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堅持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水平。
梅溪坪題刻公益保護案前情提要
閩清縣檢察院在履行公益監督職責中發現,梅溪坪朱熹題刻及周邊環境被破壞,存在文物保護不到位,社會公共利益受損的情況。為了有效解決文物保護和環境保護、民生問題,閩清縣檢察院邀請文物專家及行政單位召開公開聽證會,達成整改意見后向主管單位發出檢察建議,督促履行監管職責。
>>>相關鏈接:一場檢察開放日讓文物“活”起來
整改調研
為文物修復“抽絲剝繭”
2024年12月12日,閩清縣檢察院邀請人大代表、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實地調研梅溪坪題刻初步整改修復情況。經相關職責部門初步整改修復,梅溪坪題刻已經有了很大改變,題刻文字用傳統朱砂大漆非遺工藝描紅,完成周圍垃圾清理,上方住戶污水管道已接入城市污水管網。但是還存在石刻本體損壞需要修復、周邊環境與文物風貌不協調、民生設施與文物保護相矛盾等問題,上述問題仍需行政機關進一步整改。
專家論證
為百年石刻“把脈問診”
2025年1月3日,閩清縣檢察院邀請中國文物學會副會長、原福建省文物局局長鄭國珍,原福建省考古研究院三級文博研究員陳兆善等省、市、縣多名文保專家參與論證座談會,請專家為梅溪坪題刻修復“把脈問診”,并集思廣益以梅溪坪題刻保護為切入點,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閩清文物保護樣本”。
經過實地查看后,專家們在隨后的論證座談會上一一發言,針對文物現狀給出的修復方案,并形成共識。其中,專家們從科學保護以及專業角度,對文物石刻石體開裂、石刻形態恢復、周邊環境等短期、長期修復需求的修復材料、工藝和修復措施提出建議,同時表示要強化文物的文化價值轉化,進一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將其融入閩清整體文化遺產傳承中,推動文化價值的社會共享。
多方協同
為文化傳承“添磚加瓦”
與會人大代表與政協委員積極獻言獻策,并與專家們就梅溪坪題刻保護及其文物價值的挖掘與文保專家們進行深入討論。
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認為,此次專家論證會助力地方文旅部門厘清了梅溪坪題刻的保護目標、價值定位,特別為解決梅溪坪題刻初步整改后存在的問題及檢察公益訴訟提供了履職切入路徑指引,為檢察機關全面正確履行法律監督職責,切實維護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持、專業支撐和社會參與。
縣政協副主席嚴煒肯定了梅溪坪題刻的歷史和文化價值。他表示,通過參加論證會,切身感受到了檢察機關守護歷史文化遺產的擔當和決心,對于石刻文物初步整改后依然存在的問題,責任單位要盡快落實設計整改,凝聚協同合力,提升共治效能。
與會有關部門一致表示,將盡快落實后期設計整改,共同推動和完善梅溪坪題刻的保護工作。
下一步
閩清縣檢察將充分發揮“檢察+人大+政協”協同監督的力量,從文物的“活”與“用”兩字著手,同向發聲,同向發力,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將小“文物”延伸到大“文化”,推動建立閩清石刻保護新機制。
供稿 | 施倩倩 鄭詩藏
編輯 | 林文婷
閩清檢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