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最受現代人歡迎的生活方式,是什么嗎?
最近,刷到小紅書《2024“新生活方式”研究報告》,“輕生活”以月均高達千萬級的互動量,成為當代人最理想的生活方式。
來源:千瓜數據
所謂“輕生活”,講究的是把生活簡化到不能再簡化的境界。
它不僅包括物質上的斷舍離,更是一個人由內至外,全方位的解壓和放松。
如今,人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但追求的精神生活,卻越來越簡單。
很多人都渴望從紛繁的瑣事中抽身,給內心減負,讓煩惱清零。
作家馮驥才曾說:
新年是檢討和許愿的節日,讓營營役役了三百多天的自己重整生活。
時值年初,不妨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給生活做減法。
在精神上低配,才能在心態上高配,以怡然自洽的姿態,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刷到過一張由DT財經發布的比例圖。
在被詢問“更愿意為商品的什么特質多花錢”時,無論80后、90后還是00后,都達成了高度統一——
為產品質量買單。
如今賺錢不易,人們的消費態度也越來越慎重。
不再像前幾年那樣,花錢大手大腳,而是紛紛降低物欲,追求一種高質價比的生活。
小紅書博主@米萊的精簡生活,便是其一。
米萊曾經也是“買買買”族的一員,每月的工資,幾乎有一半花在外賣奶茶上。
她還喜歡買衣服,常常每入手一件衣服,就要買褲子來配;有了新褲子,又要買鞋來配……
直到家里的東西越來越多,花唄欠了一大堆債,米萊才痛下決心要改變。
一開始,她嘗試“衣服斷舍離”。
凡是2年內沒穿過的衣服,她都扔到了小區回收箱。
保留下來的,都是百搭基礎款,隨時隨地就能穿出門,省時省心。
堅持一段時間后,米萊漸漸擺脫了停不下來的購物欲。
于是,她嘗試把“極簡心態”應用到了生活的其他方面:
吃飯上,她減少了點外賣的次數,每周末提前采購好一周的肉蛋蔬菜,消費降低的同時,還營養衛生;
護膚上,她不再盲目跟風買大牌,而是選擇平價護膚品,平時少熬夜,皮膚反而比以前更好;
娛樂上,她也漸漸戒掉了幾年前對打卡網紅地、購物、組局打游戲的狂熱,愛上了騎行、逛公園……
如今,米萊已經堅持過了兩年的極簡生活。
擺脫了消費欲的裹挾,她覺得心態上著實輕松了不少。
很多人總以為,極簡生活,意味著摳摳搜搜,把一分錢掰成兩半花。
但真正的極簡,不是盲目省錢,而是減少不必要的消費,把錢花在自己真正的需要上。
富足的人生,并不需要太多的外在物質加持。
用有限的花銷,依然能享受到生活的品質。
如果,你也有沖動消費的習慣,不妨在下單前多問問自己:
我真的需要它嗎?它有平替嗎?買它真的不會閑置嗎?
與其每天花幾十塊錢喝奶茶,不如改成吃新鮮水果,健康又省錢;
與其在直播間買一堆不需要的化妝品,不如先想想,上次買的有沒有沒用完?
學會刪繁就簡,控制消費欲,才能擺脫物質匱乏的焦慮,在浮躁的時代,擁有真正的松弛感。
最近,山東青島一對擺地攤的夫妻,引發了全網關注。
兩人都是博士,也都有體面的工作,可每天下班后,卻在街邊賣發卡、零食賺錢。
有人質疑夫妻倆大材小用,但看到他們的收入后,都紛紛住了嘴——
光擺攤,兩人每月賺的外快都有3萬以上。
面對采訪,夫妻倆說:
不管什么學歷,掙到錢才是最重要的。 不管什么事情,只要你想干,就不要害怕失敗!
如今大環境不好,謀生面前,面子不過是自縛的枷鎖。
放不下身段,就掙不到錢;過分執著體面,就嘗不到生活的甜。
想要讓日子越過越有奔頭,就得踏實工作,埋頭賺錢。
前段時間,TVB演員戴耀明去餐廳打工的新聞,看得人感慨萬千。
戴耀明以前是TVB金牌演員,出演過《溏心風暴》、《金枝欲孽》等知名影視劇。
可如今的他,卻在餐館里倒垃圾、刷盤子、沖飲料,每天忙得像轉個不停的陀螺。
新聞爆出后,有不少記者前來采訪戴耀明。
戴耀明也不掩飾,大大方方地表示:
做演員不穩定,想留條后路給自己。 人生的筆記本,看你自己想寫什么,又不是偷,又不是搶,過好自己就可以了。
我想,如果有得選,誰不希望工作光鮮,活得體面?
但在談面子之前,人應當先掂量自己的經濟實力。
手頭有足夠的余錢,才不必擔心失一次業就讓自己入不敷出,不必擔心一場意外就把生活壓垮,不必擔心供不起房貸,不必每次交物業燃氣費,都心疼得像大出血……
成年人的從容和自由,都是要用錢來養的。
只要不昧著良心賺錢,不賺有違社會公德的錢,即便做保安、送外賣,又有什么可丟人的?
