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蓋地虎,金木水火土。
大家好,我是金沐。
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動物界最膽大無畏的十個“狠角色”,江湖素有紛爭,上榜各憑本事。
喜歡的觀眾老爺麻煩點個贊支持一下。
第十位—— 烏鴉
俗話說得好:“跟著烏鴉混,三天餓九頓”……
抱歉,搞錯了。
今天要聊的烏鴉雖然不混黑幫,但它也算得上是動物界里的一大流氓。
首先要說明的是,烏鴉是世界上最聰明的鳥類之一,有研究表明,它甚至比大猩猩還要聰明,會進行推理,并且擁有超強的記憶力。
“烏鴉喝水”的故事,并非只是童話,搞不好還是紀實文學。
然而烏鴉雖然腦子好使,但脾氣稟性卻十分糟糕,完全是群喜歡找樂子的小混混。
它們經(jīng)常大搖大擺地搶奪別人的食物,作案手法十分嫻熟,很多受害者甚至都沒有意識到發(fā)生了什么……
它們還喜歡揪別人的毛,不管是什么動物的毛,揪一撮下來樂呵樂呵。
不管對方是什么兇猛的食肉猛獸,還是同樣會飛的大型猛禽,它們都敢去招惹,真正的勇士,玩的就是心跳。
不僅如此,烏鴉還喜歡騎到別人頭上,不管是啥猛獸猛禽,都得坐上去體驗一番,要不是飛行高度有限,它們高低得整駕飛機坐坐……
第九位——狒狒
在非洲,敢主動挑釁“草原一哥”——獅子的動物寥寥無幾,然而狒狒便是其中之一。
狒狒體型較大,在靈長類中僅次于猩猩屬,體長可達120厘米,尾長40至70厘米,體重可達60公斤。
它們主要分布于非洲大陸,個別種類見于阿拉伯半島。
所有的狒狒均為群居動物,它們的群成員通常都在20只以上,有著10至30平方公里左右的領(lǐng)地范圍。
狒狒有極強的領(lǐng)地意識,尤其是雄性狒狒,生性兇猛,殘忍好斗,會攻擊一切進入領(lǐng)地的動物,包括其他族群的同類。
一群野生狒狒甚至可以搏殺落單的獅子,在族群內(nèi)部,每隔幾年還會爆發(fā)內(nèi)戰(zhàn),或分群或換王,它們在這種殘酷的斗爭中做大做強,成為非洲草原不可忽視的一股惡勢力。
第八位——大鵝
沒錯,就是鐵鍋燉大鵝的大鵝。
作為農(nóng)村三霸之首的大鵝,它是無數(shù)小伙伴的童年陰影,它們聽覺敏銳,警覺性強,反應迅速,脾氣火爆,好勇斗狠,攻擊力也相當出眾。
不僅會讓狗、蛇、黃鼠狼之流退避三舍,甚至能把動物園里的老虎嚇得節(jié)節(jié)敗退。
大鵝擁有很強的領(lǐng)地意識,一旦有陌生人或動物進入它的領(lǐng)地,它便會拉開架勢,強力出擊。
即便沒人招惹它,它只要看誰不順眼,也會肆意發(fā)起攻擊。
你越是落荒而逃,它追得越兇,不狠狠地擰上幾口,不會善罷甘休。
而且大鵝特別記仇,不是揍你一頓就完事兒了,而是見你一次,揍你一次。
所以如果你被大鵝咬過一次,要盡快想辦法找人燉了它,這樣才能保證沒有后顧之憂。
第七位——食火雞
食火雞,學名鶴鴕,體形像鴕鳥,但比鴕鳥小,體高1.7-1.8米,體重約70-80公斤。是澳洲第二大鳥,世界第三大鳥類。主要分布于新幾內(nèi)亞、印度尼西亞等地。
這種巨鳥,鳴聲粗如悶雷,翅膀雖已退化,但是足長而擅長奔走。唱跳能力甚至比一些練習時長兩年半的練習生還要出色。
它們頭頂長有一個特別的角質(zhì)頭盔,堅硬的角質(zhì)頭盔能很好地保護其頭部。此外,它們還有鋒利的鳥喙,強健有力的長腿,以及長有利爪的腳趾。
三趾中最內(nèi)側(cè)腳趾有一個12厘米長,酷似匕首的長指甲,能在灌木叢中急速奔馳。
雖然食火雞生性機警,兇猛好斗,但也不會到處惹是生非,屬于“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刨他祖墳”的狠角色。
2007年,它被吉尼斯世界紀錄收錄進“世界上最危險的鳥類”。
第六位——水虎魚
水虎魚又名食人鯧,生活在南美洲奧里諾科河和亞馬遜河流域,體長不一,最大可達40厘米以上。
魚身粗胖,顎寬大,牙齒猶如剃刀,可相互扣緊。
水虎魚的食物通常是魚,但如果不能找到自己日常吃的食物,餓壞了的它們就會襲擊一切看起來能吃的活物,包括人類,甚至是它們的同伴。
水虎魚有膽量襲擊比它自身大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動物,而且還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圍剿戰(zhàn)術(shù)”。
當它們獵食時,水虎魚總是首先咬住獵物的致命部位,如眼睛或尾巴,使其失去逃生的能力,然后成群結(jié)隊地輪番發(fā)起攻擊,一個接一個地沖上前去猛咬一口,然后讓開,為后面的魚空出位置,迅速將目標化整為零,其速度之快令人嘆為觀止。
第五位—— 禿鷲
禿鷲,大型猛禽,成鳥體長一般在1.2米左右,體重為6至10公斤,翼展可達2至3米,全身羽毛呈淡黃褐色或淺土黃色,頭頸部的羽毛稀少,鳥喙呈現(xiàn)彎鉤狀。
禿鷲在世界范圍內(nèi)有廣泛分布,在我國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區(qū)。
它們主要以大型動物的尸體為食,常在開闊而較裸露的山地和平原上空翱翔,窺視動物尸體。偶爾也沿山地低空飛行,主動攻擊中小型獸類、兩棲類、爬行類和鳥類,有時也會襲擊家畜。
禿鷲為了食物無所畏懼,一旦有所發(fā)現(xiàn)就會從空中迅速降落,并且能迅速聚集數(shù)量眾多的同伴與虎豹獅子等猛獸爭搶食物。
相信有不少人對《林海雪原》中的大反派“座山雕”印象深刻,實際上,“座山雕”指的便是禿鷲。
不信你看座山雕的發(fā)型,是不是跟禿鷲幾乎一模一樣呢?
