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五年,也就是1392年,明朝第一位正式冊封的皇太子—朱標,在從陜西回京城后不久便病逝了。朱標去世后,朱元璋將其追謚為懿文太子,安葬在孝陵以東——明東陵。建文元年其子建文帝登基后,將其追謚為孝康皇帝,廟號為明興宗。
然而建文四年(1403年),燕王朱棣四年靖難之役后在南京稱帝,恢復了朱標懿文太子的稱號。
朱標不僅是朱元璋發妻所生的兒子,而且還是孝慈高皇后所生的第一個兒子,為嫡長子。
作為自己的嫡長子,朱元璋對朱標可謂是十分重視。
可以這樣說:朱標是朱元璋的兒子,而朱標的弟弟們是明太祖的兒子。
在朱元璋為吳王時,朱標為吳王世子;
朱元璋稱帝后,朱標便是板上釘釘的皇太子。
而朱元璋也一直按照未來皇帝的標準來培養朱標,甚至不再為太子朱標設置太子府僚,滿朝文武皆為朱標府僚。為的就是方便在朱元璋外出,太子監國時,滿朝文武方面輔佐太子。
而朱標也確實擔得起太子之位,從小便熟讀經史,性格仁慈寬厚,不僅對弟弟們十分友愛,在諸王中威望頗高;即便是面對戰功赫赫的開國功臣們,朱標也頗有威嚴。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近乎完美的皇太子,在洪武二十五年卻病逝了。
朱元璋為了能讓太子朱標順利繼位,不惜發動胡惟庸案,牽連三萬多人被殺;然而太子卻在朱元璋之前病逝,這讓朱元璋二十余年的布局都白費。但即便是太子朱標去世,朱元璋也沒有將皇位傳給其他的兒子們,而是將朱標的次子朱允炆立為皇太孫,為大明王朝的第二位皇帝。
太子去世后,朱元璋為了皇太孫又發動了藍玉案,牽連一萬五千多人被殺。
朱元璋也僅培養朱允炆6年的時間便去世了,22歲的朱允炆登基,史稱建文帝。
然而建文帝也僅在位4年的時間,便被叔叔燕王朱棣所取代。
若太子朱標沒有早早病逝的話,大明王朝便不會有靖難之役,大明王朝的皇位便會在朱標這一脈傳下去;然而歷史不能假設,只能惋惜!可以這樣說,太子朱標的去世直接影響了明史。
而在隋朝時,也有這樣一位皇太子——元德太子,比明太子朱標去世的還要早;若他不早逝能順利繼承皇位的話隋朝也不至于“二世而亡”,可以說元德太子的早逝直接影響了隋史,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得皇祖偏愛
元德太子便是隋煬帝與發妻蕭皇后所生的嫡長子楊昭,隋煬帝楊廣是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后獨孤伽羅所生的嫡次子。其實楊昭的父親楊廣,原本并無緣皇位,畢竟楊廣是次子,而非長子。而楊昭的伯父楊勇,因為是楊堅的嫡長子,從出生起便同父親“一榮俱榮”:
北周時,楊勇因為祖父楊忠的功勞,而被封博安侯;
在父親楊堅掌握實權后,楊勇被封為世子;
580年,也就是楊堅稱帝的前一年,楊勇被召回京城,晉為上柱國、大司馬,管理宮廷禁衛;
581年,北周靜帝禪位于楊堅,楊堅建立隋朝,登基稱帝;而作為嫡長子的楊勇,則是被冊封為皇太子,參與朝中一切事務的決斷。
而楊昭的父親楊廣,則是被封為晉王。
在楊廣被封為晉王的次年,文帝便為次子挑選晉王妃。而晉王妃的出身確實也不錯,是西梁孝明皇帝蕭巋的女兒蕭氏,而且還是孝明皇帝的皇后張氏所生的嫡女。
蕭氏嫁給楊廣后便跟隨楊廣去了晉陽,二人感情極好,楊廣十分寵愛自己的發妻。
在蕭氏嫁給楊廣的次年,也就是開皇三年(584年),文帝做了一個夢,夢中天神告訴文帝將會投胎到他們楊家。而巧的是,沒多久蕭氏便懷孕了。文帝想到前不久做的夢便十分高興,下令將晉王妃迎回大興,并且將晉王妃安頓在了大興宮待產。
開皇四年(584年)正月,蕭氏順利生下一個男胎。
也就是楊廣的嫡長子,而楊廣的嫡長子便是我們這篇文章的主人公——元德太子楊昭。
楊昭出生以后,便被祖父與祖母留在了宮中撫養,備受寵愛。
了解隋史的應該知道,楊廣陰狠,而楊昭卻跟父親完全不一樣的心性,甚至被祖父稱之為“有長者的心性”:在楊昭三歲的時候,經常在玄武門前的石獅子那里玩耍,而文帝經常會跟文獻皇后一起經過那里。文帝經常會腰疼,便會將手舉起來直接搭在皇后的肩膀上。每次楊昭見到祖父祖母如此,便會回避,如此次數多了便引起了楊堅的注意。
文帝感嘆道:是誰教他如此的?看來他生來就有長者的心態!
