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20世紀重要的思想大師,列奧·施特勞斯(Leo Strauss)的學術思考立足于嚴密的哲學思辨和精細入微的文本解釋,對于理解西方思想和西方文明的品質具有重要意義。
《現代思想與古典哲學——列奧·施特勞斯歐洲時期思想研究》聚焦于施特勞斯在歐洲時期的思想,以細致剖析文本的方式探索施特勞斯學術思考的核心關切和動力機制。作者呈現了施特勞斯對西方現代思想之根基的洞察以及對古典思想之根基的新理解,分析了施特勞斯如何重新審視西方古今思想的爭執,力求澄清施特勞斯回歸蘇格拉底-柏拉圖式思想方式的思想根據,從而揭示施特勞斯如何成為“施特勞斯”。
《現代思想與古典哲學——列奧·施特勞斯歐洲時期思想研究》,劉振 著,79.00元
引論
(節選,注釋從略)
列奧·施特勞斯(Leo Strauss)是20世紀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1899年生于德國小鎮基爾希海恩(Kirchhain)。1921年,施特勞斯在漢堡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正式開始著述生涯。1932年至1937年,施特勞斯先后在法國和英國從事研究。1937年,施特勞斯從歐洲移居美國,短暫任職于哥倫比亞大學。1938年至1948年,施特勞斯任教于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1949年至1968年,他在芝加哥大學政治科學系任教授。此后,施特勞斯短暫任職于克萊蒙特男校,并于1969年任職于圣約翰學院,直到1973年離世。
本書的論題是施特勞斯1921年至1937年在歐洲時期的思想。筆者嘗試以施特勞斯這一時期的所有專著為支點,結合其文章、評論、書信、學術報告等文稿,探討這位思想者在青年時期的思想內核。
關于施特勞斯在歐洲時期的思考,有兩個彼此關聯的問題仍然值得在此詳述。移居美國以后,施特勞斯在北美學界開創了一種特殊的“政治哲學”學問路向,并且稱之為“柏拉圖式政治哲學”(Platonic Political Philosophy)。施特勞斯生前自編的最后一部文集正是以《柏拉圖式政治哲學研究》為標題,柏拉圖式政治哲學可以看作施特勞斯整個學術思想的標志。所謂“柏拉圖式政治哲學”究竟是什么意思?
根據施特勞斯的說法,柏拉圖認為理論生活或者哲學生活高于政治生活,但是,哲學生活必須顧及政治生活的要求,從而成為政治的哲學。可是,施特勞斯關于政治哲學的說法,有時頗為令人費解。在《關于馬基雅維里的思考》中,施特勞斯說:“我們從蘇格拉底那里認識到,政治事物或者人類事物是理解所有事物的關鍵。” 在《自然正確與歷史》中,施特勞斯寫道:
與表面情況相反,蘇格拉底轉向對人類事物的研究,并非基于對神圣事物和自然事物的放棄,而是基于一種理解所有事物的新方式。
這兩處說法表達的“政治哲學”同樣不是一種探究政治的方式,而是一種哲思(philosophizing)方式,或者更確切地說,一種理論哲學的方式——這種“政治哲學”關心政治事物乃是出于理論目的,與思想史上的許多哲人一樣,施特勞斯的思想同樣包含理論哲學,對諸存在者的認識同樣是施特勞斯哲學的題中之義。
所謂“理解所有事物的新方式”乃是相對于前蘇格拉底哲學而言的蘇格拉底柏拉圖式存在論認識論。在公開發表的作品中,施特勞斯關于這一存在論認識論的確著墨不多,《自然正確與歷史》第四章是最重要的表述之一。
在施特勞斯看來,柏拉圖的蘇格拉底關心地上的事情,并不意味著蘇格拉底主要關心地上的事情,毋寧說,蘇格拉底最關心的仍然是諸存在者及其整體,真正的轉折在于蘇格拉底觀看存在者的方式。
