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策略游戲中,《三國志》系列的玩家可能是最多的。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它便以深厚的歷史積淀、多元豐富的策略玩法吸引了大批玩家。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三國志10》,這款游戲處在兩款神作中間,被玩家提及的次數就相對較少,而兩款神作自然是《三國志9》和《三國志11》,但《三國志10》就很差嗎?絕對不是,在一些玩家眼里,這也是神作。
《三國志10》是光榮2004年7月發行的,一晃眼就已經過去20年半了,當年的玩家也已經步入中年行列,對于眾多 80、90 后的玩家來說,《三國志 10》絕非僅僅是一款普通游戲,它已然化作童年或青春歲月中一段刻骨銘心的回憶。往昔,在網吧此起彼伏的游戲音效交織里,《三國志 10》那獨具特色的旋律顯得尤為熟悉。課后的閑暇時分,小伙伴們圍坐一團,興致勃勃地探討著游戲內的戰術謀略、武將培養之道,會為一場戰斗的凱旋而振臂高呼、滿心歡喜,也會因勢力發展遭遇瓶頸而冥思苦想、絞盡腦汁。
游戲與《三國志7》、《三國志8》相似,融合了角色養成的成分。自由度比較高,不限于扮演君主,可選擇武將、文人謀士或平民百姓等。武將能參戰、學技能、與名將切磋,積累戰功晉升;文人謀士要提升智力,鉆研計謀,用 “舌戰” 技能及智謀處理外交、內政;平民靠完成任務、結交豪杰嶄露頭角。多元角色設定增強游戲代入感與可玩性。
游戲內政系統繁雜精細,這也是《三國志》系列的一大特色,從最初的1代開始,內政就是比較繁瑣的,所以一些玩家會更喜歡《三國群英傳》前面兩部作品,因為內政簡單。
在《三國志 10》里,武將技能的培養大有門道,多達 40 余種技能覆蓋軍事、內政、外交、單挑、論戰以及交際等諸多范疇。技能學習和武將屬性息息相關,武力值頗高的武將,歷經諸多實戰單挑、完成剿匪任務后,武力經驗水漲船高,進而解鎖 “突擊”“猛進” 這類強力單挑技能,沖鋒陷陣時勢不可擋;智力超群的謀士,頻繁投身內政籌劃、舌戰群儒,待智力經驗達標,便能掌控 “話術”“奇謀” 等謀略技能,于外交內政舞臺掌控全局。提升技能的渠道豐富多元,但總的來說,還是需要時間慢慢去積累。
在游戲中,武將收集也是一大樂趣,玩三國題材游戲,當然想讓三國名將盡歸麾下。招募武將的途徑和之前作品差不多,其中,拜訪是極為常用的手段。玩家需穿梭在各個城市之間,與心儀武將深入交談,送上契合他們喜好的禮物,用心完成委托任務,逐步提升好感度,一旦時機恰當,就能成功將其招攬至麾下。
于戰斗中俘虜敵方武將后,可采取勸降,或者先釋放俘虜以提升好感,促使對方化敵為友;策反行動則要派遣具備策反特技的武將,悄悄聯絡敵方陣營里那些心有不滿、志向迥異之人,此方法成功率不低;再者,與交好的武將彼此推薦人才,又或是通過聯姻穩固聯盟,進而獲取對方家族武將的助力,這些皆是擴充自身實力的絕妙辦法。就像之前兩個月玩《三國志8重制版》一樣,開局都是先找名將,最好是結義,有了名將和兵力后再另起爐灶,游戲就簡單很多。
但這類游戲也有一個通病,那就是在游戲進程步入中后期時,策略短板愈發明顯。當玩家所控勢力不斷壯大,戰斗模式常常淪為單純的兵力壓制,往昔那些需精心籌謀的戰術規劃、兵種協同等,頓時失去了用武之地,操作流程也漸趨千篇一律,全然沒了前期那種扣人心弦的博弈體驗。軍團戰的設計極為簡陋,不過是多支部隊的機械組合,全然不見軍團協同作戰時應有的精細調度與戰略聯動,根本無法呈現大規模戰爭的磅礴氣勢與復雜情境。所以中后期極易使玩家滋生倦怠之感。
總的來說,《三國志10》還是非常不錯的,喜歡這款游戲的玩家也不少,那么對于這款游戲,你有哪些回憶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