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作家網 用文學點亮夢想
具有影響力的文學平臺
擁有二十多年圖書出版經驗
出版優秀文學作品 培育知名青年作家
青年作家網長期致力于圖書策劃、編輯、設計、出版、印制、發行和宣傳等工作,與國內五十多家大型出版社簽署戰略合作,攜手打造高品質的出版品牌!
安排新華書店、京東、當當、淘寶等線上線下多渠道上架發行,國內外三百余家省市級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收藏!
詩歌、小說、散文、童話、傳記、志書、社科等體裁不限,均可出版!
獨立書號、電子書號和叢書號出版,微信咨詢:2416378191
心靈之果吐芬芳
——林旭華散文集《心果集》創作訪談專題
一、《心果集》的創作背景與靈感來源
1、青年作家網:您創作《心果集》的初衷是什么?是什么契機促使您開始著手創作這本散文集?
林旭華:《心果集》是一部匯聚我多年文學創作成果的散文集,是一部融合浪漫與現實的心靈之作。我創作《心果集》的初衷就是希望通過這部作品,能夠把凝結我內心深處真實思想情感的心靈之果奉獻給這個世界,給讀者帶去溫馨,帶去希冀,帶去啟迪,帶去美好,這樣才使我感到無比快樂。正如我在《心果集》扉頁所寫的:“我以我的文字筆墨,傾情澆灌美麗心靈果園,向世界吐露人生芬芳……”
我的散文創作啟蒙,得益于家鄉瑞安一位著名的曲藝創作家——我的大舅舅鄭志強先生,非常感恩!在指導我進行散文創作時,他一直強調作品“立意”,不僅要語句流暢,意境優美,還要有內心真情實感的立意。在他的悉心指導和不斷勉勵下,1989年,我在《溫州日報》副刊發表了散文處女作《我的自白》。雖然在現在看來,該作品是創作的“豆腐干”,甚至還有些稚嫩,但激情四射,的確是我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浪漫青春時期內心真實情感的流露。此后,我一發不可收拾,經常把自己內心所思所想付諸于文字,發表在全國各地報紙雜志。
自2019年開始,我的散文創作進入旺盛期,趨向于浪漫與現實相融合,更加注重表達自身真實的內心感受和思想。
《銀圓探秘》出版發行后,我曾應青年作家網之邀,作了一場文學講座,后來我還在家鄉組織的另一場文學沙龍講座中,均重點談到文學與心靈的關系。我的觀點很坦率,我認為文學是人學,但從更深層次來說,文學是心靈學。因為文學創作無論寫人、敘事、抒情、描景、狀物、論述等等,表達的都是人的心靈,是心靈的凈化和升華。
感觸最深的就是在2017年我曾經生了一場大病。這場大病雖然使我絕望過、痛苦過、掙扎過,但我最終走出了生命絕境,并使我徹底改變了我對人生、對社會、對世界的認知,也徹底改變了我的生活軌跡和命運。過去生活的種種體驗、自然景物的美妙感受、故鄉風情的詩情畫意、宇宙地球的天地萬物、人類命運的蕓蕓眾生、人文歷史的奧秘深邃、藝術之美的盎然情趣等等,一切都引發了我對人生、對社會、對世界的殷殷情懷和哲學思考,不斷加深了我的心靈感受和認知。我覺得我應該把我的所思所想凝聚成心靈之果,對自己進行人生初步總結的同時,也告知所有的讀者,告知這個世界,以深深表達我的真實而有良知的思想情感,能夠引起他們的共鳴和啟迪。我把自己多年文學文創作成果匯聚成這部凝結我內心深處真實感受和思想光芒的靈魂之作,即散文集《心果集》。
2、青年作家網:在您的生活經歷中,哪些特定的事件、人物或場景成為了這本集子中作品的靈感源泉?能否分享一些具體的例子?
