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章哥,房地產從業20年,通曉業內門道,我不做所謂的“專家”,只用二十年實戰經驗幫大家答疑解惑。
家長群中有人質問老師:班費是我們全體家長的錢,憑什么買成獎品發給學習好的?
連老師帶其他家長都沉默了,似乎這位媽媽說的很有道理。但是,獎勵成績好的不是傳統嗎?似乎不應該被質疑吧?可是再反過來說:一貫如此,就是對的嗎?
把這問題引申一下,獎學金的錢來源于財政撥款或是學費,是全體納稅人或者全體家長的錢,單獨獎勵給學霸合理嗎?可是,似乎又沒有特意獎勵學渣的學校吧?
再引申一下,學生們到學校是接受同等教育的,理應得到同樣的資源。可為什么有人成了學霸,有人卻只能當學渣?學渣只能是去打螺絲或藍翔學習挖掘機,而學霸卻能上清華北大,但是公立大學的經費來源卻又是學渣們打螺絲的納稅,公平嗎?
以上是我今天早上在網上看到的爭論,挺有意思的。剛看完就接到個網友的咨詢,說他家住在某個保障房小區,孩子明年就要入學了。可是打聽到招生政策卻不淡定了,因為第一順位是旁邊商品房小區的孩子,不論戶籍都全部接收。第二順位是旁邊老小區的京籍孩子,也基本都接收。第三順位才是他們這保障房小區,第四順位是老小區和保障房的非京籍孩子,這兩部分都很有可能被調劑到幾公里外不太好的小學。
網友認為很不公平,自己也是花錢買的房子,憑什么就要順位靠后?他家是非京籍,本來以為買在郊區是能確保對口入學的,沒想到仍然有可能被調劑,公平嗎?憑什么買商品房的有錢人和老小區的北京人就能有特權?
我也不知道是否公平,只能說這世上沒有絕對的公平吧。之所以優先接受商品房的孩子,那是因為這學校是人家開發商投資蓋的,然后移交給的當地教委。那既然人家出錢了,不給點兒優先權也不合適吧?
之所以老小區的京籍也優先,那是因為這學校的底子就是人家單位的子弟小學啊,無論是否換成了新的都應該優先。至于保障房和非京籍子弟我就不能說什么了,只能說學位充足的話就一切都好辦,不充足的時候才調劑呢,明年再說吧。
這網友很不服氣,覺得我是在敷衍他。但我又不是教委的,政策又不是我定的,我就算不敷衍能怎樣呢?
之后網友又說了一些,主要都是納稅多什么的。并認為學校雖然是商品房開發商配建的,但條款也是早就寫在拿地要求里的,之后學校的經費更是納稅人的錢,其中主要是他們保障房業主的買房錢。也就是大家花的錢都一樣,那憑什么對周邊孩子還分三六九等?
我真不知怎么回答,只是問他,如果明年學校只有300個學位,卻有400個孩子報名,那如果換了你怎么分配?
網友說那就應該再增加100個學位,經費由所有業主承擔。那我又問了,沒有孩子的用不用交錢?有孩子但不在這兒上學的是否交錢?已經用過了學位的還是否交錢?如果明年學位還是不夠的話,是否還愿意交錢?幾年后入學低谷期才上學的是否應該交錢?
到現在這網友還沒搭理我呢,估計是沒想好答案,因為根本就沒答案,只有人生中的各種妥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