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觀(ID:xinnengyuanqianzhan)原創
全文2718字,閱讀時間8分鐘
還沒提車,車企沒了。
聽起來駭人聽聞的一幕,正赤裸裸發生在中國汽車市場。
已然“倒”在了市場第一輪“大洗牌”的極越1月17日宣布,針對已支付意向金或定金、尚未提車且符合退款條件用戶,預計在1月22日起正式啟動退款工作。
回顧2024,沒扛過“倒閉潮”的車企遠不止極越一家。
2024年2月,高合汽車宣布停工停產。
同年6月,多媒體平臺爆料,合創汽車已經數月無法保養、維修;2025年1月10日,廣汽發布公告,將兜底合創汽車產品售后服務。很顯然,合創也倒了。
圖/廣汽公告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哪吒汽車的故事似乎越來越不好講了。欠薪、裁員、停工,甚至官網崩盤,哪吒深陷輿論漩渦。即便哪吒官方還在邀約消費者一起慢游人生,但有多少人會用真金白銀支持呢?
大街上跑的每一輛“爛尾車”都對應著一個傷心故事,也警示著人們什么車可以買,什么車盡量不要碰。
1.有車不敢開,維修保養成難題
2024年末,極越倒閉的消息讓提車還不滿一周的陳志東(化名)被“澆了一盆冷水”。
“購買極越07這款車的時候,我家人是反對的,但我覺得如今的電車更新迭代很快,等更吸引我的智能駕駛技術出現時,我是會入手新款的。同時,背靠大廠的極越才誕生一年,又剛上了新款,怎么想也不會倒閉啊。”
在陳志東看來,現在的他就像是那些前腳為自己買了套心儀的房子,后腳就遭遇開發商跑路的爛尾樓業主,充斥著無力感。
而說起他的這輛極越07,他表示,自從極越倒閉,除了去上牌外,就沒敢再開過,倒不是因為車子質量上有什么問題,主要是害怕開出去一不小心發生了碰撞沒法修。
圖/極越07
來源/新能源觀拍攝
陳志東的擔心并非空穴來風。從近期“極越無聲-我們有聲”公眾號發布的極越車主聯合公開信來看,即使有吉利兜底,極越的售后服務保障工作也難掩贏弱,吐槽聲一片。
“說的好聽是有地方維修,但實際上維修是要等配件到貨的,而對于具體等待期限,問就是說不準。”
“行駛過程中,智駕功能突然罷工,前往吉利安排的門店維修,其相關人員告知檢測設備尚未配齊,得等。”
“極越APP商城里的幾萬積分無法兌換使用了,原來的積分免費兌現充電服務一夜之間也成了空話。”
2025一開年,當消費者還未從極越暴雷的惶惶不安中走出來時,背靠廣汽的合創也“躺平”了。
圖/合創汽車停擺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多名合創車主在社交平臺上發文,合創4S店關門后,自己的車輛是可以到廣汽維修的,但受合創車型與廣汽車型配件通用性較低的影響,需要向廠家專門訂貨,而這中間的等待時間明顯比原來在合創門店修要久得多。
“之前合創承諾的免費維修保養服務成了一紙空話,想修車就只能自費。”
除了修車上的問題,更早一波的“爛尾車”車主向極越、合創車主預警道,車企倒閉后,車輛就會被標記為高風險車,很難有保險公司愿意承保。
1月6日,哪吒汽車官網的短暫崩盤讓其車主和準車主捏了一把汗。“現在官網是恢復正常了,但還是很后怕,擔心自己開的車也出現售后無門、保險不收的風險。”
2.來自“前輩”的補救經驗
也有一部分車主不會過于擔心手里的“爛尾車”,更不會“不敢開出門”。
極越01車主郭子明(化名)表示,車還是要開的,二十幾萬的東西擺在那兒落灰可就真成“韭菜”了。
而對于極越車友群里多名車主吐槽的售后維修難問題,郭子明說不害怕是假的。
再三思索后,其在車身尾部貼上了“絕版車,修車巨貴,請勿靠近”的字樣。
圖/極越車尾貼
來源/車主供圖
“每次上路都提心吊膽的,生怕發生碰撞后不好修,我就盼著順利把車開到報廢,結束這擔驚受怕的日子。”
對于“新手”絕版車主郭子明的擔憂,蔡女士(化名)表示贊同,“不是玩梗,小刮小蹭還好,再大點的碰撞事故有可能真修不了。”
據了解,她此前是威馬EX5車主,但威馬倒閉后沒多久,她的這輛愛車就發生了碰撞,而前往了多家修理廠后得出的結論都是無匹配零部件,修不了。
