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6年,后金大汗皇太極正式稱帝,國號也從后金改為了“清”,雖然正式稱帝,但是皇太極希望周邊國家和部落能對承認自己,于是他將目標看向了距離自己不遠的朝鮮。
這時候朝鮮王朝和明朝是臣子關系,所以在得知皇太極這貨稱帝后,肯定不會給皇太極慶賀,皇太極也知道朝鮮王朝可能不會派人來,于是派人去朝鮮王朝邀請國王派使者來參加自己的慶典,朝鮮王朝作為大明最忠誠的臣子,毫無疑問拒絕了皇太極的要求。朝鮮的舉動引起了皇太極的極度不滿,決定親自率軍攻打朝鮮半島,教訓李氏王朝,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力量。
皇太極稱帝前,東北亞地區以明朝為中心的藩屬體系,在這些藩屬中,朝鮮王朝毫無疑問位列頭把交椅,由于朝鮮王朝在東北亞擁有很高地位,不要看朝鮮王僅和郡王同等,可實際上他們享有親王冠冕,受到明朝格外優待。
尤其是萬歷期間,日寇入侵朝鮮半島,明朝傾其所有拯救朝鮮,在明朝的幫助下,日寇的圖謀失敗,朝鮮王朝得以續存,明朝也因為馳援朝鮮,讓自己元氣大傷,明朝的舉動深深感動朝鮮,所以在任何事情上,都站在朝鮮一邊。
可隨著東北女真興起,大明王朝衰落,朝鮮王朝進退兩難,可就算如此,朝鮮王朝內部多數人還是親近明朝,將女真視為蠻夷。
由于明朝對自己有再造之恩,所以在明朝和后金干仗的時候,朝鮮王朝也十分賣力支持明朝,給后金王朝造成了一定麻煩,可隨著時間推移,朝鮮王朝感覺到了一絲不對勁,就是明朝在遼東的經營,對自己的利益造成了一定影響。
期間,朝鮮國內發生了仁祖反正事件,這起事件導致親近后金的光海君被廢,光海君被廢后,仁祖采取了全面倒向明朝政策,面對后金的強勢,朝鮮王朝國策就是幫助明朝對付后金,這也為丁卯之役埋下了伏筆。
期間,努爾哈赤派出自己侄子阿敏率軍進攻朝鮮,希望能迫使朝鮮和自己建立兄弟之邦,同時開放邊界貿易,阿敏率部攻入朝鮮半島后,很快取得了不錯的戰績,朝鮮王朝在沒辦法的情況下,答應了后金要求。
然而這僅是表面,實際上朝鮮王朝對于后金的一切動作,僅限于表面,暗地里依舊幫助明朝在遼東對付后金。
努爾哈赤嘎后,皇太極成為了后金老大,成為后金老大后,皇太極改變了老爹努爾哈赤的一切政策,很快后金綜合國力得到了飛速提升,拿下了漠南蒙古逐步,并于1636年稱帝,這時候皇太極也有了想法,就是和中原王朝一樣,建立屬于大清的藩屬體系。
這時候,皇太極想到了明朝忠實小弟朝鮮王朝,希望能將他收為自己小弟,可他也知道,朝鮮王朝這個小弟很不老實,決定先去敲打下朝鮮王朝,于是他派人到朝鮮,要求朝鮮王朝參加自己登基大典。
朝鮮王朝毫無疑問拒絕了皇太極的要求,便對皇太極使者進行了訓斥,朝鮮王朝的舉動,引起了皇太極強烈不滿,于是對朝鮮王朝擺上了臺面。
隨后三萬多清軍鐵騎對朝鮮王朝發動了進攻,經過一番殘酷的交鋒后,朝鮮王朝十多萬大軍全面潰敗,清軍很快取得了丙子之役全面勝利。
朝鮮仁祖也在無可奈何之下,穿著藍袍在漢江邊對皇太極行了三拜九叩大禮,從此以后朝鮮王朝成為了大清的藩屬,這種情況一下子持續到了清末。
從原來的兄弟之國,變成了父子之國,這讓朝鮮王朝上下很是不滿,可就算如此,他們也不敢在明面上造次,畢竟清軍的戰斗力讓自己確實惹不起,既然惹不起那就當小弟。
可實際上,朝鮮王朝上下始終看不起滿清,始終將滿清視為蠻夷,清帝被氣稱之為胡帝,始終使用明朝年號,而不是使用清朝年號。
丙子之役后,明朝在遼東戰略全面失敗,清朝對明朝京畿進行了全面包圍。
丙子之役讓朝鮮付出了慘重代價,主力部隊全軍覆滅,同時導致朝鮮有幾十萬人清軍俘虜,導致經濟受到了巨大壓力,而且清朝要求朝鮮王朝支付贖金和歲幣,這兩項政策讓朝鮮王朝經濟壓力增加,清朝的經濟受到了相當大的好處。
雖然朝鮮王朝上下對清朝不滿,始終使崇禎年號,但是由于實力上不濟,所以他們表面上臣服,實際上就是各種不服,由于對清朝不服,讓朝鮮內部始終希望能幫助明朝對付清朝,產生了北伐之論。
這種思想,也讓朝鮮王朝內部產生了巨大的矛盾,而這也導致了朝鮮王朝內部的混亂,這種混亂也導致了朝鮮王朝內部的混亂。
對此,你們有什么想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