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山和尚是一種黑胖頭禿,青面獠牙的怪物,喜食人腦。
《子不語》記載:
一位李姓客商旅途中遭遇洪水,艱難地登山求生。水勢越來越大,他只能逃到更高的大山深處躲避。
天快黑的時候,他發現一個無人的小草屋,正好可以落腳。
晚上睡得迷迷糊糊的,聽到屋外傳來踏水之聲。起身往外一看,不禁大駭,只見一個面目猙獰的黑胖大和從水中走來,一步步逼近草屋。
客商嚇得大呼小叫,附近的山民手持火把聞聲而來,那怪物見人多勢眾,才扭頭跑進了山林。
客商忙問這怪物是啥,有山民告訴他:“這是山和尚,喜歡在大山里搜尋落單的人,吃人的腦子。”
黃大仙
黃大仙所指有二,其一是道教神仙黃初平,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多有信仰,其二指的是有一定道行的黃鼠狼。
民間關于黃皮子成精作怪的傳言頗多,什么黃鼠狼“附身”,迷人心智,使人精神錯亂、舉止異常,亦或是山林中,遭遇黃鼠狼“討封”。
“討封”的黃鼠狼往往是修煉出了一些門道,能夠模仿人的行為舉止,甚至口吐人言。
它們往往會戴個破草帽子,背著雙手,大搖大擺走到人的面前,操著尖銳的口音問道:“你看我像什么呀?”
這個時候的回答便很關鍵,要是回答“我看你像個人”或者“我看你像個大仙”,那黃皮子就得意了,搖身一變,化身妖仙。
但這畢竟有違天道,對于自身的福報甚是不利。若是日后黃仙為非作歹,那自己更是難辭其咎。
若是直接回答:“我看你跟個王八蛋似的”,那黃皮子修行多年的道行毀于一旦,難免懷恨于心,伺機報復。
對于這個難題,屏幕前的各位看官有啥高招,可以在評論區探討一二。
山蜘蛛
山蜘蛛,巨蛛,大如車輪,其絲可止血。
唐朝時期,蘇湛帶著家人仆從游覽蓬鵲山,在一處山清水秀之地露營。
忽然蘇湛看到遠處的山坡之上有個山洞,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
他覺得很是稀奇,說不準是什么仙府靈境,想去一探究竟。
他囑咐妻子仆從留在營地,他要只身前往。妻子怕出危險,出言相阻,可是蘇湛頭鐵,一意孤行。
他的妻子膽大心細,帶著仆從遠遠跟在他身后。
在蘇湛走到山洞附近時,一頭栽倒,隨后傳來一聲慘叫。
跟隨其后的眾人急忙上前查看,只見洞口是密密麻麻白森森的蛛網,有兩只車輪一般大小的蜘蛛正在蘇湛身上吐絲呢。
仆人持刀將大蜘蛛砍退,把老爺從洞口拖了回來。
仔細一看,蘇湛的腦袋已經破了個大洞,人已經氣絕身亡了。
他的妻子悲憤交加,取來火把,將蜘蛛洞付之一炬,腥臭味傳出老遠。
傒囊
山間有一種叫做傒囊的小妖怪,樣子像是小孩,看到人會伸手引誘,若將它帶離本來所在的地方,它便會死去。
根據晉代干寶所著《搜神記》中的描述,可以大膽推測,傒囊很可能是一種神秘草本植物的精魄。
人首蛇
《志異續編》云:人首蛇,粵西常有。
客商在山間行路,經常能聽到有柔媚的聲音呼喚自己的名字,這種時候切不可應,否則晚上會有人首蛇身的怪物前來索命。
山間的客棧老板,每逢客至,都會問道:“今日路上有人喚否?”
