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滁州市認真貫徹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要求,牢牢把握與上海楊浦、南京等地合作的契機,將更多的優質科教資源導入滁州,提升全市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在區域創新發展、資源開放共享、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合作交流等方面加強合作,構建共同發展新格局。
深化區域協同創新
加強與上海高校合作。與上海市楊浦區簽署《協同創新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建立“上海楊浦—安徽滁州”協同創新新機制,共建“科創+產業”伙伴園區、打造“研發制造飛地”等。與上海技術轉移東部中心、與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開展全面戰略合作,共建上海交通大學明光凹凸棒土產業研究院等。與上海交大太陽能研究所合作共建的貝克勒爾光伏研究院等一批科創平臺,為滁州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高端智力支撐。
工大開元環保科技安徽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南京工業大學產學研模式下成功轉型的典范企業,自 2017 年落地滁州,便開啟了高速發展之路。
加快融入南京都市圈。積極參與南京都市圈科技創新生態圖譜建設,圍繞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重大項目、重大平臺,加強與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等大院大所合作,加快推進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先進直升機研發制造等重點項目落戶滁州科創城。加快建設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金牛湖校區等一批科創平臺。積極參與南京都市圈航空產業規劃編制,有效配合南京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創建推進工作。
強化核心技術聯合攻關。啟用上海滁州國際(虹橋)會客廳,連續開展“揭榜掛帥”“招才引智”系列活動,發布和推介滁州市揭榜掛帥技術需求和產業人才需求,來自新加坡、瑞典等國內外 200 多名高端人才,中國科學院、上海交大等 100 多個專家團隊紛紛競榜。已有43項關鍵核心技術需求成功揭榜、金額超1.2億元。引入長三角重大科技成果轉化 52 項,獲批省科技重大專項 7 個。
加快產學研深度融合
省內外院所合作成果豐。積極開展與中科大、合工大、安徽大學、安徽科技學院的合作,與中國科大簽署“鯤鵬計劃”合作協議,合肥工業大學先進控制技術研究所微特電機實驗室啟動建設,安徽大學滁州研究院揭牌成立,安徽科技學院滁州校區未來學院建設提速加碼,滁州市高端教育資源布局持續優化。與此同時,長光所滁州高端智能裝備研究院、重慶科研院滁州分院、中關村協同發展創新中心等已建成運營;南京大學新材料與能源技術研發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天長研究院、省半導體與智能傳感產業共性技術研究中心等研發機構建設有序推進。
大院大所合作有新奇效。近三年共開展產學研合作近300項。在合作類型上,多數為“雙一流”建設高校、重點科研院所、國字號龍頭機構等創新資源豐厚、科技要素富集的高校科研院所,大大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在產業覆蓋上,主要分布在光伏、半導體、汽車及裝備制造、新能源電池、醫藥器械、智能家電、新型化工、健康食品等滁州市八大產業鏈,契合滁州經濟發展戰略與方向。在合作對象分布上,囊括了上海、南京、合肥、西安等國內知名創新高地,通過這些智力支撐,有效彌補了滁州科技創新資源稟賦欠缺的短板。
“四鏈”融合發展取得新突破
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實施“八大產業鏈強鏈補鏈攻堅項目”,支持企業加快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和產品,促進創新成果快速轉移轉化。一年來,共立項19個項目,安排經費1820萬元,其中有8個項目由企業和長三角高校院所合作攻關,如:立光電子與東南大學合作、星恒電源(滁州)與蘇州大學合作、安徽天康(集團)與揚州大學合作等。
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重點圍繞高校成果轉化、企業購買技術等方面,制定專門預算,對產學研合作和成果轉化獎補。發揮滁州市創新發展研究院作用,圍繞本市智能家電制造產業、非金屬礦產業的關鍵技術研發,采取定向委托形式引進2個科學家團隊在滁注冊研究院公司。
人才鏈資金鏈高效對接。加大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招引力度,成功從“長三角”等地引進高慶國“粘結釹鐵硼永磁體系列產品研發及產業化”團隊和朱躍釗“有機廢棄物處置與資源化利用”等45個團隊。設立2.5億元天使投資基金,重點扶持高層次人才團隊在滁創新創業項目,累計支持人才團隊90個,累計扶持項目45個、投資金額近2億元。
(滁網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