對于蘇格拉底來說,人尤其借助現象得知一個存在者的存在方式,對現象的得知尤其從人們的言辭(λ?γοι,本義言辭、話語)而來,所以,人必須“逃入邏各斯(λ?γοι)”。“逃入邏各斯”,意味著從言辭和現象出發。特別重要的是,λ?γοι是人的λ?γοι,人具有觀看一個存在者之存在方式的能力,這是一種區分存在者的能力,一種辨認和看見這一個存在者之存在方式的能力——人在觀看這一個存在者之時由于同時環顧其他存在者而看出了這一個存在者與其他存在者的區分,也就是說,人能夠辨認和看見這一個存在者的特定存在方式,人能夠劃界、劃分、區分。
因此,“逃入邏各斯”也意味著“逃入”人的λ?γοι,意味著從這一個存在者的特定存在方式出發,從這一個存在者的所是出發,從世界的“自然關節”(natural articulations)出發。蘇格拉底將這個存在方式稱為——或者說以形而上學的論述方式假設為——形相(ε?δο?)。對于理解蘇格拉底柏拉圖的“形相”,真正重要的不是對“形相”做出形而上學探討——這種探討尤其涉及關于形相的范疇描述——而是理解“形相論”的問題緣由。
本文選擇《現代思想與古典哲學——列奧·施特勞斯歐洲時期思想研究》引論,有刪減
新書推薦
《現代思想與古典哲學
——列奧·施特勞斯歐洲時期思想研究》
劉振 著
978-7-5760-5382-1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24年10月
79.00元
★ 本書為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結項成果,以施特勞斯的專著、文章、評論、書信和學術報告為基礎,詳細分析了施特勞斯青年時期(1921年至1937年身處歐洲時期)的思想內核。
★ 作者運用哲學、政治學、思想史等多學科的視角,對施特勞斯的思想進行了多維度解讀。
★ 本書不僅回顧了施特勞斯的歷史背景,還將其思想與現代問題相聯系,展現了其思想的當代價值。
★ 本書對施特勞斯早期思想的研究具有開創性意義,深入研究施特勞斯早期的思想,有助于讀者更全面地理解施特勞斯的思想體系及其演變過程。
目錄
引 論
第一章 雅可比問題
一、從雅可比到“雅可比問題”
二、“雅可比”的知識論學說
三、施特勞斯與雅可比的思想關系
第二章 猶太傳統的現代困境
一、神學政治困境
二、“新思想”與“歐洲的批判”
第三章 斯賓諾莎與啟蒙問題
一、施特勞斯與現代斯賓諾莎批判
二、斯賓諾莎的宗教批判
三、伊壁鳩魯主義與現代啟蒙
第四章 霍布斯與現代世界的根基
一、霍布斯政治哲學的基礎
二、霍布斯思想的根基
三、啟蒙、啟示與“第二洞穴”
第五章 猶太哲學的古今之爭
一、古特曼與柯亨
二、批判文化哲學
三、中世紀的柏拉圖派
第六章 回歸中世紀柏拉圖傳統
一、邁蒙尼德的“托馬斯主義”
二、傳統與啟蒙的“隱秘前提”
三、“柏拉圖的學生”
四、“徹底的理性主義”
第七章 蘇格拉底問題與古典政治哲學
一、蘇格拉底轉向的意義
二、返回自然的哲思
三、生存的真理
四、蘇格拉底問題
參考文獻
后記
作者介紹
劉振,1985年生于江蘇鎮江,中山大學經濟學學士、哲學博士,曾赴倫敦大學學院(UCL)古典學系訪學,現為揚州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倫敦大學古典學研究協會會員,中國外國文學學會古典學研究分會會員,主要從事施特勞斯思想、柏拉圖哲學和西方思想史研究,著有《哲人與歷史:現代政治思想中的歷史意識》,編譯西文學術文獻百萬字,主持和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研究項目3項,在A&HCI、CSSCI索引期刊發表論文多篇。
制作:黃楊圓
關注并設為星標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官方微店購買《現代思想與古典哲學——列奧·施特勞斯歐洲時期思想研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