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中國人爭面子的不是武康路豪車。
領域 | 入境游
欄目 | 文旅商業評論
01
最近上海出了個奇葩事,一大群開著豪車的年輕人在韓國游客必打卡地武康路招搖過市。
聽說他們為了“揚我國威”,每天還起早貪黑地弄了個排班表,那些早班“為國炫富”的滬爺最辛苦,雖然很多年沒早起過,依然風雨無阻。
如此“迷惑行為”的起因僅僅是網傳有韓國人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說“上海街頭沒有豪車”。
作為回應方,這群被稱之為“滬爺”的堵路裝X炫富行為當然讓路過的韓國人笑掉了大牙。
一則題為"上海人在韓國游客面前開跑車的理由"的帖子在韓網獲得上萬人參與,高亮評論是“還不如給我們介紹點美食”。
不難看出,少爺們的一套“炫富七傷拳”妥妥打到了棉花墻上。
畢竟放眼倫敦、巴黎、首爾,全球任何一座城市里的豪車都是極少數人的娛樂工具,作為外籍游客除了點評幾句自己的所見所聞,往往更在意的是旅游體驗和是否方便、安全。
反觀“豪車炸街”不僅造成交通擁堵,還影響了游客觀光體驗,更和上海大氣謙和的城市精神不太一致。
當國家用免簽政策試圖推動入境游,這種對外籍游客的惡意挑釁行為不是“迎客”而是在“趕客”,說這群少爺一句“上海之恥”不過分。
事實上,上海之所以吸引韓國人,一方面是確實近,另一方面是因為上海消費業態在國內最成熟,羊肉串、火鍋、生煎包、奶茶樣樣能吸引飲食相對單調的韓國年輕人。
再有就是上海的旅游交通基礎設施在國內也是最方便的,要知道這些“周五下班去中國”的韓國年輕人主力交通工具也就是地鐵、滴滴,肯定不是來上海圍觀“滬爺豪車”的。
說白了,對于一個不跟團的外國人來說,解決了交通問題,基本就解決了在陌生目的地的一大半煩惱,剩下的就是怎么吃、怎么玩,都是享受的事情。
02
少爺們認為自己在“為國炫富”,國家說我丟不起這個人。
在眾多對“豪車炫富”的聲討中,阻塞交通是一條原罪,這也是上海武康路周邊最近幾天實施臨時管制,變成步行街的原因。
其實對于這些韓國版“特種兵”來說,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玩轉豫園、外灘、新天地、武康路、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舊址才是正事,而少爺們的豪車再壕又不可能帶他們兜風,被圍觀奚落幾句實屬正常。
我最近泡韓網就發現一件特別有意思的事情,一些韓國人發布的“如何在上海坐地鐵”教程爆火,動輒千百贊,這說明一座城市的基礎設施才是剛需,畢竟出來旅游真正焦慮的永遠是如何從A點移動到B點。
韓國人對于在上海地鐵買票比較頭疼
不用豪車堵路,一座城市能做好旅游基礎設施這件事,自然就能得到入境游客點贊。
前幾天,我一個香港朋友A小姐來長沙旅游,她驚喜地和我說不用下載微信、支付寶,香港地鐵小程序搭車碼里面竟然就可以直接選擇長沙“城市通”搭車碼,一鍵掃碼,省去了很多煩惱,回去她還發了FB、INS和朋友們介紹這種乘車方式。
對此,我深有同感,疫情后去倫敦旅行,特別去銀行辦了一張Contactless(非接觸式)的芯片信用卡,就是為了坐地鐵方便,后來這張卡在阿布扎比也解決了很多媒體同行的出行煩惱。
倫敦地鐵/旅界實拍
這些年,在國外,大家習慣了信用卡拍卡或者使用Apple Pay去過地鐵閘機,壓根沒人想過在中國大家習以為常的支付寶乘車碼有多么繁瑣。
因此,如果有一種方式能讓老外、港澳客人無縫融入到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一定是讓他們感到很溫暖的一件事,這種“自來水”廣告對中國的宣傳是無形的,但也是最容易讓人接受的。
