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媒體之前吹的牛,今天自己終于給圓上了,還是值得祝賀的!
根據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的最新通告,2025年1月16日印度空間研究組織進行了第四次太空對接實驗,具體過程我們不得而知,反正是沒有進行直播,直接宣布成功。
其實按照印度一貫的作風,恨不得讓全世界都看到他們太空對接實驗的現場直播,但是因為前三次的拉胯表現,不太敢那么高調了。
2024年最后一發,印度空間研究組織把兩顆衛星送到了預定軌道,這兩款衛星要完成非常重要的太空對接實驗,但是衛星發射之后首次對接沒有完成,第二次對接也沒有完成,第三次對接也沒有完成,只不過每一次嘗試兩顆衛星的距離都更進一步,第三次兩顆衛星相距只有3米。
但最終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仍舊放棄了對接,而是謹慎選擇退出來,在第四次嘗試。
現在結果已經出來了,經過18天的努力,三次嘗試過程,終于在第四次的時候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的太空對接實驗成功完成,兩顆衛星追擊者和目標衛星在距離地面475公里、傾角55°的圓形軌道上完成了那“一吻”。
可千萬不要小看了印度的這次太空對接實驗,在此之前全世界數百個國家也只有中國、美國和俄羅斯具備相關的技術。
就像印度媒體自己宣傳的那樣,印度已經開始比肩中美俄,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擁有太空對接技術的國家,當然事實雖然如此,但其實中間的差距可不是一點半點,只能說印度目前只是從開始的爬行,現在學會了行走,但是要想參加百米比賽還是差得有點遠,這一點大家應該都非常清楚,并不是說會跑就能成為奧運冠軍的。
那么擁有了太空對接技術的印度,在航天領域的發展上又有何增益?
其實太空對接是非常關鍵的一項技術,掌握了太空對接技術就像是打開了全新的大門。首先運營空間站擁有太空對接技術是前提,最簡單的就是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的自主交會對接,除此之外像空間站這樣的龐然大物,不可能是一個整體的進行發射,像國際空間站重量能達到500頓,什么火箭都難運上去!
那么模塊化的設計建造過程就很重要了,可以把空間站設計成一個個艙段,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完成每一個艙段的發射過程,最終在太空之上進行對接拼積木,這樣空間站就建設完成了。
因此說此次印度完成了太空對接實驗,也為自己的空間站建設項目積累了關鍵且寶貴的技術經驗,技術不怕多就怕它沒有。大家都很清楚一個事實,只要實現了關鍵技術的突破,整個項目進程就會非??臁?/p>
當然,按照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的規劃,空間站項目要遠排在月船四號之后。
隨著月船三號的成功落月,同樣是把印度抬到了全新的高度,它們自己也把月船三號成功落月的那一天變成了印度的航天日。月船三號的成功可以說是給印度航天打了一針雞血,并且是那種雪中送炭的感覺。
畢竟月船一號和月船二號把印度折磨得夠嗆,尤其是被賦予眾望月船二號,錢花了時間消耗了,精力也給足了,但卻沒有拿到應有的回報,著陸器直接一頭撞死在月球,這讓印度航天心里邊都在滴血。
如果月船三號當時沒有成功落月,那么后續幾乎也就沒了相關的發射計劃。
但月船三號它成功了,雖然一路上飛行了一個半月到處出問題,不被全世界看好,但就是這樣的月船三號它成功落在月球表面,并且是迄今為止距離月球南極最近的人類探測器。
因為月船三號的成功,月船四號任務自然也就應運而生了,印度想要靠著月船四號前往月球表面進行樣本采集工作。
月船四號的月球采樣任務依舊是需要太空對接技術的支持,不然光采集了樣本是無法從月球帶回地球表面的,現在完成了太空對接技術試驗,也就擁有了開展月船四號以及空間站建設的底氣,至少說是有了一定的技術支持。
只要這一步接著一步的邁下去,終點也就在腳下了,所以說印度的太空對接試驗成功還是非常關鍵的!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