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武康路向來悠閑,咖啡香和梧桐葉是這里的標配。
可最近人聲車聲一起轟隆,幾輛敞篷跑車貼地而行,尾喉轟鳴震得隔壁玻璃杯叮當作響。
開車的人手舞足蹈,說是:
給韓國游客見識一下我們的大氣。
這份大氣來得突然,像村里小孩穿了新衣,恨不能逮誰都顯擺顯擺。
一旁打著寒顫的群眾們舉著手機狂拍,還紛紛在評論區刷屏:
“為國爭光!”、“少爺加油!”
一副大戶人家自帶觀眾既視感。
可別說韓國游客了,就連執勤的交警都頂著夜寒困擾,苦笑著看這場魔幻秀。
好笑的是,炸街為國長臉之外,還有一出荒誕:一群普通人對富人這番炫耀樂不可支,高呼:
老奴在此,隨時伺候。
這套老奴禮數,活像古早戲碼:少爺昂首開車巡街,奴才垂頭跟后頭喝彩。
可咱這不是2025年嘛?怎么還沿用古代套路,一口一個奴才:
骨子里的自卑,就這么直白地暴露出來?
看看現實數據:上海的最低工資依舊維持在2690元上下,而韓國最低月薪已飄過一萬人民幣。
來自首爾的游客拎著行李箱,周五下班坐飛機來打卡,吃我們嫌貴的冰淇淋,睡我們付不起的酒店,卻直呼真便宜、好劃算。
結果富二代們似乎聽了這種風聲,覺得非得轟一把大排氣管,才算把韓國游客鎮住。
這才有了上海富爺排班、全國俱樂部助陣的鬧劇。聽起來搞笑,仔細想又透著辛酸:
到底是誰在跟誰斗?
關鍵在于,許多圍觀者不但不覺荒誕,反而樂在其中,集體化身老奴,
有人還在網絡奔走相告:
他們這么炸街,我們就倍兒有面兒!
可這面子歸誰?富二代們照樣是上富者的少爺,咱們還是給他們墊背的普通人。一邊看人家囂張,一邊自稱老奴,到底是誰虧著自己骨頭往前爬?
更何況,韓國人是否真被這場“驚天排氣管演出”震撼,還真不好說。有人只覺得馬達聲吵得頭疼,有人誤以為這是城市車展,還有人干脆在短視頻下面留言:
這幫中國車主為啥拼命哄我們看車?
熙來攘往的上海有無數煙火巷子,也有璀璨陸家嘴,正常的國際往來能創造消費和文化碰撞,遠比豪車吹響喇叭更實在。
可偏偏有人非要鉆進愛國情懷的空子,讓炫富變成莫名其妙的抗韓秀,結果韓國人沒被嚇到,咱們倒先亂了套,甚至欣欣然自封“老奴”:
都2025年了,中國人真的沒站起來嗎?非要繼續跪著給人當奴才?
