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5年,杭州持續出圈。昨天,宇樹科技發布人形機器人Unitree G1最新升級視頻。原本笨拙的它現在已經可以順滑行走,還能一路小跑。
打開杭州地圖,如果你將包括宇樹科技在內,去年屢屢刷屏全球、被稱為“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的“杭州六小龍”一一進行標注,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將它們兩兩相連,剛好把西湖捧在手心里。
制圖 高薇
作為全國第一個免費開放的5A級景區,這一汪湖水是杭州開放、共享、包容、創新的最佳代言。以它為核心,整座城市的科技和人文、現代和傳統、自然和商業彼此交融,相得益彰。
西湖之水滋養著這方創業熱土,更激發了深植于此的創新基因。這些年來,杭州憑借深厚的文化底蘊與蓬勃的數字經濟活力,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的創業者;政府密集出臺的各種政策,讓更多初創公司得以輕裝上陣、一展拳腳。
“小龍們”聚集的余杭區、西湖區、高新區(濱江)、拱墅區……始終如一地呵護著青年人才和創新企業,讓無數靈光乍現的創意“火花”,匯聚成創新創業的燎原“烈焰”。
余杭:夢想總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2013年1月,當時還是阿里巴巴M工作室負責人的祝明銘發了一條朋友圈:“最近,自己想出資找一些朋友做一個類似谷歌眼鏡的東西,完全個人愛好,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積累,有相關知識或經驗的朋友嗎?請各位大俠幫忙介紹,如果能做出來一定和朋友們分享。”
一年后,祝明銘從阿里最神秘的部門離職,在距離阿里西溪園區七八公里的地方,創辦了Rokid。
此時,阿里巴巴西溪園區(淘寶城)一期剛落成不久,1.2萬名阿里年輕人搬進了未來科技城,這里也成為很多年輕人夢想開始的地方。
夢想總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余杭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杭州這座城市的精神:有夢想、肯努力,每個人都有機會成功。
從2013年阿里巴巴西溪園區一期啟用到如今,余杭這片土地不僅聚集了阿里巴巴、同花順、中電海康、字節跳動、釘釘、菜鳥等行業頭部企業,也成為像祝明銘一樣的年輕人實現夢想的福地。
僅僅10年后,“沒有任何行業積累”的祝明銘,拿下了國內AR行業中游終端硬件設備廠商的綜合實力榜第一。
政府也表示出了最大的誠意,他們把自己定位為服務創業者的“小二”。
2018年,一支政府考察團從美國波士頓的一個地下室里,將哈佛大學腦科學中心博士生、神經科學和腦機接口領域專家韓璧丞請到了杭州。幾年后,從智能仿生手起家的“強腦科技”在2022年實現全球首個便攜式高精度腦機接口產品10萬臺量產,并突破了消費級腦機接口設備的工程和技術難題。
根據杭州未來科技城(海創園)的統計,目前杭州未來科技城注冊企業數突破5萬家,形成了以數字經濟為核心,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科技金融等產業快速發展的產業格局。
從未來科技城、夢想小鎮、人工智能小鎮、南湖未來科技園,沿著余杭一路往東和西延伸的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上,已經落戶了全省唯一的國家實驗室,集聚了兩個國家大科學裝置、17個全國重點實驗室和5家省實驗室,坐擁浙江大學、西湖大學等一批高校資源,落地了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南湖腦機交叉研究院、浙大量子研究院、人形機器人產業創新中心等平臺載體。
圖片來源: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管理委員會公眾號
西湖區:坐擁“雙西”,也是創新創業的福地
1999年,馬云在位于西湖區的湖畔花園16幢1單元202室創辦阿里巴巴;1年后,公司搬遷至開車不到15分鐘的華星科技大廈。彼時,沒人能料到這家18人的小公司,有朝一日會成為全球互聯網巨頭。
多年后,當人們再次凝望這片土地才發現,它不僅風景秀美,坐擁西湖、西溪“雙西”勝景,更是創新創業的福地。
華星科技大廈所在的文三數字生活街區,曾是與中關村、華強北齊名的電子一條街。千禧年后,創業熱潮涌動。東方通信、阿里巴巴、浙大網新、信雅達……從這里走出去的上市企業總市值,曾經占到全杭州的一半。
攝影 肖寬
為了打造“青年留杭第一站”,去年6月,西湖區發布《西湖區青年人才十條》,提供實習津貼、科研補助、成長陪跑、產業支撐、安心生活等政策“禮包”,吸引了諸多追夢的年輕人為人生第一桶金拼搏。