林旭華:《心果集》中作品的靈感源泉的確來源于我生活經歷中一些特定事件、人物或場景。記得在我大病初愈出院時恰逢冬天。每當我沐浴在暖暖的冬陽下,深深感受初升紅日的美麗、陽光下溪魚與落葉的靜美、陽光磊落沉靜的禪意、陽光公平善意的暖意、陽光的從容與睿智、冬陽的輝煌與落幕等等,使我對人生、社會和世界產生了很多哲理性感悟,于是就創作了《冬陽散章》這篇作品。《冬陽散章》不僅榮獲大獎,而且還入選海外孔子學院《閱讀》教材(漢英對照本)。此外,《仰望星空》中變幻無窮的星空使我聯想到現實人生、社會和世界,引發種種情懷和感悟,《致敬,沙龍青春》中沙龍歲月追憶是我對充滿激情的浪漫青春美好的懷念,《端午飄香》、《情綻元宵節》中劃龍舟、慶元宵等場景則是我對家鄉瑞安傳統節日的深情回憶,《保姆劉婆》中那位真誠善良的劉婆形象,是我對家鄉市井人物可貴品格的由衷贊美,《廣場上,陽光下粲然綻放的笑容》中在廣場打點滴病孩和陪伴他的母親以及“像是一堆正在燃燒的、跳動生命火焰”的杜鵑花,更是我對頑強生命充滿無限希望的情感表達和偉大母愛的歌頌等等,這一切均觸動了我創作的靈感。
3、青年作家網:有沒有一些特殊的情感經歷或內心感悟,是您希望通過這些散文傳達給讀者的?
林旭華:《心果集》傳達給讀者的確有一些我特殊的經歷和內心感悟。例如,上面我已經說過我曾經生過一場大病。在這場大病中,我有過痛苦,有過彷徨,也有過絕望,但我更有與病魔拼搏奮爭的歷程。病愈出院后,已是快到除夕時候。我在小區的花園里散步,偶然發現了一棵盛開寒梅的樹。傲然盛放的寒梅讓我看到了生命激情、生命的頑強、生命的希望,飄灑而下的落紅,又讓我聯想到隨遇而安的生命以及涅槃重生的心魂,仿佛讓我的心靈經歷了一場絕美的人生洗禮,也引發了我對生命,對人生,對生活的深刻思考和重新認知。我還為此專門對寒梅詳細觀察了三天,并且反復思考了三天,就此寫下我的成名散文代表作《寒梅》。《寒梅》在《青年文學家》雜志發表后,居然入選2022年天津市中考語文試卷、海外孔子學院《閱讀》教材(漢英對照本)、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教材、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家國情懷》教輔等,并且被全國眾多老師所教學、學生所朗誦,深受讀者喜愛,產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
二、《心果集》的主題與內涵探討
1、青年作家網:《心果集》涵蓋了哪些主要的主題?您是如何確定這些主題并在散文中展開敘述的?
林旭華:《心果集》的主要的主題涵蓋了對自然景物的贊美以及引發對人生社會和人文歷史現實思考、抒發了對家鄉美好風土人情和自然風貌的深切懷念和熱愛之情、抒寫市井生活的酸甜苦辣、抒發人生深刻哲思、展現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藝術的美好與風雅以及人類與宇宙地球息息相關的命運預示等等。
我認為,好散文是有靈魂的,而立意就是好散文的靈魂。一篇優秀的散文作品,不能為描景而描景,狀物而而狀物,記人而記人,敘事而敘事,而應該著重立意,深入挖掘,不斷豐厚作品的底蘊,以高遠深邃的立意,通過景、物、人、事等來表達作者內心熠熠生輝的真實思想情感,引起讀者心靈共鳴,并能夠有所啟迪,這就是好散文的靈魂。否則,作品就流于虛浮,容易淪為“快餐”文,“食”之無味,隨時為讀者所棄,即使有最華麗的語言,也依然虛空浮華,轉瞬即逝。比如,我在創作《紅》時,云蒸霞蔚、如火如荼的紅色杜鵑花是我家鄉瑞安圣井山頗具特色的美麗景觀,我被深深震撼,但是不能僅僅寫杜鵑花的色彩,而應該深化作品的立意,從這紅色景物中挖掘出杜鵑花人文歷史的內涵。我想到“紅”應該是具有愛國愛民思想情懷之人的象征,于是我以此基點立意入手,融合杜鵑花人文歷史元素,深入挖掘,提煉主題,并以詩意化的語言不斷拓展作品意境,寫出這篇具有深厚思想文化內涵和優美意境的作品,被《意林》所刊載,并入選海外孔子學院《閱讀》教材(漢英對照本)。
2、青年作家網:從書名 “心果集” 來看,您想要表達怎樣一種核心內涵?書中的各個篇章是如何圍繞這個內涵進行構建與深化的?