圖/威馬EX5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最終,蔡女士只能將自己的愛車進行報廢處理,而為了降低損失,經修理廠建議,她將零部件拆解掛在二手平臺上售賣。
除了將絕版車留下準備開到報廢的,市面上也不乏選擇將自己的愛車盡快出手止損的“絕版車”車主。“雖然賣車的價格比預期低很多,但長痛不如短痛,為了避免日后更多的麻煩,還是盡早出手來得踏實。”
更多的絕版車主還是會一邊謹慎駕駛,一邊思考如何破解維修帶來的難題。
“前輩們”也給出了自己的修車經驗,總結下來大致可以歸為如下兩點:一是,先去附近的修理廠看看有沒有通用的配件,或者上二手平臺蹲蹲有沒有把零部件拆解下來賣的;二是可以在車友群或網上發文求助車友們。
僅憑車主間的抱團取暖,沒有車企支持,注定難以徹底減少維修上投入的時間和精力。
基于此,已倒閉車企應盡自己的最大限度來維護、延續消費者的售后權益。同時,其他車企也應以此為戒,在未來造車中盡可能保障配件質量,并預備出一定的配件以用來供應日后消費者的維修服務。
3.銷量是一把尺,2025避坑冷門車
事實上,伴隨著一家家新能源車企倒下的,不止有自家車主的心寒,還有消費者對于冷門品牌信任的逐漸喪失。
近日,天津的劉可維(化名)在下定特斯拉ModelY的當天,租了一輛極星Polestar 4。
圖/極星Polestar 4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對于自己的反常規操作,劉可維表示,一開始他想買的其實是極星4,但近兩年冷門新能源品牌的頻頻暴雷,讓他著實有些恐慌,害怕自己也有在網上淘車輛零部件的一天。
“如今的人買車思想是先進了,但喜歡終究不能當飯吃,一旦暴雷,苦的還是我們自己,權衡后,我覺得租一輛極星4開開過把癮得了。”
相比劉可維,薛琪(化名)對于買車可能會遭遇買房般爛尾風險的焦慮似乎更甚。據了解,飽受上下班通勤成本折磨的她,最終還是沒能體驗一把“電比油省”,她賣掉寶馬X1后,選了奔馳C260 L。
圖/奔馳C260 L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多名近期有買車打算的消費者透露,自己的下一輛新能源車必定是銷量排名靠前的幾家新能源大廠。
但,買冷門品牌就一定會踩坑嗎?
有消費者認為,買車時只要做好功課,不受銷售和品牌忽悠,是可以在冷門品牌中避開爛尾車,買到寶藏車的。
“除了比較產品本身、看品牌有無大廠背書外,還得學會看銷量,研究判斷其是否具有可持續向好的能力和獨有的市場競爭優勢。”
某車企內部人士透露,一個汽車品牌若想實現規模效益,按照圈內最早的說法,年產銷大概是在50萬輛,才能具備一定的規模效益、議價能力,照此月銷量大概得達到4萬輛。
由此,可以預料的是,新能源淘汰賽加速的當下,一家車企若距月銷萬輛的達成仍遙遙無期,其未來所面臨的資金窘迫必然是呈加劇態勢的。
總攬整體車市大盤,目前銷量表現起起落落,且始終未能突破月銷5000輛門檻的車企有極星、極石、睿藍、創維、江淮釔為、翼真等。
圖/銷量未能突破5000輛的部分車企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也有一些“多生孩子好打架”的車企,雖然總銷量較高,但其中某個品牌的車型銷量萎靡不振,消費者也需要注意,因為它很可能停產,售后服務也會滑坡。比如長城歐拉的黑貓和白貓早已停產,而貴為新能源車銷冠的比亞迪,旗下護衛艦07的月銷量只有3位數,停產或不可避免。
圖/從上到下依次為白貓、黑貓。護衛艦07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另外,常年虧損的車企也應該引起消費者注意。
說到底,2025年的購車避坑之路,還是需要我們消費者自己走,如果不是抱著玩一玩的心態,把注意力放在口碑好、銷量也不差的車企上就對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