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高顱頂”審美爆火,越來越多人喜歡“頭包臉”效果,因為這樣看起來會顯得臉更小,更符合流行的“幼態”審美。
為了達到這種效果,各位大小美女們各顯神通,有人琢磨發型,有人上道具 (假發片),也有人為了效果持久,利用醫美手段,通過往頭皮下注射玻尿酸打造高顱頂,俗稱“打高顱頂”。
(圖源網絡)
然而,不少做了這個項目的人,最后都后悔了……
想增高顱頂卻禿了
先來說下打高顱頂的原理:
玻尿酸注射是很常見的項目,常見于水光注射,可以增加皮膚水含量,實現真正的“深層補水” (水光針);
還有一些交聯型玻尿酸產品作為填充劑,用于面部年輕化的治療,起到改善輪廓、提升面部、填充塑形的作用,簡而言之就是填哪嘭哪,在鼻子、唇部、蘋果肌等部位用的比較多。
那用在頭頂也是一樣的道理,只不過頭頂范圍大,為了達到最終呈現的效果,需要填充的劑量也得多一些,網絡上有博主現身說法,打高顱頂打了四五十支玻尿酸。
(圖源網絡)
這是什么概念呢,正常打鼻子可能也就打1-2支吧,四五十支怕是能把鼻子打成說謊后鼻子變得很長很長的匹諾曹了。
關鍵是,這位博主注射后覺得非常不適,擔心會有發炎等后果,就去把頭頂的玻尿酸融掉了,不久后卻出現明顯的斑禿。
(圖源網絡)
這還不是個例哦,小紅在網絡上至少看了不下十例因為打高顱頂而斑禿脫發的,有粉絲百萬的博主,也有普通素人。
可能會有人問,為啥打在臉上沒啥問題,打在頭頂就這么容易翻車呢?
首先是注射量的問題,想要把一個平顱頂弄成高顱頂,墊假發片都要墊幾層,更何況是填充物。
這樣大量的玻尿酸打進去,本身就會給頭皮帶來過高的張力,很容易造成局部供血不足,而局部的毛囊得不到良好的血供就會出現斑禿脫發。
其次是注射部位,在解剖角度看,頭皮由外向內可以分為五層:皮膚層、皮下結締組織層、帽狀腱膜層、腱膜下疏松結締組織層、顱骨骨膜層。
打高顱頂通常是打在帽狀腱膜下深層 (這個層次沒有毛囊),如果打錯了層次,可能會出現頭皮大面積壞死,造成不可逆的瘢痕性脫發。
而且這個項目小紅沒有找到相關的臨床研究測試和大規模的案例,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待考量,不可控風險較多。
另外費用貴,維持時間短,甚至有些良心不夠的醫生為了賣貨 (耗材),會把玻尿酸打紗布上。
總的來說,不建議大家嘗試打高顱頂的。
顱骨增高術打造高顱頂?
前面玻尿酸是注射,這個是直接掀起你的頭蓋骨來。
網傳顱頂增高術有兩種,一種是通過在頭頂打洞,注入“骨水泥”并對之進行塑形從而快速增高顱頂;
(圖源網絡)
然而骨水泥多用于關節置換術中假體跟人體骨骼間的固定,其適應癥中沒有提到增高顱頂,如果沒有明確的證據,超適應癥使用會很危險。
另一種是3d打印增高顱頂,需要切開頭皮后覆蓋或重塑顱骨。
曾經有一名女性爆料稱自己做3d打印增高顱頂手術之后,由于傷口感染情況一步步變得嚴重,不停有積液滲出,住院一個多月,結果頭上的洞越來越大,身心都因此備受折磨。
(圖源網絡)
說實話,小紅看著這些案例,心情很沉重。
健康是美麗的前提,美感是骨相皮相整體的協調,而不是只看局部,如果因為追求頭包臉、顯臉小去搞高顱頂,反而因此付出了頭皮緊繃、頭痛、脫發等代價,值得嗎?
同時,個人認為一味追求高顱頂也是一種審美畸,并且,如果高顱頂等于美,那外星人豈不是該上顏值榜top 1?
千言萬語只能匯成一句話,你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希望你能好好愛自己。
〔免責聲明〕
本文數據更新于2025年01月17日
由「皮膚科楊希川教授」原創,旨在為讀者科普
科普內容不能代替醫生診治意見,僅供參考
如有皮膚問題,請及時咨詢醫生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策劃團隊〕
策劃/編輯:吉娜 責編:Yellow 審核:李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