林旭華:我之所以把《心果集》這部散文集取名“心果集”,實際上就想表達我真實而有良知思想情感這個核心內涵,以心靈之果奉獻給世界,以引起讀者的共鳴和啟迪。印度偉大詩人泰戈爾有名著《采果集》,所以我就把這部散文集取名《心果集》。
《心果集》共分八輯。“詠景嘆物”輯內容攝取自然景物美之瞬間,引發自己對人生社會、人文歷史進行深深的現實思考,以奇思妙想和詩意化語言,贊美了太陽、月亮、星空、寒梅、杜鵑花等動人意象的各自美之內涵、高貴品格、人文精神,抒寫了人生感悟等;“思鄉懷故”、“行吟山水”等輯則縱情描繪了家鄉美好的風土人情和自然風貌,抒發了我對家鄉的深切懷念和熱愛之情;“那人那事” 輯以真摯的情感,激情滿懷地抒寫了市井生活的苦難堅守、純潔善良、青春理想等;“哲理小品”輯直抒胸臆,抒發對現實人生、社會的深刻哲思,引人啟迪;“賞物悅心”“文史縱橫”等輯更是海闊天空,縱逸奔放,通過闡述藝術鑒賞、揭秘人文歷史、探索宇宙地球奧妙等,展現中華民族深厚歷史和傳統文化藝術的美好與風雅以及人類與宇宙地球息息相關的命運,等等。
3、青年作家網:您在散文創作中常常探討人性、情感與生活哲理等方面,您認為這些主題對于當代讀者有著怎樣的意義與價值?
林旭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經常遇到人性、情感以及生活方面的困惑、煩惱和絕望,所以在《心果集》中,我就把自己對人性的看法、對情感的體驗以及對生活方面的感悟融進作品中,引起讀者共鳴,給與啟迪,給與溫暖,給與快樂,給與希望,從而幫助他們能夠正確看待人性、把握情感和走出人生困境。比如,我在創作《夕陽.泊港.孤舟》這篇散文時,就把自己對人生孤獨的體驗及感悟融進去,通過江灘夕照和孤舟充滿詩情的意境描繪以及北宋大文豪蘇軾、法國著名啟蒙思想家盧梭如何以豁達心態面對孤獨人生逆境的故事,告訴讀者,其實孤獨是美好的心靈泊港,孤獨人生依然有催人向往的詩與遠方這樣的人生感悟,以樹立他們戰勝人生孤獨,并在孤獨中不斷超越自我的生活信心。《夕陽.泊港.孤舟》后來入選海外孔子學院《閱讀》教材(漢英對照本)。
三、《心果集》的寫作風格與技巧
1、青年作家網:讀者在閱讀《心果集》時,能明顯感受到獨特的寫作風格。您如何形容自己的散文寫作風格?這種風格是如何形成的?
林旭華:《心果集》藝術寫作風格特征是融合浪漫與現實,清美奔放、風韻獨具,引人共鳴。在表達上,我喜歡用詩意化語言去描景狀物,所以有許多讀者看了我作品后都說作品語言優美。其實這種詩意化語言不是那種虛浮的華麗,而是蘊涵著清致韻味的,是寫意和寫實的融合。另外,我在作品中表達方式也是奔放的,無拘無束,灑脫縱逸,可以喜怒哀樂,可以海闊天空,可以奇思妙想,可以神游萬仞,但是所有的表達均是帶有人性、情感、感悟和思辨色彩等容易引人共鳴的作品內涵,能夠讓讀者有所思、有所感,并最終能夠產生有所幫助的作品價值。比如我在創作《地球的呼救——探尋地球史前超級大洪災神話傳說之真相及其警示》這篇氣勢宏大的散文時,通過對宇宙地球、人類命運的描述以及中外古今的種種史實和現代嚴謹科學考察等奔放式闡述,天上地下,蕓蕓眾生,旁征博引,意境恢弘,揭秘了史前地球超級大洪災的真相,闡明了我們人類必須要“敬畏自然,保護環境”這樣一個引人深思的主題。
2、青年作家網:在行文過程中,您通常采用怎樣的敘事結構和節奏來吸引讀者并保持他們的閱讀興趣?例如,在一些情感起伏較大的篇章中,您是如何處理節奏的把控的?
