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安靜之家
安靜之家的讀者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安靜之家的“兼職”編輯鹿敏,不知不覺成為安靜之家的小編已經兩年了,雖然不是正式編輯(本職法務,兼職小編),但我仍然十分珍惜這份工作,它帶給我的不僅僅是幫助投稿人整理稿件發布這么簡單,還有這份工作背后的心路歷程,讓我走出噪音困境,勇敢面對充滿不確定的未來。我的個人經歷也發過投稿:《我與樓上噪音的三年周旋經歷》,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
2024年12月底,傅老師給了我一個撰寫年終總結的任務。眾所周知,安靜之家的年終總結,就是周年總結,以前都是傅老師親自操刀,但今年他將這個任務交給了我(實際是他沒空寫)。安靜之家最初成立于2019年12月,當時傅老師給起的名字是“鄰里噪音聯盟”,2020年9月更名為“安靜之家”。我第一次知道安靜之家是在新京報《被樓上噪音困擾的人》這篇報道上。
這些年國內有不少媒體采訪傅老師和安靜之家的群友,傅老師堅持不懈為大家發聲,其中包括了中央電視臺,專門圍繞安靜之家制作了一期關于鄰里噪音的電視節目——CCTV新聞調查鄰里噪音:《靜音》。與此同時,安靜之家每年兩會期間都有集中的諫言活動。在新噪音法頒布之前,傅老師組織大家在人大官網對噪音法修訂提出建議,有一些網友的建議還被環境部和住建部采納公示。安靜之家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與認可,包括部委領導、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大學教授、學者、法官、律師、警察、以及數以萬計的普通人。
安靜之家走過這五年時光,是大眾對鄰里噪音(以及廣義的城市噪音)發生改變的五年。我們逐漸看到鄰里噪音問題被揭開面紗后的真實面目,我們開始被允許在網絡空間討論噪音這一話題,我們很多痛苦遭遇的朋友有了發聲的平臺。我們的主題雖然是安靜,但需要在這時代中吶喊出自己的聲音——抵制鄰里噪音!也許這第一聲吶喊是微弱的,但仍舊有可能叫醒身邊沉睡的冷漠的大多數,哪怕是其中一個。
安靜之家的粉絲從最初的幾百人,到現在的全網近十萬人,我們沒有任何喜悅之情,在這么多人的背后是一個個失眠的夜晚,是一幕幕糟心的回憶,是一張張疲倦的面孔。安靜之家不是一個追求流量和變現的地方,我們希望大家經歷此劫后都能走出困境,走向新的開始,忘記痛苦,不再回頭。因此這么多年來,傅老師撰寫了很多文章,有攻略,有應對手冊,全都免費開放給大家。如果今天你剛好看到這里,不妨打開百度搜索,放眼整個互聯網,哪有比這更全面的干貨分享?更何況它們都是免費的。你可能在抖音、知乎、小紅書、B站上看到過自稱專家的人說能幫你解決噪音煩惱,最后不是要收你錢,就是讓你買他們的貨,滿嘴幫忙,卻都是生意。
關于安靜之家,我還有很多話想說,但傅老師提前打過預防針,不讓我把這部分內容寫太多,多了自然就有自吹自擂的嫌疑。那我就直接把過去四年的總結鏈接掛在這里吧,大家如果感興趣可以自行閱讀。
一周年:成功擺脫噪音的一年里我在做這些事
二周年:成功擺脫噪音的第二年我在做這些事
三周年:成功擺脫噪音的第三年我在做這些事
四周年:總結丨風雨不動安如山,拓馬長槍定乾坤
如果鏈接失效請至安靜之家微信公眾號查閱
二、鄰里噪音全流程解憂指南(干貨整理)
目前關于鄰里噪音問題的解決辦法,安靜之家上有新舊兩個版本,第一個版本是2022年,傅老師編寫的《鄰里噪音污染解決攻略大全》,新版本就是去年新編寫的《2024鄰里噪音問題應對手冊》,另外傅老師還編寫了噪音脫敏的系列課程,視頻合集:《傅岳噪音脫敏課程視頻全集》、文字版:《噪音脫敏課程文字版》。2023年,傅老師還完成了《2023年中國鄰里噪音調查報告》的撰寫。這些著作總計約15萬字,我都讀完了。
目前這些著作在安靜之家公眾號和傅岳老師的個人號都是免費開放的。如果你還沒有讀過,我認為有必要向你推薦一下。我讀完了這些著作有以下四點感想:
其一,這些作品是涵蓋了安靜之家多年的案例總結,是前人寶貴的經驗總結,無論你是處于哪一階段,都可以有很全面的參考。