隨著楊昭慢慢長大,文帝便提及為其娶妻的事情,楊昭聽到祖父如此說便十分傷心。文帝便問孫兒緣由,楊昭便說道:叔叔漢王(楊諒)還沒娶妻的時候,便一直陪伴您的身邊;但是一娶了妻便離開了京城,孫兒擔心會離開您,所以十分傷心。
文帝聽到孫兒的話,感嘆其有至性,便對其更加鐘愛。
開皇十年(590年),楊昭雖然只有7歲,但已經被祖父被封為河南王。
七年后,文帝為孫兒挑選了一位王妃,是慈州刺史崔弘升的女兒崔氏,催弘升在北周時晉爵為黃臺縣侯,隋朝建立后晉爵為黃臺縣公,而且奉命負責負責保衛皇城,可想而知文帝對催弘升的信任程度。而文帝將催弘升的女兒嫁給孫兒,也是對孫兒的偏愛。
在為孫兒娶妻時,文帝大擺宴席,按照臣子的等級來賞賜群臣。
被封為皇太子
在楊昭得寵于祖父祖母的同時,其父楊廣與生母晉王妃蕭氏也在想盡各種辦法取得了文帝與文獻皇后的寵信,并且成功謀奪太子之位。
楊昭的父親楊廣很有野心,雖為嫡次子,但早早地便開始覬覦太子之位。
文帝素來節儉,楊廣為了讓父親喜歡自己,便假裝十分節儉,若是文帝來到自己的府邸,楊廣便讓那些平日里陪伴自己的美人都躲起來,只留下一些年紀大而且長得不好看的來侍奉左右;而且還將一把已經斷了琴弦、落滿灰的琴放在最顯眼的位置。
果然文帝被兒子給騙了,所以世人皆稱晉王仁孝。
而單純得到文帝的寵愛還不夠,楊廣還在母親文獻皇后的面前假裝十分孝順,每次在離開母親的時候都表現出一副難舍難分的樣子,文獻皇后為此十分喜歡楊廣這位次子。了解歷史的應該知道,文帝雖然是一國之君,卻整個后宮僅有文獻皇后一人,文帝所有的子女也皆是文獻皇后所生;所以文獻皇后是十分厭惡臣子或則自己的兒子寵愛妾室。
而太子楊勇不僅過分的寵愛妾室云昭訓(在太子宮的地位僅次于太子妃),而且還冷落太子妃,致使太子妃得了心疾很快便病逝了。文獻皇后便認為是太子與云昭訓合謀害死了太子妃,并將太子狠狠訓斥一頓,并派人時刻盯著太子。
而楊廣與兄長不同,在母親面前只寵愛自己的發妻蕭氏,也就是楊昭的生母。
而蕭氏也很支持夫君爭奪太子之位,若是在婆婆派人前來探視晉王與晉王妃的時候,蕭氏便故意跟宮人們一起吃飯睡覺,為此文獻皇后對蕭氏這位兒媳也是十分滿意。
就這樣楊昭的父親與母親成功取得了文獻皇后的信任,與此同時楊廣還將文帝的寵臣楊素也拉到了自己這一邊,就這樣在文帝的身邊,便形成了一股反對太子楊勇的勢力,而這股勢力是以文獻皇后與寵臣楊素為主,如此楊廣能謀奪太子之位也便容易多了。
楊廣在諸王中名聲是最好的,素來有賢名。
而文獻皇后也越來越輕視太子楊勇,在文帝面前稱贊次子楊廣。
而楊廣又故意設計陷害長兄,就這樣開皇二十年(600年)文帝終于廢掉了嫡長子楊勇的太子之位,改立次子楊廣為新太子。不僅如此,文帝還讓楊廣負責看守楊勇,讓楊勇連見到文帝為自己辯解的機會都沒有。