不少人湊熱鬧圍觀直播,舉著手機一通狂拍。
街角的咖啡店老板探出頭,嚼著口香糖,默默看著這出深夜狂歡:
有人號稱這能為國爭光。
但看熱鬧的多半是國內吃瓜群眾,真正的韓國游客拎著相機在不遠處發懵,努力辨認哪兒才是拍照打卡點。
車牌在閃、排氣管在轟,可街道的氣質顯得有點亂。
高大的梧桐下,多的是:
來回穿梭的外賣騎手和通勤的工薪族。
誰都沒想過要跟豪車比造型。
有路過的哥無奈搖頭,說武康路就這么點寬,忙起來連載客都費勁,更別提炸街了。
據說這場盛大排場是給韓國游客看的:
讓他們瞧瞧中國有錢人的派頭。
現場鼓噪得熱火朝天,評論區里更是彩旗招展,有人高呼這是揚我國威。
有人舉著相機拍得帶勁,還有人在短視頻平臺拼命點贊。
豪車開到尷尬的地步,韓國客人卻不見得激動,或許只在心里嘀咕:世上豪車不少,沒必要在路口拉出一條排氣管紅毯。
這場景像古代趙高開趴,親信跳舞吹捧,周遭看客竭力把浮夸捧成寶,生怕叫得不夠響就落了下乘。
只不過,這一聲聲喧鬧表演,把一件件遮羞布扯得干凈。
在這群富爺眼里:
花哨的車標代表底氣,似乎可以一舉扳倒韓國棒子。
然而據統計,人家韓國的人均收入是中國的好幾倍,上海最低工資的數字比首爾差出一截。
大把韓國游客來魔都,其實是看中了這里的物美價廉,悠哉地享受旅游,并沒誰真正盯著豪車試圖膜拜。
此番轟鳴只剩下在國內互聯網上:
不停內循環,給同一批自帶彈幕的看客過過眼癮。
一群衣食無憂的小富二代,前仆后繼往韓游客面前扎堆兒炫耀,像極了村里小孩比誰的花鞋亮。
說是土包子,可能還得求土包子原諒,因為:
土包子好歹樸實無害,不會沒事兒炸街。
這樣的做派大約只能體現出褲衩與底褲的區別。
有人生怕別人看不透他的新衣:
把內襯都抖落出來,讓人拿顯微鏡仔細端詳。
一些煽風點火的平臺也跟著湊熱鬧,把這場“豪車秀”包裝成流量熱點,意在抓住觀眾的獵奇心理。
結果輿論場越鬧越大,引擎聲中雜著圍觀者的尖叫。
也有人說這只是一次熱鬧的車友聚會,背后卻夾帶了MCN的流量味道。
網絡上,短視頻博主紛紛涌入,卯足勁兒給豪車打光拍攝。轟鳴聲攪得街坊不勝其擾。
若真想體現城市的張力,大可不必用馬達發聲:
熬過了四十年改革開放的國民,本應對外國游客并不陌生。
除了滬爺,沒有誰需要靠炸街來證明什么。
坐在街邊聊聊天,遞一瓶水,展現的才是坦然與自信。
這座城市最珍貴的底色存在于煙火與善意:早上在老弄堂的生煎小店排隊,深夜有暖融融的燈火在耳邊閃動。
作為海納百川的上海,向來不缺從容與大度。
那些噴薄而出的轟鳴,與其說在向韓國人炫耀,不如說是在給攝像頭和流量聚光燈表演:
最終鬧騰一場,徒留一地尷尬。
當一切散去,武康路依然如故,梧桐把月光篩得細碎。
真正讓遠道客人戀戀不舍的,或許是道路深處的市井煙火,是看似普通的街邊小攤,和人們彼此的客氣與溫和。
轟鳴來得快,去得也猛,只剩下夜里微涼的風,輕輕擦過車身。
說到底,從萬柳少爺到滬爺炫富,背后是一套財富話語編織的大戲。我們對富人多有仰望,但也少了幾分自尊。
那些開車炸街的少爺不過是看重流量,一群看客卻傻傻地上趕著要當群演。
各走各路才是常態。韓國游客該逛他們的豫園夜景,上海打工人該忙自己的日常,可一旦有人硬要把這種生活方式包裝成“給國家長臉”,就只能看見荒誕里透著沒底氣:
自封的奴才情結,與自以為的富爺氣派,恰恰攪和成了舊時代的遺毒。
夜里,武康路的馬達聲仍會此起彼伏。街邊的人或許還在激動打卡,刷著“老奴給少爺倒茶”。
可等鬧完這場流量狂歡:
該回租房還得回,紅著眼睛趕地鐵上班照舊。
豪車終究是豪車,奴才永遠只是奴才。
再多聲浪也無法消解一個事實:
真正的自信,不用在街頭炸街;
真正的尊嚴,不必獻給別人當墊腳石。
文/李宇琛
2025年1月17 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