第四位—— 蛇獴
蛇獴,又稱灰獴,江湖人稱——獴哥。
蛇獴體型細長,全長約為70厘米,尾長大約占到體長的一半。
吻尖,體灰,四肢較短,每個腳有五個腳趾,爪子彎曲不會縮回。
它們身體靈活,反應極快,多棲息于熱帶叢林中,捕食小動物,亦食毒蛇,對蛇毒具強抗性。
如果說“平頭哥”——蜜獾是個莽夫選手,不管不顧一心咬死毒蛇,那蛇獴就是擁有超高技巧的戰(zhàn)士,在方寸之間閃轉(zhuǎn)騰挪,瞅準時機一擊斃命。
此外,蛇獴還是一種群居動物,它們會團隊捕獵,使用戰(zhàn)術(shù)。有的在前方吸引注意,有的不講武德,背后偷襲。
面對一群蛇獴,沒有一條毒蛇敢說自己能夠全身而退。
而且蛇獴還天性好斗,就算沒有進食欲望,見了毒蛇,還是會一擁而上,將其擊殺。
第三位—— 狼獾
狼獾,又叫貂熊、飛熊,屬于鼬科貂熊屬。
它是北極、副北極區(qū)與北半球山區(qū)的原生動物,在我國局部地區(qū)也有分布,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成年雄性狼獾體長1米左右,平均體重超過15公斤,而西伯利亞地區(qū)的狼獾,體重可達20公斤以上。
狼獾是一種體型與戰(zhàn)力極不匹配的動物,它們常常會在猞猁、灰狼,甚至是灰熊口下奪食,是個喜歡越級挑戰(zhàn)的狠角色。
光從外形來看,人們很難想象它的性情會有如此兇悍。但恰恰是這種體長1米左右的動物,它們的領(lǐng)地面積卻高達幾百平方公里,幾乎與老虎的領(lǐng)地面積相當。
它們會毫不懈怠的在領(lǐng)域里巡邏,到處嗅聞、探測、狩獵,若是遭遇對手入侵,自然免不了一場腥風血雨。
值得一提的是,《X戰(zhàn)警》中“金剛狼”這一角色的原型并非是狼,而是Wolverine——狼獾。
第二位—— 斑鬣狗
“非洲二哥”——斑鬣狗是鬣狗科里面現(xiàn)存知名度最高,體型最大,攻擊力最強的一種。
它們體長約95-160厘米,體重40-86千克,雌性個體明顯大于雄性,主要分布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廣大地區(qū),數(shù)量眾多。
斑鬣狗有著長而有力的頸部,粗壯的前肢,以及令人難以置信的強大頜骨與牙齒,幾乎可以咬碎任何骨骼,是強大而聰明的捕食者。
它們生性兇殘,攻擊力強,并擁有相當強悍的耐力,是打持久戰(zhàn)的高手,族群足以和獅群抗衡。
捕獵時,它們經(jīng)常成群出現(xiàn),可以捕食斑馬、角馬、斑羚等中大型草食動物,還經(jīng)常搶奪獅子的獵物,穩(wěn)坐非洲大草原“第二把交椅”。
第一位——蜜獾
相信大家對于大名鼎鼎的平頭哥已經(jīng)非常熟悉,它的颯爽英姿和英勇事跡在各大媒體平臺廣為流傳,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談資。
要說平頭哥的戰(zhàn)斗力,有一說一,并沒有特別離譜,它也不是狼獾與鬣狗的對手,但要比膽量,前面的九位都是弟弟。
在平頭哥的世界里,沒有“害怕”二字,掃視整個動物界,沒有它不敢打的架。
打得贏要打,打不贏也要打。別說毒蛇、鱷魚、獅子、老虎了,就算是霸王龍來了,平頭哥也敢上去崩它幾顆門牙。
“世界上最無所畏懼的動物”稱號,實至名歸。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