其二,作品中體現了傅老師的解決思路,總結就是“按流程執行,理論加實踐,反擊與脫敏”這十五個字,比起理論,實踐更重要。
其三,解決之道需要貫徹“實踐論”,不能只做表面文章,求人不如求己,自己實踐得出的辦法才會對自己有用。參考別人經驗,一定要想辦法改造成自己的辦法,這才能夠應對各種不同的情況。
其四,閱讀這些著作時,需要戒急戒躁,囫圇吞棗是掌握不到精髓,處理矛盾的時候,需要理智理性,心浮氣躁很難面對強大的敵人。
如果你愿意深入研究傅老師這些作品,不但能為你打開解決噪音的大門,還能讓你在今后遇到煩惱時有應對的能力。我們不要整天想著一步登天,先從最基礎的開始做起。私底下,很多粉絲也會去咨詢傅老師一些問題,但有時候問題是重復的,大家在攻略和手冊中都能找到答案,只是需要耐心去找,實在找不到的,還可以在群里和大家一起商量。
至于到目前為止還在問:“有沒有什么辦法?”、“我該怎么辦?”的朋友,如果你是新人,我會勸你先去讀一讀攻略和手冊,不要放大抱怨,與其天天叫苦喊冤,不如行動起來;如果你是老粉,我只能說聲對不起,優柔寡斷和瞻前顧后都會阻礙你的進步,沒有一種磨難是會輕易解決的,面對現實才能克服恐懼,實踐行動才能戰勝焦慮。
下面是我對傅老師最新著作《2024鄰里噪音問題應對手冊》的歸納整理,手冊原文大概有六萬字,為方便大家觀看,我還把整本手冊做成了思維導圖。如果大家覺得還行,可以給我點個贊,作為小編,只要能得到大家的肯定,我就心滿意足。
三、微信群,還能進嗎?
目前安靜之家已經建立了15個微信群,但是由于微信群人數太多,傅老師一個人管理不過來,所以從2025年1月起我們暫停新建微信群,但是原有的15個群仍然可以進,新人優先推薦進入活躍度高的群,老群友退群后想要再回指定群的,可以單獨聯系傅老師或者我,我的工作號:anjingzhijia2024(本號用于微信群管理,回復可能會較慢,添加好友時請備注安靜之家進群,否則不通過),另外,我們的QQ群和QQ頻道都已經開通,推薦新人優先選擇QQ群。
在此我必須再重復一遍傅老師建群的初衷。很多人把微信群的功能搞錯了吧,認為進群就能搞定噪音,認為進群就能解決煩惱,哪有這么容易呢?大家進群前都會看到傅老師寫的群公約(新人進群須知),這份公約是安靜之家1群建立時就發布的,它的初衷是為大家搭建一個交流傾訴的平臺,是一個交流經驗,傾訴煩惱的地方,特別是對于一部分年齡大的網友,他們上網獲取信息的能力較差,進群可以與年輕人一起交流,獲得更多有用的信息,有助于他們消除信息差,糾正認知偏差。
所以微信群不是一個你來了就能解決噪音的地方,也永遠不會是一個解決你現實中噪音煩惱的地方。現實生活才是你真實的世界,現實里的噪音才是你應該去面對的問題,少說一些抱怨的話,多做一些具體的事。安靜之家一直以來都是自愿進群,也可以隨時退群,進群就要遵守群公約,退群后我們祝你永遠不要回來。
最近幾年,微信群中頻繁出現謾罵詛咒的文字圖片,包括一些群友的群名字也用了詛咒的詞語。傅老師顧及大家的情緒,沒有對群友們的群名字提出過要求,但是在群里刷詛咒的文字圖片,是違反群公約的。因為發布詛咒內容被踢出群的人非常多,所以我建議大家不要發詛咒的內容。微信群是公共空間,在一個幾百人的大群里,各種形形色色的人在一起,你的言論會引起眾人的關注,詛咒的內容會遭到別人反感和厭惡,詛咒也根本不是交流和傾訴,詛咒只是一種負面情緒的發泄,如果你想發泄,請不要發在公共空間里,自己找個沒人的角落去發泄就行了。
還有人假冒安靜之家的名義搞收費進群,他們把微信群的名字改成安靜之家X號群,對外宣傳就是傅岳的安靜之家的微信群,還盜用了傅老師的微信頭像,騙取被噪音困擾網友們的信任,進群收費50元。進群后,你會發現假冒的群主不會讓你傾訴噪音煩惱,他們在群里聊投資、股票、黃金、理財等等,有的甚至是殺豬盤。還有一些假冒的安靜之家微信群,宣揚仇恨情緒慫恿犯罪,用極端手段刺激群友違法犯罪。
在此我作出聲明,安靜之家已經注冊了公司和商標名稱,利用安靜之家名義從事違法犯罪的行為,作為法務的我一個都不會放過。大家在網上也要注意鑒別真偽,不要上當受騙,安靜之家微信群的群主是Frank,他就是傅岳老師,他的微信號是Frankeei,頭像是他本人的證件照,除此以外其他安靜之家微信群均為假冒。