林旭華:《心果集》在行文過程中,在散文的結構方面并不固定,有時按時間順序安排,有時按空間順序安排,有時按邏輯順序安排,有時按描述順序安排等等,不一而足。在節奏上,大都采用緩急相間、前后呼應的方式,特別是在一些情感起伏較大的篇章中,采用以“緩”為主,以“急”為輔的方式來把控散文的節奏。
3、青年作家網:您擅長運用哪些修辭手法或文學表現手法來增強文章的感染力與表現力?有沒有一些您特別偏愛的手法,在《心果集》中有較多運用?
林旭華:在創作中,我喜歡運用寫意與寫實相融合的創意寫作表現手法來增強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現力,這是我自己在多年創作實踐和研究中摸索總結出來的。《心果集》許多作品就體現了這種寫意與寫實相融合的寫作表現手法特征,就如繪畫的寫意和工筆。寫實,就要注重工筆式的形態細節描繪和客觀精彩的記敘和闡述,可以精雕細描,嚴謹翔實,甚至特寫放大,寫意應該灑脫奔放,營造意境,以意傳神,達到神韻畢現。散文采用寫意與寫實完美融合的技法創作,虛實結合,多層次表現,讓浪漫與現實相互碰撞,更能真實生動、淋漓盡致地體現作者的心靈世界,引人共鳴,成就優秀散文的精品之作。
四、《心果集》作品中的情感表達
1、青年作家網:情感是散文的靈魂之一,在《心果集》中,您如何處理情感的真摯性與文學性之間的平衡?
林旭華:我在《心果集》自序中說過,立意就是好散文的靈魂。這個立意,其實包括了作者在文學作品中所表現的思想情感。情感的真摯性是指真情實感,有時溫馨,有時強烈,在散文中只有通過文學性手段予以藝術表現,才能淋漓盡致地展現出其驚人的文學魅力,達到令人感動震撼并引以共鳴的藝術效果。比如,在創作《冬夜,荒野上那一片動人的月光》這篇散文時,我對“生命與自然相交融的和諧和美好”、“灑脫、熱烈而奔放”、“沉靜、深邃而冷峻”的月光傾注了深深真摯的感情,因為月光這種種美好的意象就是我人生追求的一種精神境界,所以我通過寫意與寫實相融合、多層次表現以及詩意化語言等文學手段,贊美月光那種“炫目的美麗”和“無言的永恒”令人震撼的動人意境。此作品榮獲“千禧杯”全國詩歌散文大獎賽二等獎。
2、青年作家網:能否選取一兩篇您認為情感表達較為濃烈的作品,詳細談談您在創作時是如何將內心深處的情感轉化為文字的?
林旭華:《月悟》是我大病初愈后創作的首篇散文作品,可以說是我對自己生命心靈旅程的一個人生總結。大病初愈的我是在杭州度過的,記得那年中秋節晚上,我仰望深藍夜空那輪圓圓皎潔的月亮,不禁浮想聯翩。我想到了月下溪中捕蝦那種純潔無暇、快樂無憂的美好山鄉童年,想到了自己曾在家鄉瑞安西山許下當作家心愿的激情浪漫、青春理想的青年時期,想到了經歷大病劫難后月下壯志未酬、家情溫馨的中年感受,想到了歷代文人志士如何轉化提升人生境界以追求心中理想的那種寧靜恬淡、明凈安詳的月下雪景之晚年感悟,等等。于是我激情滿懷,創作了《月悟》這篇散文精品,以真摯的情感和詩意化的語言,抒寫了我對自己童年、青年、中年以及晚年一些人生懷念和感悟。
3、青年作家網:您在散文里表達的情感往往能引起讀者的共鳴,您認為是什么讓您的情感表達能夠跨越個體差異,觸動廣大讀者的心靈?
