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經怨恨過你母親決絕地離你而去?”
“不,我從未對她心生恨意。”
2023年的廣西,有一位女子,在童年時期經歷了越南母親的狠心拋棄。
在歲月的洗禮下,她卻在多年之后,以一種平和而坦蕩的心態,說出了這樣一句令人動容的話語。
回想起那段成為“留守兒童”的日子,她年僅7歲,幼小的心靈便承受了與親人分離的煎熬。
她的父親為了生計,常年奔波在外打工。
而她的母親,卻在那時做出了一個決絕的選擇。
義無反顧地離開了她,回到了遙遠的越南。
這一別,便是漫長的22年。
在這段漫長的歲月里,女子并沒有讓怨恨的種子在心中生根發芽。
反而以一種超乎常人的寬容與理解,接納了母親的離去。
更令人感動的是,她甚至瞞著年邁的父親。
獨自一人踏上了前往越南的旅程,只為尋找那份久違的母愛。
當母女倆終于重逢的那一刻,時間仿佛凝固了。
她們緊緊相擁,淚水交織在一起,訴說著這些年來的思念與不易。
然而,在這感人至深的重逢背后,卻留下了一個令人費解的謎團:
當初,那位母親為何要狠心拋下自己的女兒,任由她在異鄉孤獨成長?
這背后,到底隱藏著怎樣的故事與無奈?
結婚后生下女兒“逃跑”
1994年5月的一個平凡日子,阿蔓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天等縣,一個不起眼的農村家庭中呱呱墜地。
這個家庭坐落在一片寧靜的田園之中,遠離了都市的喧囂。
崇左市是一個地理位置特殊的地方,它坐落在中越兩國的邊界線上。
亞洲著名的跨國瀑布——德天瀑布便在這里蔚為壯觀地展開。
一半在中國的懷抱,一半則延伸至越南的土地。
阿蔓的母親阿霞,是一位來自越南的女性。
她的早年生活并不順遂,受限于教育背景。
她在成年后,遵循了父母的意愿,與一位越南男子結為連理。
然而,這段婚姻缺乏堅實的感情基礎。
婚后,丈夫的懶惰與不負責任,使得家庭的經濟狀況每況愈下。
在經歷了兩次生育,迎來兩個女兒后。
阿霞終于鼓起勇氣,結束了這段不幸的婚姻。
離婚后的阿霞,帶著年幼的二女兒,投奔了在越南的母親。
為了生計,她嘗試了多種工作,卻始終難以找到穩定的收入來源。
就在這時,她聽說在中國打工不僅能獲得更高的薪水,生活條件也更為優越。
于是,在母親的幫助下,阿霞將女兒暫時托付,滿懷希望地踏上了前往中國的旅程。
然而,命運似乎并未完全按照她的計劃進行。
原本計劃前往廣州尋找工作的阿霞,卻意外地來到了崇左市。
在這里,語言不通成為了她面臨的一大難題。
而此刻,一位老鄉向她提出了一個建議:不如找個中國男人結婚。
這樣既能解決生活問題,也能享受中國快速發展的紅利。
經過一番思考,阿霞決定接受這個建議。
在老鄉的幫助下,她開始與一些中國大齡單身青年相親。
在經歷了多次相親后,她最終選擇了張虎(化名)。
一個老實憨厚、不善言辭的高中生。
盡管張虎的年齡已近三十,但由于性格內向,他仍未找到合適的伴侶。
兩人一見鐘情,很快便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然而,婚姻生活并未如阿霞所愿那般美好。
由于雙方缺乏深厚的感情基礎,加上張虎長期在外打工,阿霞大部分時間都與公婆同住。
在阿蔓出生的第二年,阿霞曾試圖安心地在中國生活下去。
然而,天等縣的貧困狀況、交通不便以及極度匱乏的生活條件,讓阿霞感到難以忍受。
她發現,這里的生活甚至比她在越南時還要艱難。
此外,阿霞與公婆之間的關系也日益緊張。
由于文化差異和語言障礙,雙方經常因為瑣事發生爭執,有時甚至升級為肢體沖突。
公婆對阿霞的出身持有偏見,認為她是為了享福才嫁到中國來的。
而作為丈夫的張虎,在婆媳矛盾中并未起到有效的調解作用。
反而常常站在父母一邊,對阿霞進行指責。
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下,阿霞逐漸萌生了逃離的念頭。
