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秦始皇稱帝到溥儀退位,我國的封建帝制時代存在了2000多年時間,期間出現了數十個王朝。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國古代王朝的更替是如何發生的?農民起義扮演了什么作用?
一、秦朝:大澤鄉起義
秦亡于暴政。
秦始皇時期,秦國有2000多萬人口,成年男性約1000萬左右。秦始皇南征百越,動用了50萬大軍。北擊匈奴,動用了30萬大軍。修建長城,動用了130萬勞力。修建秦始皇陵,動用了70萬勞力。修建阿房宮、秦直道、靈渠等,也都動用了數十萬勞力。同時,發動戰爭、修建大型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這讓秦國百姓背負著沉重的勞役、兵役、稅賦負擔。
同時,秦朝還一直實行嚴刑峻法,對百姓十分苛責,這讓秦朝百姓苦不堪言,“天下苦秦久矣?!?/p>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去世后不久,陳勝、吳廣就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陳勝、吳廣是前往漁陽戍邊的士兵。由于路途中遭遇大雨,耽誤了行程。按照秦國法律,不能按時到達漁陽他們都會被處死。橫豎都是一死,所以陳勝、吳廣高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直接起兵造反了。陳勝吳廣發動大澤鄉起義后,被秦滅掉的6國貴族紛紛揭竿而起,反抗起了暴秦。
陳勝、吳廣打響了反抗暴秦的第一槍,但最終推翻秦朝的是楚國貴族后裔項羽和秦基層官員劉邦。
二、漢朝:黃巾軍起義
西漢亡于外戚。
公元8年,外戚王莽逼迫孺子嬰禪讓皇位于他,稱帝了,建立新朝。之后,王莽推行了一系列改革。王莽改革動了很多人的利益,新朝爆發了綠林軍起義和赤眉軍起義。他們推翻了王莽的新朝,但是農民軍依舊為他人做了嫁衣,最后奪取天下的是劉邦九世孫劉秀,他建立了東漢。
東漢亡于諸侯。
東漢末年,皇帝昏庸,宦官、外戚專權專政,對外戰爭不斷,內部土地兼并嚴重,百姓徭役兵役繁重,苦不堪言,最終張角高喊:“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揭竿而起了,史稱“黃巾軍起義”。
腐朽的東漢朝廷無力鎮壓黃巾軍起義,只能將權力下放,讓各地官員招兵買馬,鎮壓黃巾軍起義。
在這個過程中,黃巾軍起義被鎮壓下去了,但是卻讓董卓、曹操、袁紹、袁術等諸侯趁機崛起,東漢王朝名存實亡,漢獻帝淪為傀儡,曹操、袁紹等諸侯開始逐鹿中原,爭奪天下,最終世家大族出身的司馬懿成為了最后的贏家,司馬懿和其子孫滅掉魏蜀吳三國,建立了西晉王朝。
三、西晉、東晉、南北朝時期
西晉亡于外患。
290年,西晉王朝的開國皇帝司馬炎去世后,將皇位傳給了癡傻兒子司馬衷。司馬衷智力低下,無力控制朝廷。西晉貴族為爭奪權力而爆發了“八王之亂”。中原王朝的內亂又引發了匈奴、鮮卑、羯、羌、氐等外族的入侵,讓我國進入了混亂黑暗的五胡亂華時期,政權更替頻繁。
四、隋朝:隋末農民起義
隋朝亡于農民起義。
581年,弘農楊氏出身的楊堅逼迫北周靜帝宇文闡禪讓皇位于他,稱帝了,建立隋朝。之后,他滅西梁、陳朝,結束了南北朝時期的割據局面。隋文帝在位期間,節儉勤政,開創了開皇之治。
隋煬帝繼位后,修建大運河,營建洛陽,頻繁發動戰爭,再加上濫用民力、窮奢極欲等,讓百姓背負了沉重的勞役、兵役、稅賦負擔,苦不堪言,紛紛起兵反隋。農民起義軍推翻了隋王朝的統治,但最終也是為他人做了嫁衣,奪取天下的是隋朝貴族唐國公李淵,他建立了唐朝。
五、唐朝:黃巢起義
唐朝亡于藩鎮勢力。
唐朝是個非常繁榮、強盛的王朝,但是經歷安史之亂后,就元氣大傷,走向了衰落。唐朝末年,宦官專權,藩鎮割據,社會黑暗動蕩,苛捐雜稅繁多,再加上天災人禍不斷,百姓難以為繼,只能揭竿而起,反抗唐王朝。唐末時期,出現的農民起義軍影響力最深遠的,是黃巢起義。
黃巢義氣給了腐朽的唐王朝沉重一擊。同時,黃巢率兵攻破長安城后,屠殺了很多的世家大族,讓魏晉以來的門閥制度徹底走向滅亡。黃巢沒有推翻唐王朝,起義失敗了,但是他手下有一個將領:朱溫,背叛黃巢投靠唐王朝后,又通過鎮壓農民起義軍獲得政治資本,成為了手握重兵的藩鎮節度使。不久后,朱溫背叛唐朝,推翻了唐王朝,至此我國進入了五代十國時期。
六、宋朝
宋朝亡于外患。
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奪取后周政權,建立了宋朝。之后,他滅后蜀、南漢、南唐等政權,結束了五代十國的亂世。兩宋時期,沒有爆發過大規模的、可以動搖宋朝統治根基的農民起義,但是宋朝重文輕武,軍隊戰斗力孱弱,最終亡于外患。北宋被金所滅,南宋被蒙古所滅。
七、元朝:紅巾軍起義
元朝亡于農民起義。
元朝末年,以蒙古族貴族為主的統治階級對漢人農民的過度剝奪,以及土地兼并嚴重,官府征暴斂,苛捐雜稅名目繁多,再加上自然災害頻繁,百姓難以為繼,只能揭竿而起,反抗元朝。
朱元璋出身于安徽濠州的一個貧農家庭。1343年,濠州接連發生旱災、蝗災和瘟疫,不到半個月時間,朱元璋的父母和哥哥就相繼去世了。官府對這一切視若無睹,不開倉放糧救濟百姓,導致百姓難以為繼,只能加入起義軍造反。朱元璋之后,也加入了郭子儀的起義軍。他能力出眾,相繼擊敗張士誠、陳友諒等農民起義軍,將元順帝趕到了蒙古草原上,建立了明朝。
八、明朝:李自成起義
明朝亡于農民起義。
明朝末年,由于戰爭頻繁,政治腐敗、朝堂黑暗,賦稅沉重,再加上陜西、河南等自然災害頻繁,農民難以為繼,相繼爆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其中實力最強的是李自成起義和張獻忠起義。
1644年,李自成率兵攻破大明都城,崇禎自殺,大明滅亡。李自成推翻了明朝,但由于他縱容士兵在北京城中燒殺搶劫,失去民心。他手下的劉宗敏搶占了山海關守將吳三桂的小妾陳圓圓,導致吳三桂轉投多爾袞,放滿清進入關內。滿清進入關內后,滅掉李自成,建立了清朝。
九、清朝:天平天國運動
清朝亡于內部革命。
清朝時期,由于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導致其落后于西方諸國,接連被西方列強擊敗,被迫割地賠款等,加深了民族災難,引發百姓的不滿,我國爆發了天平天國運動、捻軍起義等農民起義。
天平天國在漢人地主武裝的打擊之下,最終失敗了,但他動搖了清朝的統治根基。1912年,我國爆發了辛亥革命,這給了清王朝致命一擊。同年,溥儀被迫退位,我國告別了封建帝制時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