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壽四年(604年),在位24年的隋文帝楊堅在仁壽宮去世了,皇太子楊廣繼承皇位,史稱隋煬帝。隋煬帝繼承后,便迫不及待除掉廢太子楊勇,畢竟在隋文帝病逝之前曾想要恢復楊勇的太子之位。為了皇位的穩固,隋煬帝除掉長兄確實“情有可原”。
然而對于對自己皇位沒有威脅的親姐妹,隋煬帝也沒有“放過”,尤其是其幼妹蘭陵公主楊阿五。
隋煬帝登基后,不僅將蘭陵公主的夫君柳述流放嶺南,而且還逼迫妹妹改嫁他人。
蘭陵公主至死不肯改嫁,堅持隋煬帝除去自己公主的名號,跟隨夫君一起被流放。隋煬帝大怒:天下沒有男子了嗎?非要與柳述一起被流放!
“淵冰厚三尺,素雪復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復何似?”
最終隋煬帝也沒有答應妹妹的請求,而婆家的變故讓蘭陵公主的身體徹底垮掉了,在臨死之前蘭陵公主仍舊請求隋煬帝:我雖然有罪,但很羨慕古人;既然生前不能跟隨夫君一起,希望死后能夠與夫君同葬。
隋煬帝看到妹妹的請求十分生氣,沒有為妹妹的死而流下眼淚。而且隋煬帝也沒有允蘭陵公主所請,將其葬入柳家的墳墓,而是將其葬在了洪瀆川,葬禮十分寒酸。
這一年,蘭陵公主不過只有31歲而已。
諸位兄弟尤其是廢太子楊勇,對隋煬帝的皇位有威脅,隋煬帝自然有理由將其除掉;但為何隋煬帝對自己最年幼的妹妹,也要如此決絕呢?
其實蘭陵公主與隋煬帝雖是同母所生,但二人之間有不解的恩怨,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姐為北周皇后
蘭陵公主出生的時間其實還是很不錯的,此時北周權臣宇文護已經被周武帝宇文邕除掉,而其父楊堅也因為多年來從未依附宇文護而得到了北周武帝宇文邕(yong)的重視,成為朝廷重臣,并被封隨國公;更重要的是其長姐楊麗華,被北周武帝選中,嫁給了太子宇文赟。
也就是說,蘭陵公主出生這一年,其長姐被冊封為了皇太子妃。
在蘭陵公主出生之前,已經有四個姐姐出生,蘭陵公主排行老五,所以楊堅與妻子獨孤伽羅為其取名為楊阿五。楊阿五是楊堅五女中,除了長姐楊麗華外,唯一一位有名字的。可想而知,蘭陵公主這位幼女有多得父母親的寵愛。
長女被封為皇太子妃,此時的楊堅也成為北周名副其實的重臣。
而且北周武帝想要吞并北齊,被宇文護壓制多年的楊堅也想趁此機會建功立業一番。
而妻子獨孤伽羅也接連為其生下幼女楊阿五,與四子楊秀、五子楊諒,此時的楊堅不僅是仕途順遂,而且家庭幸福。然而很快,作為北周武帝親家的楊堅,便再次遇到了新的不如意:
楊堅的長相十分奇異,氣質突出,再加上皇太子宇文赟并無為君王之才,所以北周武帝的弟弟齊王宇文憲與北周武帝的心腹王軌便猜忌楊堅,二人皆認為楊堅“相貌異常,有反相”,建議北周武帝趁早除掉楊堅。
“為人龍頷,額上有五柱入頂,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長上短下,沉深嚴重。”
好在武帝沒有將二人的話太放在心上而為難楊堅,不過還是將楊堅調任南亳州。
楊堅為了能夠安穩度日,便只能處事更加低調。
正當北周武帝為吞并北齊做準備的時候卻病逝了,皇太子宇文赟繼位,是為北周宣帝。而蘭陵公主的長姐楊麗華,則被尊為皇后。
母為隋朝第一位皇后
北周宣帝跟其父完全不同,在位時不僅荒淫,而且肆意除掉朝中的大臣以及宗室;很快便將目光轉向了蘭陵公主的父親楊堅。楊堅雖然是北周宣帝的岳父,但是妻女楊麗華并不得宣帝的寵愛,甚至宣帝還另外冊封四位皇后與楊麗華并尊。