與母親開始微信聯系
2001年的盛夏時節,年僅七歲的阿蔓迎來了她人生中的新階段——小學一年級。
那天清晨,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在地上,形成斑駁的光影。
阿霞滿懷深情地將女兒送到了學校門口,眼神中充滿了不舍與期望。
隨后,她默默地轉身,收拾好簡單的行李,踏上了離別的道路。
在阿霞離開的那一刻,家中的公婆并未察覺到異樣。
畢竟,在過去的日子里,阿霞也曾多次返回越南探親。
而每一次的離別都不過是短暫的,不超過一周的時間,她就會再次回到這個家。
然而,這一次的離開,卻成了永別,阿霞再也沒有回來過。
年幼的阿蔓,對于母親的離去感到無比困惑與傷心。
她整天淚眼婆娑,哭著喊著要找媽媽。
奶奶看著孫女這般模樣,心中也是五味雜陳。
她深知阿霞已經不會回來了,于是為了安撫阿蔓,奶奶開始給她灌輸一種錯誤的思想。
告訴她:“你的媽媽已經不要你了。”
不僅如此,村子里的小伙伴們也時常以此來取笑阿蔓,說她是一個被媽媽拋棄的孩子。
這些嘲諷與譏笑,像一把把鋒利的刀,深深地刺痛了阿蔓幼小的心靈。
在自卑與孤獨中,阿蔓一天天長大。
但奶奶的悉心呵護與關愛,卻讓她逐漸忘卻了母親的存在,學會了堅強與獨立。
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眼間阿蔓已經成長為了一名高中生。
由于學校位于縣城,需要住校,父親便為她配備了一部手機。
有了這部手機后,阿蔓開始嘗試著聯系那個多年未見的母親。
原來,在阿霞離開時,她曾留下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一個手機號碼。
阿蔓懷著忐忑的心情撥打了這個號碼,沒想到竟然真的接通了。
就這樣,阿蔓與母親重新建立了聯系。
她們開始頻繁地打跨國電話,分享著彼此的生活與心情。
剛開始時,阿蔓還滿懷期待地希望母親能夠回到中國來看她。
但每一次都被母親,婉言拒絕了。
原來,阿霞擔心一旦回到中國,就會被張虎強行留下來。
她不喜歡張虎,也不愿意再回到那個曾經讓她傷心欲絕的地方。
然而,此時的中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快速發展著,遠遠超出了阿霞的想象。
阿蔓在上高中期間申請了貧困補助,學雜費全免。
在這項政策的幫助下,她順利地完成了高中學業,并于2013年的夏天參加了高考。
最終,阿蔓憑借自己的努力與才華,考上了一所二本院校,而這所大學正好位于南寧市。
進入大學后,阿蔓再次擁有了智能手機。
她耐心地教會了母親如何使用微信。
從此,兩人便開始了視頻聊天的時光。
在屏幕上,她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彼此的面容與笑容。
仿佛跨越了千山萬水,拉近了母女之間的距離。
前往越南尋找母親
遠在異國他鄉的越南,阿蔓的母親歷經歲月滄桑。
終于得以親眼目睹,女兒長大成人的模樣。
不得不承認,阿蔓的容貌確實出眾,個子高挑亭亭玉立。
嘴唇豐厚而富有魅力,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一位標準的大美女。
然而,對于阿蔓的母親阿霞而言,她心中卻有一絲憂慮。
阿蔓雖然長得漂亮,但身形略顯消瘦,這讓阿霞十分心疼。
每次母女倆聊天時,阿霞總是不忘叮囑女兒要多吃些肉,希望她能更加健康。
隨著母女倆聊天的深入,話題也逐漸變得無所不談。
在阿霞的講述中,阿蔓得知了母親曾經有過一段婚姻,以及后來離開中國的原因。
阿霞口中的奶奶,被描繪成一個口齒鋒利、尖酸刻薄的人,甚至經常動手打人。
這讓阿蔓內心有些難以接受,因為從小到大,她和奶奶相依為命。
奶奶對她呵護備至,從未有過打罵。
可在母親口中,奶奶卻成了一個“壞人”,這讓阿蔓感到十分困惑。
但無論如何,阿蔓都明白,她無法怨恨自己的奶奶。