林旭華:我認為,要讓自己作品的情感表達能夠跨越個體差異,觸動廣大讀者心靈,主要在于立意,這個“意”不僅是作者之“意”,更是讀者之“意”。當然,在具體創作上,首先要有真情實感的“立意”,其次,這種“立意”要與讀者現實生活相契合,能夠真實反映他們遭遇和他們的所思所想,給讀者帶來真正有實用的人生感悟啟迪,這是創作的關鍵點,此外,還要運用高妙的文學手段和技巧予以淋漓盡致表現。比如我影響廣泛深遠的代表作《寒梅》,還有《心果集》“哲理小品”輯里許多作品就是這樣創作出來的。“哲理小品”輯中的《心》還被名刊《意林》(2024年第10期原創版)所刊載。這篇散文主要向讀者傳遞心靈勵志的信息,以幫助他們通過自我心靈慰籍、沉思、鼓勵等,走出現實中孤獨兇險人生逆境。這篇作品被編輯老師所鐘愛,并接受作品專訪,在社會上引起了讀者共鳴。
五、《心果集》的創作過程與習慣
1、青年作家網:在創作《心果集》的過程中,您的創作流程是怎樣的?從構思到完稿,通常會經歷哪些階段?
林旭華:創作《心果集》的每一篇作品,無論是靈感閃現,或者自己發現線索,我首先要對人、事、景、物等作品對象進行悉心觀察和體驗,不僅要觀察體驗整體面貌,還要觀察體驗局部細節,不僅要觀察體驗其“靜”態,還要觀察體驗其 “動”態,不僅要用眼觀,用耳聽,還要用“心”去體驗。我對自己的代表作《寒梅》就曾專門詳細觀察體驗了三天。通過觀察體驗,在掌握了第一手豐富寫作素材后,就開始創作構思。先要立意,確定主題,然后以立意為中心 ,從“精”從“嚴”予以選擇材料,進行謀篇布局,構思完畢后再寫創作提綱,醞釀作品語言,創作初稿,檢查后再三修改潤色,最后定稿、完稿。
總之,從構思到完稿,通常會經歷觀察體驗——掌握豐富寫作素材———立意——圍繞作品主題精心選擇材料——謀篇布局——寫創作提綱——醞釀作品語言——初稿——修改潤色——定稿、完稿。
2、青年作家網:您有沒有特定的創作時間或創作環境偏好?這些因素對您的創作有怎樣的影響?
林旭華:我的創作沒有特定時間,反正是突然靈感所至或者自己偶爾發現線索就立即創作,至于創作環境,我喜歡在安靜環境下創作,因為安靜的環境能讓我的心真正“沉”下來,“靜”下來,思考得更廣更深,也才能有時間和精力寫出文學精品來。
3、青年作家網:在創作過程中,您是否會遇到創作瓶頸?如果遇到了,您通常會采用什么方法來突破?
林旭華:目前,我還沒有遇到創作瓶頸,如果遇到了,我就暫不動筆,等有了新的創作靈感或者有了新線索發現后再進行創作突破。
六、《心果集》作品與讀者的互動
1、 青年作家網:《心果集》出版后,您收到了讀者哪些反饋?這些反饋對您有怎樣的觸動或啟發?
林旭華:《心果集》出版發行后,引起了讀者們的強烈共鳴和啟迪。他們非常肯定、贊賞《心果集》,認為《心果集》是一本充滿詩意和哲思的優秀散文集,不僅僅是一本描寫自然與生活的散文集,更是一部充滿哲思的心靈之作。《心果集》通過自然景物、人文歷史、心靈感悟、宇宙地球等元素的融合,探討了人生的意義、價值及人與世界的關系等諸多深層次問題,讓讀者感受到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和智慧,迷茫中找到方向,困境中看到希望,成長中獲得啟迪,如同一束光,照亮了他們前行的道路,激勵著他們面對生活挑戰時,也能保持樂觀和堅韌的態度。此外,《心果集》一切從“心”出發,走進了讀者心中。此書蘊涵著豐富的情感元素,無論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的描寫,都充滿了真摯與細膩,使人感動,讓人溫暖,在閱讀過程中情感上也引起了讀者們強烈的共鳴。有的讀者還用筆記方式,精心摘錄了《心果集》書中一些優美段落和佳句,等等。
這些讀者反饋確實讓我感動,也給了我不少啟迪。我認為,一部真正的好作品除了名家推薦外,重要的還是要深受讀者的肯定和歡迎,這是作品最根本的立足點。作品只有真正走進了讀者的心靈,并給他們帶來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最終能贏得讀者之心,這,才是作家的真正文學成功。
2、青年作家網:有沒有讀者對某一篇文章的解讀讓您感到意外或印象深刻?您如何看待讀者對您作品的多元解讀?