在宣帝的為難下,楊家的處境確實十分艱難。
正當楊堅想盡辦法保全全家性命時,宣帝卻病逝了,其女楊麗華被北周靜帝(非楊麗華所生)尊為皇太后。其實這一年北周靜帝不過只有九歲而已,在位之君年幼,便很容易出現權臣篡權。
而楊堅很快便掌握了北周的大權,楊堅掌握北周大權后不久北周便爆發了“三總管之亂”,三位北周外戚起兵反對楊堅專權:
相州總管尉遲迥,尉遲迥是北周太祖宇文泰的外甥,其孫女尉遲熾繁為北周宣帝的天中大皇后;
鄖州總管司馬消難,原為北齊的勛貴,后因為北齊皇帝猜忌而歸附北周,北周靜帝將其女司馬令姬封為皇后;
益州總管王謙,父子皆受北周皇帝厚恩,不滿楊堅專權。
而楊堅很快便平定了“三總管之亂”,并且通過此事而樹立了威信,并且在581年讓北周靜帝禪位于自己,建立隋朝,成為隋朝的開國皇帝。而其妻獨孤伽羅,則是被尊為皇后,史稱文獻皇后。
作為隋文帝楊堅的女兒,楊阿五被封為蘭陵公主。
這一年,蘭陵公主尚且只有8歲。
風光下嫁,卻夫君夭折婆家沒落
在楊堅平定“三總管之亂時”,北周重臣王誼驍勇善戰,鄖州總管司馬消難之亂便是被王誼所平定。而王誼跟楊堅一樣都曾受到宣帝的打擊,跟楊堅是老朋友。
楊堅登基后,除了將王誼封鄖國公外,還將自己最寵愛的女兒楊阿五下嫁王誼的兒子王奉孝。
而且楊堅與文獻皇后獨孤伽羅,親自參加了在鄖國公府舉行的婚禮,王家一時間成為隋朝最為顯赫的外戚家族之一。
然而蘭陵公主下嫁沒多久,駙馬都尉便去世了,蘭陵公主便按照祖制為夫君守孝三年。
鄖國公王誼性格粗率,覺得公主年紀小實在不必如此,便主動上疏文帝不需要講究那么多的虛禮,讓公主除服即可。然而或許讓很多人都沒想到的是,王誼的此次上疏,卻讓自己丟了性命。
楊堅是一位有長遠眼光的君主,他繼位后便開始創建新制,加強皇權;而意識形態便是其中的一環,王誼如此上疏,很快便被文帝的寵臣、御史大夫楊素彈劾,這讓文帝覺得十分尷尬;王誼雖然沒有被文帝批評,但是確實是因為好心不再讓公主繼續守孝,卻被御史彈劾,實在是心中怨恨
因此事王誼是越想越生氣,很快便找到了自己知音——上柱國元諧。
二人都因為文帝創建新制而遭到了打擊,便覺得文帝是坐上了皇位便忘了那些幫他建立隋朝的功臣們。而這樣的怨懟之言,無疑是不將文帝放在眼里,很快王誼便被人再次彈劾;按照隋朝律法,王誼應當被處死。文帝雖然有些不忍,但最終還是處死了王誼。
就這樣,蘭陵公主的第一個婆家沒落。
再次出嫁,卻因此而同二哥楊廣結怨
蘭陵公主受母親獨孤伽羅的影響,也養成了讀書修禮的習慣;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也是出落得更加高貴溫婉大方,文帝對這個女兒也是越來越疼愛。而且文帝對小女兒還很愧疚,畢竟蘭陵公主是因為朝政的需要才下嫁鄖國公府,然而蘭陵公主不僅夫君早早夭折,就連公公也被文帝下旨處死。
所以文帝與文獻皇后決定再為小女兒擇一門好的親事,而已經被封為晉王、文帝的次子楊廣向文帝推薦了一位合適的人選——西梁明帝蕭巋的兒子、晉王妃蕭氏的弟弟蕭玚。
楊廣的妻子—晉王妃蕭氏,是文帝親自為兒子挑選的,出身西梁皇族,而且還是皇后所生的嫡女。蕭氏不僅優雅端莊多才,而且還生下了文帝十分寵愛的孫兒楊昭(據說晉王妃剛懷楊昭的時候文帝便做了一個夢,夢到天神告訴他將要投胎到他們楊家,待得知晉王妃懷孕后文帝便將晉王妃召回京城安心養胎,并且將孫兒楊昭養在身邊,甚至喜愛)。
而晉王楊廣在朝中的威望頗高,素來有“仁孝”之名,在諸王中是名聲最好的一個。
文帝與文獻皇后很喜歡晉王夫妻二人,晉王推薦了妻弟、出身西梁皇族、而且一直未婚同蘭陵公主年齡相當的蕭玚,文帝與文獻皇后又怎么會不答應呢?
