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療——腫瘤治療的利器(十六)
上一期我們聊到了肺部多個轉移病灶能不能選擇圖像引導體部伽瑪刀治療的問題,今天我們繼續來聊聊胰腺癌能不能選擇圖像引導體部伽瑪刀立體定向放射治療。
胰腺癌因為惡性程度相對較高,預后相對較差而常被人們稱為“癌中之王”。胰腺在身體里面位置比較深,周圍有重要的器官,比如胃、十二指腸、大的血管(如圖1所示),因而胰腺癌手術難度較大,尤其是當出現胰腺癌腫瘤組織與周圍的十二指腸、大的血管、脾臟等粘連不清以及發生腹膜后淋巴結轉移等情況時,很難通過外科手術切除干凈。
圖1 胰腺體尾部癌,箭頭所示,位置深在,周圍有胃腸、血管、腎臟等
圖像引導體部伽瑪刀屬于精準放療,在良好的體位固定下,通過CT增強精確定位獲取治療計劃用的CT數據后,醫生在安裝有專門的計劃軟件(專業上叫“治療計劃系統,英文簡稱叫“TPS”)的電腦上認真仔細精雕細刻地畫出腫瘤病灶,以及胃、十二指腸、脊髓、腎臟等腫瘤周圍的重要器官,然后精確布靶點,使治療所需的高劑量的照射范圍精準覆蓋腫瘤,同時盡可能保護腫瘤周圍的正常組織和器官。在實施治療的時候,患者就像做平掃CT一樣,保持不動就可以了,患者沒有痛苦。
所以,胰腺癌患者只要肝功能包括轉氨酶、總膽紅素、血常規等等這些指標達到要求,腫瘤組織沒有和十二指腸和/或胃粘連不清,身體狀況較好,能夠保持治療所需的體位,可以考慮圖像引導體部伽瑪刀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尤其是那些不愿手術或者因為某些原因不能手術或者拒絕手術切除的患者,圖像引導體部伽瑪刀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是一個可供選擇的治療方法。
我們來看看實際的例子。
患者男,48歲,胰腺癌術后化療后復發伴腹膜后淋巴結轉移,
2024年2月19日開始針對胰腺病灶和腹膜后淋巴結病灶行圖像引導體部伽瑪刀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每次280cGy,每天一次,周一到周五治療,計劃7次后重新定位,調整治療計劃,再行7次,共14次。治療期間給予胃十二指腸粘膜保護劑。如圖2所示為治療計劃圖。
治療后2個半月,復查CT腫瘤明顯縮小,患者體重增加6kg,食欲明顯增加,精神明顯好轉。(如圖3所示)
圖2所示:治療計劃圖。醫生在電腦上畫出腫瘤和十二指腸、胃、腸等周圍的正常器官,布靶點,使處方劑量線盡可能和腫瘤靶區外形相似,專業上叫“適形”。
圖3:2024年5月6日復查CT:左圖:治療后2個半月,(箭頭所指,腫瘤明顯縮小)右圖:圖像引導體部伽瑪刀治療前CT 。
好了,今天就聊到這里,期待下次再見。
作者:李崇國
作者單位:西南醫科大學附屬成都三六三醫院
審核:董昱 四川省西部放射治療協會 研究員
【點擊上方圖片或文末左下方“閱讀原文”】——科普作品征稿通知(2024年12月更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