難和煎熬,時不時就會遇到孩子的抵抗以及推不動的時刻。
這個階段,需要耐心,也倍受煎熬。習慣早期沒有培養好,一盤散沙的習慣想要捋成有秩序和有原則,需要付出比當初教養孩子10倍的精力。
但是,我也明白如果我再縱容和包辦孩子,如果還幫孩子搞定一切,而不狠下心讓他自己循環,我幫孩子做得越多,就會坑他越慘。
因為孩子學不會的能力和勤奮,到了大學甚至是社會,依然會延續之前的懶惰和拖延以及懶散,依然會吃了不苦又想享福。
這對于孩子來說是一種很災難的思維,想要不勞而獲,只心動不行動的做法,只會毀掉一個人的意志力和行動力,也會讓一個人的精神氣萎縮。
我還有一個半的時間,對孩子心狠一點,鍛煉他獨立,鍛煉他意識覺醒和動手能力,以及教會他學會勤奮,并用自己的行動去獲取想要的結果。
我身上有一個很大的優點,那就是行動力很強,但我這種超強的行動力也造成我勤奮地將歸屬孩子的事情也做了,所以這塊也是我要刻意“變懶”的練習。
克制自己想要幫助孩子搞定切的沖動,也克制自己照顧孩子的心,保持課題分離,孩子自己的事情,我不能好心幫忙,這才是對孩子獨立自主的助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