相反,在聽了母親的訴說后,她對母親心中的苦楚有了更深的理解。
心中的恨意,也煙消云散了。
甚至,她開始迫切地想要見到自己的母親,與她團聚。
然而,現實總是充滿無奈。
當時阿蔓還在讀大學,尚未開始賺錢。
每個月的生活費,都依賴于父親的資助。
她不能瞞著父親,拿著這些錢去尋親。
更何況,父親對于她和母親之間的頻繁聯系也頗有微詞。
終于,時間來到了2017年夏天,阿蔓大學畢業了。
她選擇了留在南寧,并在這里找到了一份穩定的工作。
工作之余,她開始積攢工資,為將來的尋親之旅做準備。
到了2019年,阿蔓已經攢下了幾萬塊錢。
她原本計劃在年底休年假時,飛往越南探親。
然而,疫情的突如其來卻徹底打亂了她的計劃。
此后三年里,阿蔓只能通過視頻通話與母親相見。
但她們早已在心中,為重逢做好了各種規劃。
時隔22年,終于與母親相見
2023年9月28日晚,阿蔓終于迎來了期盼已久的尋親之旅。
她和朋友驅車從南寧出發,經過一路顛簸,抵達了憑祥市區。
稍作休息后,第二天一大早,他們又驅車前往友誼關口岸。
在友誼關口岸,阿蔓兌換了越南盾,辦理了一張越南手機卡。
為即將到來的重逢,做好了充分準備。
在出入境大廳辦理好手續后,她從早上9點半開始等待母親和表哥的到來。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直到12點,阿蔓終于在遠處看到了在越南口岸等待她的母親。
22年未見,那一刻的阿蔓并沒有想象中的激動。
她慢悠悠地走到母親身邊,而母親也沒有哭泣,而是用笑臉迎接她。
當母親將她一把攬入懷中時,母女倆都顯得有些尷尬和陌生,似乎都不太敢放肆地表達各自的感情。
之后,阿蔓坐上了表哥的車子。
一路上,她和母親之間的交流并不多。
由于她不會越南語,只能用中文和母親交談。
但幸運的是,這么多年過去了,母親依然能說中文。
車子一直行駛到了晚上,阿蔓和母親終于來到了外婆家中。
外婆已經93歲高齡了,盡管阿霞向她介紹了外孫女阿蔓。
但她還是搞不清楚,阿蔓到底是誰。
外婆一共有10個孩子,阿蔓的大舅曾經是做酒樓生意的。
積累了不少財富,在當地還蓋起了別墅。
然而,在幾年前,大舅就因病去世了。
阿蔓在母親的帶領下,到每個親人家里都做了客。
最后,她又回到了母親家。
阿霞回到越南后,便接走了二女兒,并和二女兒借宿在大哥家中。
后來,阿霞在大哥家開的酒樓里打工。
經過多年的打拼,她終于在越南市區買了一塊地皮。
蓋了一處幾十平米的小房子,算是有了自己的家。
二女兒出嫁后,阿霞就一個人住在這個房子里。
大哥家的酒樓關門后,阿霞又在海防市找到了一份服務員的工作。
雖然每個月的工資只有2000多元人民幣,但她卻憑借這份工作養活了自己。
當得知女兒回來后,阿霞特意花了上千元買了幾只大閘蟹,讓女兒品嘗一下海鮮的美味。
時隔22年,阿蔓再次品嘗到了媽媽的飯菜。
雖然味道依舊熟悉,但物是人非,她們再也回不到從前那段無憂無慮的時光了。
在媽媽家里的茶幾上,阿蔓看到了很多照片。
其中有幾張是自己在幾年前,用彩信發給媽媽的。
沒想到媽媽還特意把這些照片打印出來擺在了茶幾上,就是為了能天天看到女兒的模樣。
結語
阿蔓內心深處其實早已明了,母親對她的愛是真摯而深沉的。
只是生活之中充滿了無奈與苦衷,這才迫使母親做出了離開中國這一艱難的決定。
這一次跨越國界的尋親之旅,對阿蔓而言,無疑是與母親之間多年誤會的一次徹底化解。
在淚眼相對、心聲相吐的那一刻,所有的隔閡與怨懟都煙消云散了。
之后的日子里,阿蔓決定辦理探親簽證。
只要心中思念起遠方的母親,她就會毫不猶豫地踏上前往越南的旅程。
畢竟,南寧與越南的海防市相距并不遙遠。
憑借著便捷的交通,她完全可以在當天就抵達母親的身邊,重溫那份久違的親情。
阿蔓已然原諒了母親的過往,那么在眾人眼中,當年阿霞出于種種復雜原因而做出的選擇,是否也同樣值得被理解和寬恕呢?
這或許是一個值得每個人深思的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