傅老師一直鼓勵大家自己建群,光靠安靜之家的力量是微弱的,如果你也想給大家建群,可以用自己的名義建群,不要涉及安靜之家,你還可以在安靜之家宣傳自己的群(比如有底商噪音群、高層電梯噪音維權群、高架交通噪音群等等,都在安靜之家微信群做過宣傳),我們不反對任何對群友有益的事,但如果你是借著為噪音群友建群的名義,搞起自己的生意,人多了就開始割韭菜,帶起貨來,或是招搖撞騙謀取私利的,如果遇到這種行為我建議大家直接退群。大家只想有一個干干凈凈交流傾訴的地方,請不要破壞大家的心愿。
關于微信群,我還有最后一些話想說。自從安靜之家開放微信群以后,有大量網友加了傅老師的個人微信(已超9000人),其中有很多人是善良的,但存在一些心胸狹窄之人,因為自己生活不如意,遇到了噪音問題又一時沒找到適合的出路,就把怨氣都撒向傅老師,用最惡毒的話去怒罵、詆毀、人身攻擊傅老師,這兩年我常勸傅老師把他的個人微信號撤下來,但是他總說,能幫一個是一個,自己淋過雨,只想幫別人撐把傘。
他從不嫌麻煩,就算工作再忙,晚上也會抽時間回復大家的問題,有時實在太忙,連吃飯都顧不上,他都會在周末做集中回復。最近一年,他有更多工作安排,但他一直念著想要給大家再寫點干貨,于是熬了三個月,寫完了《2024鄰里噪音問題應對手冊》。他總說這些都是小事。我不想神話傅老師,但我說的僅僅是事實。手冊寫完后,他又開始連軸轉,工作、上課、出差......所以上次他在朋友圈發了一條信息:手冊上的問題,他以后就不再回復了,請大家先去讀文章。不是他不想回復,是真沒有時間。我希望大家不要辜負他的良苦用心,靜下心來把手冊讀一讀。如果沒有傅老師,就沒有安靜之家,大家也不會在此相聚,珍惜這段緣分吧。
四、關于反擊戰術的總結
這部分也是干貨,我想寫它很久了。經常有人在后臺留言問我,作為律師是怎么看待反擊這件事的?如果大家看過我的投稿就會知道,我是一邊反擊一邊協商的,雖然我在反擊流程上缺乏經驗,導致猶豫和動搖,沒有打出一個漂亮的勝仗,但最終回到談判桌上,還是有了說話的底氣,至少我知道,談不成就反擊,我還有退路。我的個人經歷沒有太多值得參考的經驗,但我總結了這些年大家的反擊經驗,主要有以下三點。
1、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很多人在反擊前都會猶豫,糾結到底要不要反擊。你如果是按照《手冊》的流程去執行的,走到溝通投訴報警的末期,你肯定已經知道對方是什么人了,如果他們是拒不接受溝通、噪音始終很嚴重、屢教不改的,該出手時就出手。別等對方變本加厲后,你才慢吞吞地想起反擊,到那時你只有挨打的份,你總被牽著鼻子走,對方一舉一動都會讓你心神不寧。我的觀點是反擊也該主動出擊,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你的仁慈和友善,并不會得到對方一絲尊重和理解,做好先禮后兵的思想準備。
還有些人總是陷入自我懷疑,認為反擊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甚至還有人認為是自己對安靜的要求過高。如果你想搞明白是不是自己過度敏感,核心問題是去客觀評估你家的噪音程度,但是怎么客觀評估呢?法律上只有住宅聲環境標準,還有一些建筑隔音標準,這些標準是以冰冷的分貝數值去衡量個人感受的。
個人感受是無法通過數字去量化的,所以我認為在噪音問題上,客觀評估噪音的程度是非常困難的,每個人對聲音的耐受能力不同,導致對噪音的接受度也不同。45分貝對某些人來說不值一提,但是樓上小孩產生45分貝的跑跳噪音,對于我來說就會非常難受,并且我的感受還與這些噪音出現的時間段和持續時長有關。一旦對產生噪音的人產生了厭惡心理,他們只發出30分貝的聲音,也會讓我覺得難受,哪怕他們暫時安靜下來,我仍然是厭惡他們的。一旦把個人情感代入到評估噪音程度中,這種評估一定失去準確性,或者說根本沒必要去評估了。
我們不能以一個“噪音受害者”的視角去評估噪音,受害者視角必然無法做到客觀(或者說相對客觀)。如果你想要知道自己家的噪音到底是什么程度的,那你先要擺脫受害者心理,以一個身邊人的視角去評估,從旁觀者的角度去看待你家的噪音程度。但是這樣做仍舊有困難,因為我們無法完全脫離自我認知的束縛,所以我們才需要進群,需要和大家交流,需要看到更多人的經歷和感受,再去衡量自己家噪音的程度。對于一些噪音程度輕微的家庭,你關心的不該是怎么反擊,而應該是如何脫敏;對于噪音程度嚴重的家庭,你不反擊難道等對方自覺安靜嗎?