從西湖出發一路向南,便到了錢塘江畔轉塘街道,因孕育《黑神話:悟空》而名聲大噪的藝創小鎮就坐落于此。這里聚集著追光動畫、時光坐標等3000多家文創企業,產出了《長安三萬里》《白蛇:浮生》等有口皆碑的動畫電影。
藝創小鎮的成功離不開浙江“特色小鎮”模式的催化,以及杭州市、西湖區的政策支持。2022年11月,杭州推出動漫游戲和電競產業第六輪支持政策,每年劃撥1億元專項資金助推產業高質量發展;去年3月,西湖區文創大會發布“文化產業大禮包”,對優質文創人才項目給予最高1000萬元創業啟動資金資助。
4公里外的云棲小鎮,在10年間匯聚起以云計算、大數據為核心的產業生態,成為西湖區“雙創”探索的代表。它的成長,也彰顯著西湖區打造特色創新創業平臺的成果。
剛過去的2024年,西湖區還啟動建設“科創五環”——環紫金港創新生態圈、環老和山創新創業圈、環云棲創新生態圈、環之江文化創新圈、環小和山創新創業圈,環環相扣,推動優質科技成果轉化。
高新區(濱江):加快建設“創新濱江”
出西湖風景區,沿著滿覺隴路、虎跑路,穿過錢塘江大橋,經由江南大道、彩虹快速路,便到了濱江區峰達產業園的宇樹科技。這兩年,這家科技公司因旗下的人形機器人和機器狗而立于全球聚光燈下。
這正是高新區(濱江)打造機器人產業全鏈條的一個生動縮影。在這里,從上游的芯片和關鍵零部件,到中游的機器人整機制造,再到下游的機器人系統集成,都培育出了不少優勢企業。
1990年3月,浙江省政府批準成立杭州高新區,12年后,它與1996年底成立的濱江區合二為一。自此,杭州高新區(濱江)走上了一條科技創新+機制創新的“雙創新”之路。
在安防領域,占據全國半壁江山的三大巨頭公司“海大宇”(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宇視科技)皆來自濱江。這里還有以阿里、網易為代表的電子商務產業集群,以創業慧康、和仁科技為代表的智慧醫療產業集群,以安恒信息、迪普科技為代表的網絡信息安全產業集群……
千億產業集群的崛起,離不開人才的會聚。2024年,恰逢高新區(濱江)發布“5050”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政策15周年,升級后的新一輪“5050”政策項目,認定方式更多元、政策兌現速度更快、扶持維度更廣,提供七大維度、最高2000萬元的扶持。
去年,高新區(濱江)發布《杭州高新區(濱江)加快建設環大科學裝置創新生態圈行動方案(2024-2028年)》,規劃以國際零磁科學谷為核心的策源區,聚焦零磁醫學、量子信息、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全力構建“科學-技術-產業”創新生態新面貌。
圖片來源:濱江發布
2025年剛開了個頭,高新區(濱江)便召開“加快建設創新濱江”主題新聞發布會和科技創新大會,全面吹響奮進2025、加快建設創新濱江的沖鋒號。更多科技企業、創業公司,將在錢塘江南岸書寫新質生產力的“濱江故事”。
拱墅區:千年大運河和繁華武林門外的數字經濟
說起拱墅區,很多人會想到千年大運河、繁華武林門。這里是很多杭州人買買買的地方,擁有武林、運河、和平、新天地等四大核心商圈的拱墅區,也被稱為浙江商貿第一區,其中武林商圈入選首批國家級智慧商圈。
除了商貿,拱墅區也是金融機構和產業扎堆的地方,62家省級以上金融機構把總部放在了這里。依托運河財富小鎮、匯金國際、武林金融集聚區等平臺,2023年金融業增加值671.8億元,總量居全市第一。
這或許也是梁文鋒他們將幻方量化放到匯金國際的關鍵原因。2016年,他們在量化交易里融入了AI,與新一輪人工智能浪潮來了一次雙向奔赴,這才有了DeepSeek的一鳴驚人。
除了傳統商貿和金融,拱墅區也是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的重要延伸段,承接著大走廊上追求夢想的年輕人。
2011年,黃曉煌和陳航這兩位曾經的浙大校友,從硅谷回到杭州,在余杭塘路的矩陣國際,成立了一家名叫群核科技的公司。作為一家空間智能企業,群核科技目前擁有全球最大的室內場景認知深度學習數據集。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6月18日,備受關注的文一路(紫金港立交-荊長路)提升改造完畢,實現了從余杭到市區、機場、火車東站等方向的全城“快速路直達”。其中一個從東往西的隧道口,就位于匯金國際前方。
隨著杭州繞城范圍內“四縱五橫”快速路網的斷點全部打通,讓這座城市的創業創新資源進一步流動起來,在飛馳中煥發活力。
文 | 童蔚 沈積慧
VIEW MORE
@杭州四小龍:閃耀的”東方神秘力量“ >>
@藏在”山里“的機器人基地 >>
@一群浙大博士正在攻占各大直播間 >>
@”大模型界的拼多多“要刺破英偉達泡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