所以,如果說豪車炸街是一個無聊至極的“硬輸出”,做好一座城市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其實是潤物細無聲的“軟廣告”。
想留住外國人和他們白花花的銀子不需要“秀肌肉”,而是真正為入境游客做好服務,這也是后疫情時代日本旅游拔地而起的經驗之談。
對此,我曾經和關聯香港搭車碼的“城市通”業務總經理張磊磊有過一些探討,他說不僅長沙,現在南昌、洛陽、無錫、石家莊、蘇州、常州外國人都可以用微信上的“城市通”小程序搭地鐵。
看似是一件小事,但張磊磊認為從市政管理角度來說,盡量讓游客方便就是最簡單直觀的出發點,這也是“城市通”和北京、上海 等超一線城市在內的100多座城市地鐵公交業務一拍即合的原因。
是的,無論中外,近年來,年輕一代游客已經成為旅游消費市場中堅力量,他們出游更注重性價比,主打“該省省、該花花”的消費觀,公交地鐵逐漸成為他們目的地短途出行的重要選擇。
當外國人赴華游預訂量暴增,唯有開放包容的心態與花心思解決外國游客的出行痛點才是一座城市的文明象征,而非將別人家的豪車作為“面子”的一部分。
03
去年12月,國家移民管理局發布公告,即日起全面放寬優化過境免簽政策,將過境免簽外國人在境內停留時間由原72小時和144小時均延長為240小時(10天),同時新增21個口岸為過境免簽人員入出境口岸,并進一步擴大停留活動區域。
除此之外,去年年底,針對韓國、日本等國家的免簽政策也起到了相當不錯的效果。
同程研究院數據顯示,韓國游客入境上海的機票訂單漲幅明顯,同比增幅超過167.4%。入境后,韓國游客在滬活動區域主要集中在黃浦區、楊浦區、徐匯區以及浦東新區。
同程研究院相關負責人分析,上海市黃浦區作為海派文化的集中地,轄區內的豫園濃縮了明清兩代江南園林的精髓,外灘區域“萬國”建筑群和夜間燈光的絢麗,對于韓國游客來說極具吸引力。
韓國游客來上海必去打卡點為“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舊址”
應該說,魔都魅力是毋庸置疑的,從免簽政策來看,當中國打開國門,喜迎八方來客,大批外國人涌入上海與中國各個城市也是必然。
而據相關統計,入境的韓國游客消費能力是相當不錯的,這也是網友戲稱“滬幣”迎來了最懂它的消費人群的原因。
如此宏大敘事下,讓我有點感慨世間萬物變化之快。
當年Google宣布退出中國后,大量的中文用戶涌入推特,以「GoogleCN」為話題進行討論,熱度甚至超過了當年舉世矚目的海地地震。
如今,一切都反過來了,“TikTok難民”們涌入小紅書,線下“China Travel”在Youtube上成為日經話題。
如今這個時代背景下,相信努力吸引外資、老外游客入境游會是長久的既定方針,而一座城市的真誠和熱忱,永遠都是這個世界最不吝嗇的饋贈。
說起來,海納百川也正是上海城市精神之一,“豪車炫富”這種思考方式則過于廉價,為入境客人多介紹美食,減少出行負擔才能展現上海開明睿智的一面。
遺憾的是,現在國內還有不少城市的地鐵小程序外國人還不能使用,這或許需要和“城市通”等有經驗的運營者進一步合作才能解鎖這些“老外煩惱”。
可以想見,當外國人未來在北京、上海這些國內的超一線城市也能不需要攻略就能搭乘地鐵,便捷穿梭于城市每一個角落的時候,也是“China Travel”徹底融入全球血液的高光時刻。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國內入境游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 ?歡迎在下方留言框與旅界君互動。
歡迎來撩旅界主編微信:haoxi524(加群:公司職務+姓名,不備注公司信息一律不通過申請!感謝配合?。?/strong>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