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發布了《“十四五”全國畜牧獸醫行業發展規劃》,并通過創建“國家級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落地實施,這標志著畜牧獸醫行業將迎來新的變局,中草藥獸藥和中草藥飼料助劑等生態養殖投入品將助力養殖產業生態化變革,中醫農業的養殖技術和產品迎來了全面推廣的重要歷史性機遇。
長期以來,中醫養殖一直受到西醫養殖的排擠打壓,養殖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十分嚴峻,是時候撥亂反正了。
中醫養殖可以全面保障養殖投入品供應高效安全,推動獸藥產業轉型升級,推進減量使用化學獸用抗菌藥行動。
在中醫農業養殖示范基地,不僅肉蛋奶產品普遍增產,而且化學養殖投入品使用量大幅度減少,畜禽產品和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顯著提高。與此同時,由于養殖的生態化,減少了養殖糞便中的污染物,滿足了耕地質量提升對安全性有機肥的需求。
用“中醫養殖”技術體系生產的畜禽產品不僅安全放心,而且優質高產,此外口感好于常規養殖產品,有利于健康的功能性營養成分明顯增加。
最為關鍵的是,“中醫養殖”技術體系能夠做到“上醫治未病”,從根本上強化免疫系統、代謝系統等生命系統的功能,保障畜禽健康生長。
國家九五、十五中有關抗生素科技攻關項目主持人佟建明博士撰文闡述,隨著對飼用抗生素帶來的抗藥性及副作用的認識,我國于1996年開始正式研制中草藥飼料。其實,早在1986 年瑞典就已進行徹底禁用抗生素的試驗,并率先禁用抗生素;1999 年,歐盟又頒布了全面禁止飼用抗生素的法令。目前,中國農業科學院畜牧研究所研制的中草藥飼料-黃草素,已報批農業部并獲新藥證書。在研制此藥時,科研人員以10 萬只雞連續做了兩年實驗,用黃草素徹底替代掉抗生素,實驗表明,黃草素不僅具有抗菌活性,還具有免疫調節活性。但黃草素也有其天然缺陷 ,那就是原料貴、成本高,由此哺育出的無抗雞蛋的價格也居高不下。為降低成本,中國農業科學院畜牧研究所最近又推出苜草素,植物來源是苜蓿草,為此原料大大節省到2角錢1公斤。
郝福星等在學術期刊上撰文闡述,中草藥有助于禽畜生長機理集中于幾點:第一,應用中草藥刺激垂體細胞分泌生長激素,幫助畜禽健康生長。第二,中草藥有助于調節小腸粘膜絨毛生長,促進腸道消化。第三,中草藥能夠提升消化酶的分泌與活性。第四,中草藥可以幫助腸道微生物穩定。一段時間后使用中草藥豬瘟抗體合格率相對于抗生素組,提升了10%,影響率緩解了3.7%。二個月后,其豬瘟抗體合格率提升10%,影響率達到30%,差異明顯。在肉雞養料中添入0.005%的中草藥“長康素”和金霉素效果相近,表示中草藥完全可以取締抗生素。在應用效果上,中草藥使用效果更明顯,有助于提高畜禽身體機能。
郝福星等的研究還表明,中草藥能夠促進畜禽繁殖率。動物養殖中,其繁殖率直接影響養殖人員經濟收入;伴隨著集成化、標準化養殖的發展,當前畜禽繁殖性能較低成為當務之急。加強畜禽繁殖率指的是提升受配率、胎產仔數量、避免繁殖障礙等出現。而是否能及時發現繁殖疾病成為重要影響因素。試驗顯示:中草藥應用在飼料中有助于畜禽繁殖性能的提高。將枸杞子、白芍、益母草、山藥等參照標準要求構成中草藥復方,按照0.5%量添入養料中,實踐證明達到了壯陽催情排卵效果。
