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花花 編輯 | 先聲編輯部???
從胚胎期就熱搜不斷的《一路繁花》剛開播,就展示了腥風血雨體質。
劉曉慶、倪萍、蔡明、陳嵐(下稱向太)、李小冉,幾個“建國以來最有種”的女人湊在一起,人均小嘴淬了毒,節目效果拉滿的同時也貢獻了不少修羅場名場面,創造了“魚門”。
自播出起,網友已經為“劉曉慶和李小冉到底誰對誰錯”辯論了好幾天,李小冉從白蓮花爆改成虐待老人的黑蓮花,劉曉慶也從慶奶榮升慶帝,夾縫中生存的向太疑似“魚門”事件幕后黑手。
僅僅從一期節目和衍生物料里,網友們抽絲剝繭試圖還原真相,仿佛在跟節目組上演一出懸疑劇本殺,隨時帶入新辯題,隨時變換新隊伍。
誰說內娛沒有好的懸疑作品,旅行綜藝就值得編劇取取經。
01 反轉再反轉
旅行綜藝的一大特點,就是沒有矛盾也要制造矛盾。《一路繁花》的第一個矛盾點來源于行李超重。
旅行一開始,7個嘉賓行李超重150公斤,超重費補了6900塊,這讓本來還算富裕的旅行經費變得捉襟見肘。據網友不完全統計,蔡明1個箱子,劉曉慶兩個箱子,賀峻霖4個箱子,其余幾人各帶了3個箱子。
正是因為這幾個箱子,引發了李小冉和劉曉慶幾輪明槍暗箭。
飛機落地已是下午兩點,眾人圍繞吃不吃飯展開激烈辯論。李小冉為了省錢想讓大家只吃一頓飯,劉曉慶主張晚飯可以晚一點,而且吃魚不會胖,李小冉堅持一天吃一頓飯足夠了,最終少數服從多數,大家選擇一起去吃汽鍋魚。
到了飯桌上,慶奶展示出了超絕飯張力,胃口出奇得好,準備再加一條魚的時候遭到了李小冉的阻攔,劉曉慶毫不猶豫地再次強調需求:“我一點都不夠,我一個人都還能吃一條魚。”
慶奶還真不是斗氣,她一個人把一整條魚都吃完了,連魚頭都沒放過,惹得李小冉頻頻掛臉。大部分網友站在劉曉慶這邊,“吃條魚怎么了,70多歲正是長身體的年紀”。
到了晚上,新一輪的爭斗還是因為行李。
因為不想行李再次超重,張薔找了朋友開車送行李,沒想到行李被送到了別的酒店,兩個最小的弟弟牛在在和賀峻霖自發出門找行李,再負責搬到樓上來。
等男孩們出門干活,向太開始心疼人:“我好內疚哦,都是他們來做苦力。”這個時候李小冉突然爆發,直接表達了對劉曉慶的不滿。她認為劉曉慶沒有做到領隊的責任,讓兩個男孩子太累了,劉曉慶則認為這是給兩個年輕人表現的機會,對他們更好。
李小冉慷慨激昂:“你有沒有想過,我們都在義務幫忙!”劉曉慶平靜地回答:“我也是義務的啊。”
至此李小冉和劉曉慶的幾輪紛爭已經結束,網友們也各自站隊。很快網友們琢磨出一個重點:行李最多、挑起這場大戰的向太隱身了,被當槍使的李小冉成了眾矢之的。
只是第一期節目就為網友創造無限大的解讀空間,從嘉賓微表情到人生過往,網友恨不得捋得比當事人都清楚。
02 嘉賓人設的迭代
嘉賓人設一直是真人秀的重中之重,最早的節目里還能看出嘉賓的固定人設擔當,最近的真人秀里不僅是全員活人,而且已經發展到“不可控”的程度。
比如節目組和嘉賓精心編寫的“劇本”已經不奏效了,無趣就是無趣,努力型比不上天賦型。
像《再見愛人3》里的楊子和麥琳,楊子這一接節目里變換了好幾個人設,從抽象圣體到深情男人再到可憐老頭,他恨不得每句話都是奔著熱搜去的。但麥琳一出,楊子的風頭迅速被蓋過,因為麥琳沒有固定人設,她處于渾然天成的混沌狀態,演出來的人設往往有跡可循,而像麥琳這樣的天生綜藝圣體,反倒怎么也猜不透。