林旭華:目前還沒有。我想,如果讀者對《心果集》有多元解讀也是正常的,因為每人對作品均有不同層次和角度的理解。
3、青年作家網:您希望讀者在閱讀《心果集》時,能夠獲得怎樣的閱讀體驗或成長?您認為您的作品能夠在讀者的精神世界中留下怎樣的痕跡?
林旭華:我希望讀者在閱讀《心果集》時,能夠引起共鳴和啟迪,并從中獲得心靈的快樂、慰籍、感悟和激勵,能夠幫助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人生精神境界,并從中吸取勵志的信心、力量和智慧,看到未來的希望和曙光,以促進自我人生不斷成長、成熟和完善。
我相信,《心果集》能夠在讀者的精神世界中會留下難忘而有意義的心靈痕跡。比如,現實生活中,讀者可能會遇到一些人際關系處理方面的難題,感到人生迷茫,所以針對這種現象,我就根據有關漢代張良與劉邦歷史典故和傳奇故事,創作了《啟迪與感悟——功成善終的漢代名臣張良的人生智慧》這篇歷史散文,通過對漢代名臣張良以自身人生智慧輔助漢高祖劉邦創業的相處之道幾個經典故事的分析總結,從人性、心理、情感的角度,詮釋了“洞世悉心——智商與情商完美統一”的人生策略和“成全別人的同時,其實也在成就自己”這個深邃的生活哲理,以幫助讀者走出人生迷茫,不斷成長成熟。
七、《心果集》的文學影響與未來創作展望
1、青年作家網:在您的文學創作歷程中,哪些作家或作品對您的散文創作產生了較大的影響?這種影響在《心果集》中有哪些具體的體現?
林旭華:在我的文學創作歷程中,我喜歡閱讀《古文觀止》、《史記》、《左傳》、《戰國策》、泰戈爾《采果集》和《吉檀迦利》、盧梭《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魯迅散文、朱自清散文、賈平凹散文、《讀者文摘》(即《讀者》)等這些中外古今文學歷史作品、報刊。它們對我影響很大,有的作品我年輕時還進行過背誦,有的報刊好美文作品我還進行專門集子的剪貼。這些文學歷史書籍和報刊美文作品有力地影響并指引著我的文學創作,在我作品中打下深深的烙印。比如我在創作《聽秋》這篇散文時,就深受歐陽修和泰戈爾作品影響。在這篇《聽秋》中,我以歐陽修的《秋聲賦》“悲秋”入筆,以散文詩章節結構和詩意化的語言,營造美妙“樂秋”意境,融“景、物、情、思、哲”于一體,淋漓盡致地抒發了我對人生的種種感慨和感悟。此篇作品我覺得寫得很滿意,后來入選海外孔子學院《閱讀》教材(漢英對照本)。
2、青年作家網:《心果集》作為您創作生涯中的一部重要作品,它對您未來的創作方向有怎樣的指引或改變?
林旭華:《心果集》的確是我創作生涯中一部重要作品。在創作這部作品的實踐中,“清美奔放、風韻獨具、引人共鳴”的藝術特色和“寫實與寫意完美融合”的創意寫作技法對我未來的散文創作必定產生重要的影響和指引意義。
3、青年作家網:您接下來有哪些創作計劃?是否會繼續在散文領域深耕,還是有嘗試其他文學體裁的打算?
林旭華:《心果集》出版發行后,接下來我要繼續重點在散文領域耕耘,并且力爭耕廣耕深,計劃創作融“景、物、情、思、哲”于一體的散文專集,若條件成熟,還會創作民俗文化、紅色文化的專集,當然也會嘗試其他文學體裁創作,如中國歷史人物傳奇小說等。
※本文由青年作家網編輯部發布
★近期已出版圖書★
作家會員申請表
投稿出版
掃碼填寫
多重福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