答曰無有則已。
如有,客棧老板就會拿出一個小木匣,讓那人放到自己枕頭下面。
午夜時分,人首蛇破窗而入,欲要害人。
客人枕下的木盒嗡嗡作響,似有風雨之聲。
客人急忙打開匣子,只見一道金光閃過,直沖人首蛇怪。
那怪苦苦掙扎,終究難逃一死。
問了老板才知道,木匣里裝的是一條“飛蜈蚣”,又名“葛仙蜂”,能制此蛇怪。否則雖萬里之外,亦無他術以避之。
猳國
這是一種形似猿猴的妖怪,棲身于川蜀地區的山林之中。
它們走路的姿勢跟人一樣,擅長奔跑,通常會搶劫經過山林的女人,尤其是美女。
“猳國”能以體味分辨男女,若是男人,它們絕不會搶奪。那是因為女人可以做它的妻子,為它生兒育女。它會留下女人,直到生下孩子之后才讓她回家。
據說生下孩子之后,母子方可一起回家,但如果母親不養育孩子,就會死去。
因此,每個女人都是戒慎戒懼地將小孩養育長大。
小孩長大之后,跟普通人并無差異。 這也就是說,妖怪的小孩早已混雜生活在人類之中。
狐仙
在我國眾多的妖怪傳說中,狐仙占據著相當大的比重。
在《聊齋志異》當中,便有八十多篇描寫狐仙的篇目。
《玄中記》提到:“狐五十歲,能變化為婦人,百歲為美女,為神巫,能知千里外事。善蠱魅,使人迷惑失智。千歲即與天通,為天狐。”
狐貍在先秦兩漢的地位最為尊崇,與龍、麒麟、鳳凰一起并列四大祥瑞之一。
漢代以后,狐妖作為祥瑞的地位急劇下降,后來甚至成了著名的淫妖,至今仍未翻身。
不管名聲如何, 狐妖在民間的人氣還是很高的。
有的地區還有狐仙信仰,以乞求狐仙保佑地方風調雨順,家中富足安康。
民間也多有“狐仙下馬”的說法,即指七竅全開之人被狐仙附身后,可預測兇吉。正所謂“在深山修真養性,出古洞四海揚名”……
山魈
山魈,傳說是深山老林中的一種怪物,人面猴身,身長體黑,力大無窮。
它們跑得比豹子還快,可徒手撕裂虎豹,乃是山中霸王,壽命非常長,且能夠變化,被人視為妖怪。
在眾多古籍中,都有關于山魈的記載。
《山海經·海內經卷》
南方有贛巨人,人面長臂,黑身有毛,反踵,見人笑亦笑,脣蔽其面,因即逃也。
《述異記》
山魈知人姓名,則能中傷人,并能變形。
《南唐記》
山間有木客,形骸皆人也,但鳥爪耳。謂之山魈,亦曰山臊。
《子不語》中還記載了一則山魈大鬧中秋酒會的故事,眾人手持棍棒圍毆山魈,把它打成了一個肉團,將其綁在大柱子上。
結果山魈趁夜間無人,變化身形,悄悄溜走了……
人參娃娃
自古以來,民間就有很多關于人參的神秘傳說,最為稀奇有趣的,莫過于人參娃娃。
相傳人參娃娃偶爾會出現在深山老林之中,大概兩三歲孩童的模樣,穿著個紅肚兜,活潑可愛,喜歡惡作劇,捉弄人。
有經驗的放山人遇到人參娃娃后,會不動聲色的陪他戲嬉打鬧,趁其不備,在他身上套上一節紅繩,然后出其不意的大喊一聲——“棒槌!”
人參娃娃受驚逃走,放山人緊隨其后,在人參娃娃消失之處,往往會發現一株拴著紅繩的極品老山參……
白猿
相傳白猿是山林之中極具靈智的長臂猿猴,渾身長滿白毛,長達數寸。
它們善使棍棒,能舞劍器,甚至能在竹簡上刻字,只是人不能識。
在很多文學典籍中,都提到過白猿的典故。
比如《淮南子》說到:“楚王有白猿,王自射之”;
《吳越春秋》中,也提到了一位名叫“袁公”的武林高手,飛上樹后,變為白猿。
李白的詩中也多次提到了白猿的劍術。
《封神演義》中的袁洪,是精通玄門功法的白猿成精,本領比起二郎神來也是不遑多讓。
《平妖傳》中的通臂白猿,法力高深,神通廣大。
當然還有金庸先生《倚天屠龍記》中的那只白猿。
張無忌遇到白猿之時,那猿已經死掉了,可它的腹膛之中,卻藏著一本天下絕學《九陽真經》……
精怪之談,不可迷信。
文章到此,謝謝大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