然而正當文帝要將蘭陵公主嫁給蕭玚的時候,西梁明帝病逝了。
按照禮制,蕭玚便需要守孝三年。
就這樣蘭陵公主再嫁的事情便擱置了下來,就是這一擱置讓蘭陵公主與蕭玚的婚事也出現了變故
隋文帝登基之初,便決定結束混亂的南北朝,只是一開始北有東突厥,讓文帝放不開手腳,只能暫時將南下平定南北朝的事情擱置了下來,而西梁也暫時得以繼續保留了下來。
然而隨著西梁明帝(晉王妃之父)去世,東突厥也已經向隋朝稱臣。
文帝終于可以無后顧之憂地吞并西梁,等文帝完成這些的時候蘭陵公主已經18歲,婚事不能再拖了。而蕭玚,隨著隋朝吞并西梁,也不再是文帝唯一的女婿人選。
文帝找了一位相士來為幼女的備選夫君們相面,最終選定了寵臣柳機的兒子柳述。
幾年前,文帝已經答應了將晉王楊廣的妻弟,選為蘭陵公主的夫君;為何會不顧及晉王的面子而突然變卦呢?真的是因為相士之言?
“蕭旸有封侯之兆,但無貴妻之相;
但相士也告訴文帝,柳述雖然面相看上起富貴,但是并守不住自己的富貴榮華。
難道文帝不擔心蘭陵公主下嫁柳述后會過苦日子嗎?
如此一來,看上去似乎不管是蕭旸,還是柳述都不合適。
但為何文帝最終還是選擇了柳述呢?
這或許跟文帝對晉王的忌憚有關系:
開皇八年(588年)隋文帝下令對南陳出兵,晉王楊廣為元帥;雖然楊廣只是一個掛名的元帥,但通過此戰楊廣在朝中的威望越來越高;而且在班師回朝后被文帝晉封為太尉。
開皇十年(590年)楊廣率兵前去討伐江南一帶的叛亂,并很快便徹底平定了江南,并且奉命出任揚州總管一職。
在皇太子還是楊勇,文帝對太子還尚且滿意的時候,自然會維護太子的權威;又如何能讓一位親王的權勢地位過高呢?若是文帝將蘭陵公主真的嫁給蕭旸,必然會重用蕭旸,如此一來便是在加強晉王的勢力,自然便是對太子的威脅。
文帝此時并沒有廢太子楊勇的打算,又如何能如此做呢?
所以在相士說柳述守不住富貴時,楊堅說到:富貴都是我說了算!
