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書涌入 Tik Tok “美國難民”這事兒,雖然透著滑稽和荒唐有點像鬧劇,但也可以是一個嚴肅的話題。
山東的第一媒體,大眾日報的公眾號發布評論文章說,美國網友到小紅書上與中國網友一番親密接觸,瞬間消解了美國對中國不友好的宣傳。這些沒見過世面的美國人,被中國“震驚”了,原來中國人沒有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發現“中國人過得不比我們更差!”
人民日報評論的公眾號則說,美國人涌入小紅書,“讓人們更深切體會到,什么是大勢,什么是人心。美國老百姓要正常生活,中國企業要正常發展,中美兩國人民要正常交流……這就是人心,這就是大勢……開放、交流、互鑒,是人類不變的主題”云云。
總之,這兩家官方媒體對美國人勇敢地翻出美國的“小院高墻”到中國的互聯網上來,持歡迎態度和正面評價。
翻墻,是一個比較敏感的詞兒。
有些中國人為了看到一些“不一樣的東西”,也會翻墻看國外網上的一些內容。
比如,去年西藏波密縣曾經查處兩起“翻墻”事件: 6月和 8月,丁某某和崔某某均因為擅自接入非法信道進行國際聯網、瀏覽境外媒體資訊或傳播不實,被依法行政處罰。
前面提到的“小院高墻”這個詞兒,最近幾年頻繁地出現在外交辭令中,意思是美國筑起貿易壁壘或設置管制措施,把本國搞成一個“小院”,以免一些關鍵領域的技術被某些國家給拿走。這是一種反全球化的脫鉤行為,這或許也可以被看成一種“不自信”——擔心被別人超越所以不跟別人玩兒。
美國作為世上最強大的國家,其實相當多的人是很“保守”的,并不太了解外國,對中國也很陌生。這是必然的。就像當年的大明王朝,在世界上很強大,從上到下,很少有人去了解外部世界。大清王朝一度更強大,對已經進入工業革命的歐洲國家都懶得去了解。
所以一定程度上說,當年的明清與現在的美國,很多人都生活在無形的墻里面。當然啦,當今世界早已經全球化,如今的美國不可能像明清那么眼瞎,但我覺得也就是“精英”們才會愿意了解中國。
但中國不一樣,普通老百姓都關注美國甚至研究美國,比如,很多學生去美國留學,很多人去那里投資,很多人把資產轉移到美國,有些人甚至走線去那里,網上發言有的略有不當就會罵成“美狗”,即便是一個生活在偏遠地區的老百姓都會知道美國有多么的“壞”……這都說明,中國人很關注美國。可是,關注不代表了解,研究不代表真懂,畢竟很多人英語不行,而看美國的互聯網有可能被行政處罰。
總之,各有各的墻,但評價有差異,美國“難民”走出那種不友好的小院高墻,卻是大勢和人心。
歌中唱道,“我家大門常打開,開放懷抱等你”,不知道小紅書能否保持大門大開。如果不能保持,似乎有點虧待美國難民,以及,有違大勢和人心。
不過,關于什么是大勢什么是人心,其實是一個很主觀的判斷。我們認為大勢所趨的事兒,有可能只是一廂情愿,或者是由于占有的信息不夠豐富而導致的誤判。
比如,在過去的相當長時間里,更加充分的全球化是大勢所趨和人心所向。大航海,工業化,互聯網,信息化,在過去幾百年的時間里,一直在促進全球化。誰能想到,在地球早就被形容為一個村子之后,這幾年出現了陣營尖銳對立和逆全球化的現象。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才有了“美國難民翻墻到中國”這種奇觀。
關于這個奇觀,接下來值得關心的問題,除了前面說的小紅書能否持續開門接客之外,還有美國是否會禁止或阻撓美國人用小紅書——給美國人加一道墻。
事實上,現在抖音好像是不接受“美國難民”的,這倒不是美國設限,而是沒有中國身份證和手機號沒辦法注冊,等于說抖音自己有墻,不接納難民,似乎沒有順應大勢和人心。
挺有意思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