中年以后最大的覺悟,就是不管工作體不體面,先干起來再說。
等錢包漸漸鼓起來,你就會發現:面子,看似放下了,生活卻在一步步往上走。
人到中年,難免會對外界有著各種各樣的期待:
希望伴侶能無微不至地體貼自己;希望孩子爭氣,能考上好的大學;希望上司賞識自己、升職順利……
可越是滿懷期待,就越容易失望而返。
熱播綜藝《再見愛人》里的麥琳,便是如此。
節目上,麥琳有很多次失態,都是因為丈夫李行亮的做法,不符合她內心的期待。
李行亮千里迢迢給她買青團,她大失所望,原因是她第一口沒吃到喜歡的口味;
李行亮給她精心準備各種禮物,她不滿足,因為她最想要的其實是包包;
李行亮告訴她,如果想喝咖啡可以到房間拿,她卻把對方數落一番,原因是她想喝的是超市里的咖啡……
在畫像環節里,麥琳覺得自己的畫像太丑,用大笑來掩飾失落。
李行亮問她是不是不開心,麥琳卻謊稱自己只是累了。
可等李行亮回房間休息后,麥琳又開始責怪李行亮不關心自己,言語中滿滿的委屈感。
幾次三番下來,不僅李行亮感到窒息,麥琳自己也內耗無比。
生活不會事事如你所愿,也沒有人天生該把你的感受放在優先級。
凡事期待過高,注定很難得到理想的回報。
最近,網上流行一種特別絕的心態:“我不要了。”
當你特別糾結于別人的反應,或者某些事情的結果,不妨告訴自己:我不要了。
比如,你希望老公細致入微,能時刻讀懂你的心,可老公常常不解風情。
那算了,以后你想要什么,不妨直接了當地告訴他。
比如,你希望每次工作都能在預定時間里完成,但有時會碰到難纏的客戶,要反復改方案。
那算了,放下準時完成工作的執念,按客戶的意見執行就好。
“我不要了”,并不是說要降低對自己的要求,而是不將自己的感受,建立在不可控的事情之上。
一個人是否幸福,答案往往不在外界,而在我們自身。
降低對外界的期待,你會發現,即便偶爾遭遇不順,你也能放平心態,捕捉到預期外的歡喜。
知乎網友@你好嗎 分享過自己的經歷。
曾經,他逢局必到,見酒必喝,每天幾乎都在外面,不是陪客戶,就是陪同事朋友。
有一次酒局結束,朋友送他回家,半路上他覺得不得勁,又回去組了第二場局,一直喝到宿醉而歸。
后來,他落魄了,身邊的朋友也越來越少。
很少再有酒局邀請他,反倒是他自己,因為喝酒落下一身毛病。
回想起從前,他覺得自己荒唐無比:
其實胡吃海喝的,只不過是一堆酒肉朋友,誰會在你落魄的時候,真正幫上一把?!
中年以后,愈發發現,飯局上的稱兄道弟,都是逢場作戲。
推杯換盞過后,除了人走茶涼的落寞,和喝酒落下的脂肪肝、啤酒肚,什么也不會留給你。
家具創業人劉勝早年間忙于生意,認識不少合作伙伴。
可后來家具行業爆冷,他的事業遭遇滑鐵盧,欠下幾百萬外債。
他想向人求助,可從前的合作伙伴都對他避之不及。
關鍵時刻,是家人伸出援手,幫他度過了難關。
劉勝的妻子提出賣車還債,父母甚至拿自己的房子做抵押,幫劉勝貸款。
這些讓劉勝既感動又愧疚,后來事業有起色后,他逐漸遠離了曾經的酒肉朋友,一有時間,就回家陪伴家人。
成年人的關系就像大浪淘沙,經歷越多,越會發現,困難時真正愿意幫你一把的,少之又少。
與其浪費精力組酒局、攢人脈,不如把精力留給真正值得的人。
推掉無意義的聚會,為真心待你的人留出時間;
遠離不同頻的關系,給內心留一方休憩的空間。
年歲越長你越會發現,運動、讀書、陪伴家人,比參加魚龍混雜的飯局,有意義多了。
把時間留給值得的事,你會發現生活清靜了,心情輕松了,你也能擁有更多精力,耕耘自己的精神后花園。
《阿甘正傳》里,有這么一句經典臺詞:
人的心智成熟,應該是一個逐漸剔除的過程,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知道不重要的東西是什么。 而后,做一個簡單的人。
人的內心若是填得太滿,只會損耗心神,徒增焦慮。
學會減負,才能重新回歸自在和安寧。
人到中年,煩惱紛至沓來,我們既要扛住壓力,逆流而上,又要清簡內心,給自己留一個寧靜的空間。
新的一年,別讓精神過載,別讓自己太累。過好每個簡單的日子,以從容清爽的姿態,擁抱高質量的人生。
點亮“在看”,愿我們都能于紛繁的生活中,覓得一份自在清歡。
最好的贊賞,就是“在看”和分享,讓生活更有溫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