就這樣,蘭陵公主正式下嫁柳家。
柳述平步青云
蘭陵公主是文帝與文獻皇后最為寵愛的一位公主,按理說柳述娶了這樣一位嬌貴公主日子應當是戰戰兢兢的,畢竟一不小心可能便會得罪公主。
然而蘭陵公主雖然出身高貴,但卻十分知書達理孝順、頗有婦德,不僅對待婆家人溫婉,而且還在公婆生病時親自侍奉在側;時間久了,蘭陵公主的名聲便傳了出來,文帝也覺得自己臉上有光,對女兒越發的寵愛。
文帝不僅給蘭陵公主極為豐厚的嫁妝,而且還將京師的園林賞賜給了蘭陵公主做私宅。
最重要的是,文帝因為寵愛女兒愛屋及烏也是十分重視駙馬:
柳述不僅是文帝所有女婿最受重視的,而且還是文帝最為倚重的,讓柳述攝吏部尚書一職。
柳述也確實精明能干,只是在其父親去世后柳述便失去了節制,不免年輕氣盛,開始有些恃寵生嬌,甚至連文帝身邊的老臣——楊素都敢欺辱。
其實柳述欺辱楊素也并非單純因為恃寵生嬌,因為楊素曾折辱他的父親,他不過是為父出氣而已。然而讓柳述沒想到的是,此時的楊素已經站到了晉王楊廣這邊,并且幫助晉王謀奪楊勇的太子之位。也正是因為柳述同楊素結怨,讓柳述多了一個敵人,而且還是幫助楊廣登基的最大的功臣,如此便注定了柳述不會善終。
文帝得知女婿的作為后,便將女婿耳提面命教育了一番,柳述這才知道錯的有多離譜,自此便安分了不少。在開皇二十年(600年)文帝廢楊勇,立楊廣為新太子后,便逐步架空楊素,以此來制約楊廣。與此同時文帝有意提高女婿柳述的地位,讓其任兵部尚書。
此時的柳述已經成熟穩重的多,便主動上書文帝自己確實不應當擔此重任。文帝對女婿的謙遜很是滿意,便讓柳述代理兵部尚書一職,并且參與重要朝政事務的商議與決策。
可以說,到了文帝晚年的時候,柳述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朝廷重臣、寵臣。
然而隨著文帝的去世,柳述也成為楊廣要除掉的目標之一。
可能有人會問:楊廣難道是因為柳述“搶了”妻弟蕭旸的駙馬之位,才如此痛恨柳述的嗎?
其實并非如此!
能夠讓楊廣決心除掉的,必然與皇位有關!
夫君被流放嶺南,蘭陵公主被逼改嫁,憂憤而死
文獻皇后于仁壽二年去世,失去發妻的隋文帝大受打擊,在仁壽四年時便臥病不起。這年七月,已經病重的文帝便下旨尚書左仆射楊素、兵部尚書柳述、黃門侍郎元巖三人在仁壽殿侍疾。
而想要提前為登基做準備的楊廣,便給楊素寫了一封信,楊素也給楊廣回了信。
然而這封信卻陰差陽錯的到了隋文帝的手里,文帝看到楊素與楊廣的信后,才知道自己廢太子楊勇錯的有多離譜,十分生氣;而緊接著,神情恍惚的宣華夫人(文獻皇后病逝后最為得寵)回到文帝的寢宮,告訴文帝太子對自己無禮。
憤怒之下楊堅便想要廢掉楊廣的太子之位,將廢太子楊勇放出來繼承皇位。
隨即楊堅便召見了黃門侍郎元巖以及女婿柳述,讓其二人趕緊起草詔書;然而二人起草詔書的事情被楊素得知,楊素便將此事告知了楊廣,楊廣緊接著便假傳圣旨將元巖與柳述抓了起來,并將太子宮的將士調到了仁壽宮,沒多久文帝便去世了。
楊素見之,與皇太子謀,矯詔執述、巖屬吏。
而得知文帝想要廢太子楊勇繼承皇位的元巖與柳述,自然便不能善終。
柳述雖然不能善終,但是隋煬帝也不敢明目張膽地處死柳述,畢竟柳述向來無過錯,還是蘭陵公主的夫君;所以隋煬帝便下旨將柳述流放嶺南,至于柳述能否活著到達嶺南便不好說了。
蘭陵公主向隋煬帝求情,隋煬帝并沒有因此而心軟;蘭陵公主求隋煬帝能除掉自己的公主名號,準許自己跟隨柳述一起流放,隋煬帝也沒有答應,如此便有了開頭的一幕。
就這樣,不僅蘭陵公主憂憤而死,蘭陵公主的第二個婆家也因此而沒落。
若是文帝與文獻皇后得知自己最寵愛的幼女與女婿得此結局,不知該會有多痛恨繼位稱帝的次子楊廣,有多心疼女兒與女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