結合我自己的經歷,我始終認為反擊是自己可以選擇的一條路,這條路并不一定馬上就能走到終點,但是你需要去行動,哪怕是用木棍先把游擊戰打起來,發泄出來后會讓自己舒服一點。最怕的是這樣一類人:明明自己忍受不了噪音,但又不去反擊。原因可能是自己不敢、家人不同意、或者雜七雜八的顧慮太多等等。不管是什么原因,他們最終選擇憋著,然后四處抱怨詛咒,口頭禪是“我沒有辦法的”、“我該怎么辦”。對于這類人,我會同情,但我不認同他們。
縱觀所有能夠走出噪音困境的人,都是從“開始改變自己”后才走向成功的。你不敢面對的不是噪音,而是固執的自己以及不愿改變自己的懦弱。我更贊同的是那些愿意改變自己的人,敢于排除萬難去行動起來的人,敢于放下幻想去反擊的人,敢于扮演“精神失常”的人。突然有一天,我發現自己精神不正常后,精神反而好多了。
2、反擊要像一根毒針刺入對方的耳膜
前一節內容介紹了要不要反擊,這節內容主要講怎么反擊,我們以《手冊》內容作為參考。第一次反擊,我建議大家先從簡單的戰術開始起手,不要一上來就買工具,我就是屬于比較心急的這類人,一開始就想“決一勝負”,但現實是自己沒辦法把握節奏,導致反擊,也沒有起到關鍵效果。如果你有一些反擊經驗,可以靈活掌握各種戰術,發揮各種工具的優勢,就算遇到再難搞的對手,你也能游刃有余。
如果你是新手,游擊戰就夠你打幾個月了。用橡皮錘,木棍這類工具,在不固定的時間給對方來幾下,別整太多,每次三四下,以夜深人靜時最佳。游擊戰剛開始的時候,不需要等對方出現噪音你再去打,應該是你主動出擊,你打完后千萬別戀戰,打完收工,如果對方報復你,你也別給他們任何回應。沒有人會在大半夜持續報復你的,特別是有老人小孩的家庭,你只要發揮游擊戰的特點,以騷擾為主就足夠了。這樣做的目的不是殲滅所有敵人,而是讓對方感受到噪音,你要讓反擊像一根毒針刺入對方的耳膜,當他們開始厭煩這個噪音時,他們也會開始對噪音敏感,并且一定會來找你。(最近流行的低頻戰術,也適合新手,詳見手冊)
獨狼戰術和空房戰術,我認為更適合有經驗的老手。獨狼戰術更適合獨居的人,能夠充分發揮獨狼的優點,誰都會害怕一個不顧一切的人(光腳不怕穿鞋的),獨狼不需要任何第三方的輔助,唯一需要重點關注的就是對方報警。關于如何應對反擊時出現的這類突發情況,大家可以參考《手冊》內容。我作為律師可以告訴你,其實是沒有什么風險的,我自己也反擊過,我身邊也有律師同行反擊過。大家在面對警察的時候,不要傻乎乎地承認反擊就行了,大多數警察是心知肚明,只是不戳破而已。
但是如果你在使用獨狼和空房戰術時,遇到警察讓你開門,我建議你先不要急著去開門,你有權不開門,他們無權進門。但是需要事后聯系警察把這件事處理完,不能不管不顧。很多人對警察上門不管不顧,來找了幾次都不去聯系警察,最終他們還是會想盡辦法來找到你,反而讓你難堪。你只要跟警察搞好關系,反擊就已經成功一大半了。我認為并非人人都善于和警察打交道,但你應該熟悉他們的“和稀泥”手法,所以你應該引導他們“和稀泥”,而不是阻礙他們“和稀泥”。
3、戰場上沒有得到的,談判桌上也不可能得到
這一節是講反擊的結果。我們目前所掌握的數據,在反擊的案例中,有50%左右的人通過調解走向終點。我就來說說反擊后怎么談判。我們不能認為反擊后就一定能談成功,有些案例不經過調解也走向了終點,這是遇到了“容易擺平”的對手,被反擊威懾到了讓步的程度。所以能不能談成功的關鍵是對方愿意讓步到什么程度,對方的讓步程度取決于你的反擊程度和最終訴求,所以我們要把這些問題拆解開討論。
