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的各種技術協(xié)議的組織,基本上每個都要面對命名混亂的問題,比如HDMI組織、DP組織等等,也包括我們用得最多的USB,各種命名方式都讓人眼花繚亂,不知道怎么分。拿USB舉例,有USB 3.2 Gen 1、USB 3.2 Gen 2、USB 3.2 Gen 2×2等等,實在讓人手足無措,不知道到底是個啥性能,也不知道應該買對應的啥線材。
但現(xiàn)在情況出現(xiàn)了轉機,據(jù)悉USB-IF近日推出了全新的USB標識系統(tǒng),旨在簡化復雜的命名規(guī)則,讓用戶更容易識別USB設備的性能和功能。簡單來說,用戶不用考慮自己的接口和線纜是什么型號名稱了,因為對應的性能和傳輸速率都會直接標注在線材和接口上。簡單來說,在設備端的接口上,新標識將直接顯示設備的傳輸速度,例如,USB4可能會標有“USB 80Gbps”,表示其傳輸速度高達每秒80 Gbps。
其他設備和接口也以此類推,比如較低一級的設備可能會標有“USB 40Gbps”,較舊的USB規(guī)格也會采用類似的標識,如“USB 20Gbps”用于USB 3.2 Gen 2×2設備,“USB 10Gbps”用于USB 3.2 Gen 2設備。最低貌似是USB 5Gbps,其實就是最早的藍色USB 3.0接口了。而低于5Gbps的USB接口,比如USB 2.0就沒有相應的標識了。
此外線纜和接口不同,接口只需要標識出速度,而線纜上除了速度之外,還要標識出充電性能,每種傳輸速度的線線纜都有240W和60W兩種充電速度,當然也有速度達不到USB 3.0以上,但充電速度足夠快的(國內這種線還比較常見),那直接標出充電速度即可。目前已經有一些廠商在自己的線纜上開始進行標識了。
不過到底什么時候這些標識才能成為標配,現(xiàn)在還不好說,畢竟這個規(guī)矩剛出來,不是每個廠商都愿意去遵守的,線纜其實還好,以后搞一個認證就可以了,但是接口端這個設備太多,可能不是每個廠商都要去做的。目前據(jù)說一些筆記本會開始標注自己USB接口的速度,據(jù)悉戴爾已經開始進行標識了,估計其他品牌也會跟上。
這對用戶來說當然是一個好事,但我們還是那句話,不見得每個設備都要這樣去做一番標注,比如像主板、電視等設備,很可能沒有地方給你貼標識,廠商愿意不愿意在包裝上注明也是一個疑問,更多我們覺得還是在PC相關的產品上會看到這些標識,比如小主機或者筆記本。倒是買線材以后更方便了,要買什么線材只需要看接口部分的標識即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