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成都男子要帶妻子去旅游,剛生完孩子的妻子高興得差點跳起來,殊不知,女子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落入了丈夫的“圈套”。
這個男子叫胡忠,是一名畢業于重點高校的教師,有著穩定的工作和幸福的家庭。
他的妻子叫謝曉君,也是一名教師,兩個人的組合堪稱完美,也是令人羨慕的知識分子家庭。
這樣的家庭不用說其他的,最起碼生活上是穩了,孩子的教育培養方面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2001年,幸福的小家庭喜添人口,謝曉君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女兒。
產假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但對于年輕媽媽來說也是巨大的折磨,整天對著一個不好擺弄的小不點。
身邊有個經驗豐富的幫手還好,不至于把毫無經驗的媽媽搞得手忙腳亂。
但不管怎么說,孩子小哪也去不了,年輕媽媽也得整天窩在家里,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這也是很讓人崩潰的事情。
眼看三個月的產假馬上就要到,謝曉君終于長舒了一口氣,終于可以不用窩在家里了,可沒承想,丈夫竟然還給了她一個巨大的驚喜。
有一天胡忠下班回家,一臉殷勤地對妻子說:“這段時間憋壞了吧!趁著假期還沒有過完,帶你出去轉一圈怎么樣?”
這可把謝曉君高興壞了,聽了丈夫的話激動得直拍巴掌,心早就飛出去了。
看來胡忠為了這趟旅游,已經謀劃得有段時間了,辦事效率相當高,交代了工作、托付了孩子,夫妻倆簡單收拾了一下行裝就出了家門。
至于要去哪里旅游,謝曉君不知道,也不關心,只要能出門散散心去哪里都無所謂。
一路上,她都被這種激動的心情所包裹,不管路途多么遙遠,也不管車程多么顛簸,一切都有丈夫安排。
胡忠的心里早有盤算,帶著妻子坐了幾十個小時的長途汽車,最終來到了四川甘孜康定縣的塔公鄉。
塔公地處高原,很多人最初來到這里的時候都會不適應,被高原反應折磨得苦不堪言。
胡忠和謝曉君也不例外,剛到塔公的時候也是難受得不行,缺氧、干嘔等不適癥狀很明顯。
但是夫妻倆的心境不同,各有各的目的,激動、喜悅的心情取代了身體上的不適。
謝曉君在丈夫的帶領下,來到了一排平房前面,平房前面還有一群身著紅色衣服的孩子。
孩子們的衣著雖然稍顯不修邊幅,臉上也呈現出了長期生活在高原地區的青紫色,但是他們眼睛里透著明亮的光,對遠來的客人也十分熱情。
孩子們載歌載舞,把潔白的哈達繞在胡忠和謝曉君的脖子上。
第一次感受這種禮遇的夫妻倆,雖然一時間有點反應不過來,甚至還略顯羞怯,但心里面卻是美滋滋的,簡直有點受寵若驚。
謝曉君還沉浸在激動的喜悅心情中,胡忠則一把抓住妻子的手,聲稱要坦白此行的目的。
丈夫這突如其來的舉動,可是把她給整懵了:不是來旅游嗎?難道有什么其他目的。
原來,胡忠無意間從報紙上看到了一則消息,塔公福利院里收養了一群孤兒。
但由于塔公地處偏遠,各方面的條件又比較差,師資力量嚴重不足,以至于這群孤兒連基礎教育都難以享受。
想要讓孩子們活下來很容易,但如果沒有辦法讓孩子們接受教育,不僅是這群孩子人生中的缺憾,對孩子們以后得成長和生活也沒有任何補益。
胡忠看到這則消息之后,也不知怎么地,就產生要到高原支教的想法。
或許正如他所說:“成都不缺我這一個老師,但是這里更需要我,孩子們也需要老師來改變他們的命運!”
所謂的“旅游”,也是他所能想出來的,說服妻子讓自己留下來的辦法。
聽了丈夫的心里話,謝曉君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心中不禁嘀咕:好你個胡忠,隱藏得這么深,這是設了套誆我呢!
謝曉君的答案不言而喻,肯定是“不行”,因為她無法看著丈夫一個人留在這里。
于是,女兒三歲那一年,她也向單位遞交了申請,帶著女兒來到塔公扎下了根。
夫妻倆撐起了學校里的班子,女兒就在福利院的學校里接受基礎教育,一家三口還是生活在一起。
世間有些難走的路,總得有人負重前行,胡忠和謝曉君夫妻倆就是這條路上的逆行者。
經過多年的努力,他們的付出沒有白費,把福利院的孤兒培養成了各行各業的人才,徹底改變了孩子們的命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