反擊到一定階段后,對方必然會來找你,找你的方式可能是通過物業、警察,或者是他們自己。你要明確他們的意圖,如果他們是來鬧事的,那你根本不用談,該報警就報警。特別要留意,有些人會故意用和解來試探你,設置陷阱讓你承認反擊,這種人來找你的目的不是跟你和解,而是為了收集證據,他們可能正在謀劃如何整你,有的人還會用法院起訴來威懾你。這些陷阱是需要你警惕的,至于那些說要起訴你的人,你就不必在意了,這種案子就算上了法庭,也是盡量讓你們去調解,你不要被對方虛張聲勢嚇到,不會有什么影響的。在對方噪音擾民和你反擊他們這兩件事上,雙方違法成本都很低,對方想要通過法律途徑解決你的反擊也是很難的,所以不必過度擔憂。
前面介紹過不承認反擊是很重要的,你不承認,警察不會拿你怎么樣,但是對方一定會把你反擊的事擴大,你不用理會這些就行了。你的反擊到了后期,對方肯定也會去排查聲源,確定聲源后他們知道是你在反擊,但是光靠自己判斷,沒人會幫他們解決的,這和你一開始的處境是一樣的。在你的反擊后期,雙方已經交惡(撕破臉),他們當然認為你是在故意報復他們,所以他們每天思考的是如何讓你停止反擊,就跟你一開始思考如何讓他們停止噪音一樣。在這種局勢下,是不可能出現和解的。唯一的契機就在反擊這個層面上,他們能不能讓步,關鍵是在你反擊的程度上,這就到了最后的大決戰時期。
千萬不要幻想溫水煮青蛙式的反擊能出現什么轉機,你不發動大決戰,對方是不會妥協的(參考二戰日本被投原子彈)。無論你在反擊前期使用什么戰術,到了反擊的后期,尤其是持久戰打了很久的情況下,對方仍然沒有任何改善的,那么就需要發動最后的決戰。如何大決戰大家還是參考《手冊》中的具體辦法,我在此不做展開。
大決戰后,對方一定會情緒爆炸,但是他們如果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會怎么做呢?換位思考一下,再斗下去對他們來說還有什么好處嗎?再去投訴還有用嗎?報警能解決嗎?能起訴嗎?抱歉,這些都沒用。你別以為他們有多厲害,第一次大決戰后,他們也許會再瘋狂一次,你只要再發動一次,他們必然會服軟,這就是為什么同一個國家會被投兩顆原子彈的原因。
到了這個階段,如果他們是真心來找你談的,那么他們絕對不會拿反擊來要挾你,因為他們必定知道不管用什么手段,你都不會妥協,你一戰到底的決心讓他們害怕,這才能迎來談判桌上的平等談判,他們才會接受你的訴求,才會真正改變。所以,戰場上沒有得到的,談判桌上也不可能得到!反擊進入持久戰后,大多數人會感到心累和疲勞,所以在持久戰中放棄了反擊的人非常多,放棄反擊的原因也很多,失去信心是最大的問題。
反擊是沒有回頭路,一旦開始就注定要迎來一場大決戰,只是時間問題。中途放棄的人,選擇搬家的更多,如果你能坦然接受現實,回歸自己的工作生活,那么我衷心祝福你,你也是走出了困境。更多的案例是不甘心搬走,明明自己可以放下了,但還是抱怨憑什么自己要搬走,甚至搬家后仍然耿耿于懷,無法開始新的生活,舊傷未愈,新傷很快就又來了。
五、尾聲
我把我想寫的內容都寫完了,非常感謝大家抽出寶貴的時間把這篇周年總結讀完。按傅老師要求,本文不設置付費可見,也不開放打賞功能,我們只想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人。安靜之家走過了五年時光,有它的不易和艱辛,在安靜之家這個網絡樹洞中還有數以萬計的人們,一個人的背后就是一個家庭,家庭的安定決定了人民的幸福指數。任何人都不該冷眼旁觀噪音問題,也許今天你是局外人,但是明天你就有可能身在其中。
作者:鹿敏
2025年1月16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