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揭示“RNA剪刀”切割全過程,西湖大學最新成果登上《自然》
西湖大學申恩志團隊與吳建平團隊在小鼠體內成功揭示了PIWI蛋白(MILI蛋白)與piRNA協作切割目標RNA的全過程。這一研究發現將幫助科學界更好地理解RNA調控機制。盡管轉座子對物種進化可能有積極意義,但其不穩定性也可能導致疾病,因此被視為有害。piRNA通過識別并切斷轉座子的RNA階段,阻止其插入基因組新位置,從而維護生殖細胞的穩定性。
Nat Biotechnol | 陳斯迪團隊開發出多靶點基因沉默療法MUCIG:革新腫瘤免疫治療新范式
在近期發表的研究中,耶魯大學陳斯迪團隊推出了一種名為MUCIG的多靶點基因沉默療法,這一技術針對腫瘤微環境中的免疫抑制基因進行協同敲低。盡管研究顯示MUCIG能顯著增效抗腫瘤免疫應答,但也需警惕其可能存在的脫靶效應。此外,使用高保真hfCas13d雖然沒有觀察到明顯的體重下降或肝臟毒性,但技術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在臨床應用中仍需進一步驗證。
細胞衰老可逆轉?Cell子刊發文,利用胚胎干細胞外泌體,可實現“返老還童”
近日,Cell Metabolism 期刊發表了一項關于細胞衰老逆轉的研究。研究發現,通過人胚胎干細胞來源的外泌體攜帶的 miR-302b,可以逆轉小鼠衰老細胞的增殖停滯,實現延長壽命和改善身體性能。然而,該研究也指出,現有策略如 Senolytic 和 Senomorphic 在應用中存在局限性,如可能導致組織損傷和阻礙免疫監視等。因此,新策略的開發仍需慎重考慮其安全性和潛在負面影響。
Nature Methods: PF555 助力活細胞成像新突破
近日,發表在《Nature Methods》上的一項研究揭示了一種新型有機染料PF555,可以顯著延長活細胞成像的時間。傳統熒光染料面臨光漂白問題,難以進行長時間監測,而PF555通過提高光穩定性解決了這一難題,使其光漂白壽命較常規染料增加十倍以上,無需額外添加劑。研究者成功利用PF555觀察了表皮生長因子受體與網格蛋白結構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對細胞內分子動態的新見解。這一進展或將改變細胞生物學和疾病研究中的單分子追蹤方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