《一路繁花》的嘉賓們就符合這種反差和不可控,讓觀眾猜不到下一步的反應,或者說是因為嘉賓本身足夠“奇葩”,反倒要跳脫出固有的節目效果,就像李小冉和劉曉慶人設產生顛倒的效果。
開播前,李小冉是脆弱的白蓮花,網友對她的期許是活著回來就行,她更符合當代年輕人對于底層打工人的設想,劉曉慶則是大女主,應該比較專制強勢,像有代溝的上司。
沒想到播出之后卻大不相同,李小冉成了咄咄逼人、不講情面的大領導,而慶奶則成了四兩撥千斤的傻白甜,從不倚老賣老,甚至成了不少年輕人的精神領袖。
向太目前的人設有點復雜,她在節目里明哲保身,反倒沒有平時那么語出驚人,在節目外她倒是搞起了“背刺”。
她在直播里爆料,說錄制當晚,李小冉教訓了劉曉慶十分鐘,慶奶最后舉手投降說:“你這小丫頭,噼里啪啦了十分鐘,我插針都插不進去。”最后,向太美美收獲一波直播間流量,繼續開啟帶貨事業。
蔡明、倪萍、張薔在第一期節目里充當氣氛組,蔡明、倪萍隨時隨地上演脫口秀和相聲,再順便傳播點人性溫暖,給節目上上價值。
兩位年輕人牛在在和賀峻霖估計也不敢出什么幺蛾子,畢竟他們的人設編的再奇葩應該也敵不過幾位“奶奶”的天賦異稟。
03 綜藝進入全自動時代
與一些爆劇走紅模式類似,內娛綜藝也進入到了全自動時代。
觀眾們已經很熟悉這套自動化流程了,以綜藝正片為主,再輔以各種扒出來的、爆出來的衍生課件,再蹲蹲角落里隨即掉落的花絮和采訪,360度全方位分析之后,觀眾自發就走完了全程。
節目只要給個足夠精彩的框架和噱頭,觀眾自會腦補和帶入。像“花學”“麥學”的討論程度和范疇已經遠遠超于節目本身。
以“麥學”為例,網友對麥琳的討論貫穿整季《再見愛人4》,心理學家、社會學家、性別學家、行為學家、微表情專家……不同身份的人從不同視角對麥琳和李行亮的婚姻進行全方位的分析。
從同情到吐槽到不屑再到共情,觀眾的觀點是在不斷搖擺的,化身辯手,不斷強調自己的觀點并試圖說服其他人,試圖站在上帝視角進行解讀。不斷更新的節目仿佛佐證他們的觀點的新論點,亦或是一樁“懸案”的新線索。
李小冉和劉曉慶的“魚門”也是如此,從一條魚背后反映的是不同的為人處世。網友站隊一部分是為了自己喜歡的明星,更多的是站自己觀點,代入感非常強,它代表了社交里的小團體現象、職場上的豬隊友現象等當下年輕人關注的問題。
而這種討論的結果,有時候已經超越了節目素材。
比如麥琳和李行亮最終恩恩愛愛,沒有選擇離婚,但網友還是在分析倆人應該離婚的N個理由。雖然目前看李小冉和劉曉慶紛爭不斷,但后續節目路透里李小冉靠在劉曉慶身上,舉止非常親密,但這也并不妨礙網友列出的不喜歡李小冉的N個“罪狀”。
對于當下的輿論環境來說,一個節目只要能激起網友辯論欲望,至少就成功一半了。
《一路繁花》這幾位“鐵血老奶”顯然是話題寶庫,畢竟這幾個沒一個可控,不僅是內娛活人,更是內娛狠人。除了有爭議的話題之外,能讓觀眾討論一些成熟女性的智慧和互助,或許也是《一路繁花》可以考慮的方向。
*本文圖源網絡,如侵權聯系刪改
排版 | A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