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是禪宗至高無上的經典,整篇《金剛經》可以濃縮為一句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著一切相,不住一切相。
1、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金剛經》告訴我們,一切能夠被說出來的事物都必然會變化,不變化的必然不存在,都是一時變化的情景。因緣而生、因緣而滅,如夢幻泡影,我們應以這種心態看待所有的事物和每一個瞬間的情景。
這些事物包括我們的身體、名利和我們面臨的環境等所有的一切。
過去的情境非現在的情境,現在的情境非將來的情境。我們也在變化,過去的我們非現在的我們,現在的我們也非將來的我們。
2、不著一切相
整篇《金剛經》談論最多的是“法”和“相”,法指的是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相指的是被人們感官識別的事物外觀和表現形式。
我們周圍的事物和情境如何,不在事物和情境的本身,而在于我們的內心感受,其意義和價值也由我們的內心所賦予。
隨著我們認知能力的提升和心態的改變,我們對事物的看法也在不停變化。在不同時期,我們對同樣的事物也有不同的看法,我們的期待和情感等等也會變化,只因我們的認知和心態已不同。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金剛經》告訴我們,所有眼前情境、事物和我們對事物的看法,都只是條件一時聚合無常的,把隨時變化的情境和事物視為非真,就是開悟者,才能看清本質。
因此,我們要看清這個世界的本質,不著一切相。
3、不住一切相
“菩薩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金剛經》告訴我們,修行者不應對眼前任何情境心生好壞順逆分別,應以沒有自我主觀想法,融入當下情境。
世間萬物都在變化,在這個不斷變化的過程當中,如果我們的觀點和立場等跟不上變化、與變化相左,則容易被變化所困。
世界往往不依照我們所期待而變化,計劃和想法往往跟不上變化。
人痛苦和煩惱的根源在于現實與期待不符,拒絕接納變化。
人生受阻的主要原因在于未能根據環境的變化而及時調整,融入變化,把握變化所蘊藏的機遇,規避變化所帶來的威脅。
不能接納變化,融入變化的根源,在于心有所住。
因此,我們應不住一切相,不執著于任何事物、情境、觀點、人際關系等等。
凡有所住,必有所執,必為所困。無所住、則無所執,無所困。
當心無所住、無所執時,痛苦和焦慮便無從生成、無處可依附。
面對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唯有看清本質,不著一切相,不住一切相。不再以一成不變的眼光來看待世間的一切,才能真正放下自己的成見和偏好,與時俱進,不斷擴展自己的認知的邊界。
才能放下自己的情執,擺脫人際關系的困擾。才能去除得失心,當不在意結果時,往往能夠產生更好的結果。
才能積極融入變化,順應變化,把握機遇,規避風險,獲得人生的成功。
才能消除內心的阻礙,擺脫痛苦和煩惱。內心的平靜和超然、人生的自在和幸福出現在無所住時,覺醒和開悟也出現在無所住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