胡健等的試驗研究表明,復合中草藥添加劑對斷奶仔豬生產性能、免疫能力和抗氧化功能的影響。試驗選擇斷奶大白仔豬按照體重一致性隨機分組并設置重復,對照組飼喂基礎日糧、試驗組分別以0.1%、0.3%、0.5%的添加量加入中草藥產品,另外設1組抗生素對照組,試驗期28 天。研究結果表明,在斷奶仔豬上應用該復合中草藥添加劑有助于提高仔豬的日增重、提高飼料轉化效率、減少仔豬腹瀉、提高斷奶仔豬的免疫能力和抗氧化能力,并且當添加量為0.3%~0.5%時效果顯著,為斷奶仔豬的最適濃度范圍;與空白對照組相比,中草藥0.5%組的腹瀉率均顯著降低接近抗生素組。
張金鳳等的研究表明,選擇適當組方和劑量的中草藥添加劑,能夠促進仔豬體內免疫球蛋白、補體分子及細胞因子水平的提高,是仔豬免疫力提升的有力證據。研究還發現“加味二術散”能夠提高斷奶仔豬小腸絨毛上皮內淋巴細胞和杯狀細胞的影響,進而證明“加味二術散”在調節腸道免疫力及保護腸上皮方面的重要作用。
李汝為研究益生菌發酵中草藥作為飼料添加劑對育肥豬生長性能的影響,將150 頭豬隨機分為3個組,分別為益生菌發酵中草藥+商品料組、商品料組和自家料組,每組兩個重復欄,每欄25 頭豬,采用高架網床,自由采食飼養模式。結果表明,益生菌發酵中草藥作為飼料添加劑能夠在育肥豬早期階段顯著提高其生長性能,中后期階段對育肥豬影響不大,但能夠顯著降低育肥豬整個生長周期的死亡率。
王俊賢等為探討中草藥添加劑對肉羊生產性能的影響,選取100 只體況中等、發育良好、健康無病、體重相近的斷奶羔羊,隨機分成4 組,3 個試驗組分別按精料量的1%、1.5%、2%添加中草藥添加劑,對照組不添加。結果表明在肉羊飼料中添加1%—2%中草藥添加劑,可提高肉羊的生長速度和經濟效益,增強防病、抗病能力,其中1.5%中草藥添加效果最好,經濟效益最高。試驗用中草藥添加劑由黨參、黃芪、當歸、茯苓、淫羊藿、甘草、桔梗、麥芽、山楂、陳皮、枳實、蒼術等原料,經篩選、干燥、按一定比例磨粉混合包裝而成。
潘發明等隨機選取50頭奶牛,并將奶牛隨機分為兩組,一組采用常規喂食方式,另一組奶牛在飼料中加入中草藥飼料添加劑,經過30天的喂食,對比奶牛體重與牛奶質量發現,在飼料中加入中草藥添加劑的奶牛體重明顯增加,并且牛奶質量較好,而采用常規喂食方式的奶牛產奶質量不高,甚至有部分奶牛患上乳房炎,不僅影響產奶質量,還導致牛奶質量低下,細菌含量較多。研究還發現,在奶牛飼料中加入含量為5%的中草藥飼料添加劑,就能夠有效提高奶牛免疫能力,并且降低乳房炎疾病發生率,從而提高牛奶產量以及牛奶品質。
郭文凱等試驗表明,通過添加復合中草藥作為飼料添加劑, 顯著提高了飼料的利用率和營養物質的沉積率,這有利于降低飼料成本,并且復合中草藥的添加可以提高雞群的整體免疫力,有效地降低了疾病的發生,減少了藥物殘留,在增加經濟效益的同時進一步提高了產品的品質。以黃芪、黨參、蒼術為主的中草藥添加劑飼喂北京肉仔雞后,試驗組比對照組可極顯著提高肉仔雞的飼料轉化率,顯著提高氮沉積率和干物質消化率,說明純中草藥添加劑可增強肉仔雞的消化、吸收功能,增加雞的產蛋率。在伊莎褐蛋雞基礎日糧中添加中草藥添加劑(當歸、黃芪、元參、松針粉、地丁、大青葉等14 味),試驗組的產蛋率比對照組提高5.9%,死淘率比對照組降低3%,飼料報酬比對照組提高7.6%,經濟效益比對照組提高30%。用海蘭蛋種雞進行試驗,結果表明,0.5%的中草藥添加劑可提高產蛋率7.3%, 提高種蛋的孵化率5.4%,提高種蛋受精率5.0%,明顯提高了經濟效益。
(朱立志: 中國農業科學院博導研究員、中醫農業科技體系首席專家,北京中農生態農業科技研究院院長、中醫農業產業體系首席專家,中關村綠谷生態農業產業聯盟中醫農業委員會主任、中醫農業標準體系主筆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