仁壽四年(404年),文帝去世楊廣繼位,史稱隋煬帝。
隋煬帝繼位后,將發妻蕭氏尊為皇后,而作為蕭皇后所生的嫡長子,楊昭被封為皇太子。
就這樣,楊昭成隋朝第三位皇太子,也是最后一位。
03仁愛太子早逝
楊昭跟自己的父親隋煬帝完全不同,楊昭不僅頗有武力,能夠拉開強弓,而且生性謙和,言談舉止十分平靜,并不會生氣發怒,是一位謙謙君子。哪怕是身邊人犯了極大的過失確實需要斥責,楊昭也只是說三個字“大不是”。
“昭有武力,能引強弩。性謙沖,言色恂恂,未嘗忿怒。”
更難的是,生在皇家,而且被封為皇太子的楊昭卻十分節儉樸素,這一點楊昭跟自己的祖父文帝一樣。在進膳的時候楊昭也吃的比較簡單,并不會要很多的飯菜擺在桌子上。
就連屋子內的擺設,比如帷布、席子也都很樸素。
若是有哪位臣子家中有年邁父母的,楊昭便會親自去詢問這位臣子家中父母是否安好,若是逢年過節的時候,楊昭也會給與他們恩賜。
如此仁愛的一位太子,又如何能不得人心呢?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仁愛太子,卻早早便去世了,實在是天妒英才。
大業二年(606年),楊昭被封為太子的次年,從長安前往洛陽去朝見父親隋煬帝與母親蕭皇后。按照朝廷的規矩,楊昭在洛陽待幾個月的時間后便需要返回長安。但是楊昭希望能多陪陪自己的父母親,所以便祈求隋煬帝能讓自己在洛陽再居住一段時間。
但是隋煬帝并沒有同意,為此楊昭便跪求了很多次。
楊昭的身體本就很胖,跪求多次后便臥病在床。
隋煬帝便找來了巫者為太子看病,巫者告訴隋煬帝這是死去的房陵王楊勇在作怪。
隋煬帝登基的時候,便假傳文帝的詔書賜死了長兄,并將長兄追封為房陵王。
這年七月,楊昭便病逝了,年僅23歲而已。
三子中有兩子曾為皇帝
楊昭的去世讓隋煬帝十分傷心,將其追謚為元德太子;而且隋煬帝還在楊昭的陵墓旁邊修建了寺廟,方便追念兒子。
其實除了楊昭外,隋煬帝與蕭皇后還生有一位嫡子,為嫡次子楊暕,在元德太子病逝之前楊暕已經被封為齊王;而元德太子病逝后,隋煬帝也確實曾考慮過將次子楊暕封為太子,所以在大業三年的時候不僅將次子任命為河南尹、開府儀同三司,而且將原本在元德太子身邊的兩萬多人都歸到了次子身邊,對次子的恩寵越來越多,朝臣們也爭相巴結楊暕。
然而最終隋煬帝也沒有將次子封為皇太子,反而因為次子多行不法之事、行厭勝之術而冷落了他
而隋煬帝因為元德太子的緣故,而十分偏愛楊昭所留下的三位幼子,并且在楊昭病逝一個月后將其三子皆封為王:
其庶長子楊倓,為大劉良娣所生,被封為燕王,楊昭去世時楊倓4歲;
其庶次子楊侗,為小劉良娣所生,被封為越王,楊昭病逝時楊侗3歲;
其唯一的嫡子楊侑,為元德太子妃韋妃所生,被封為代王,楊昭病逝時楊侑僅2歲。
而楊昭三子中有兩子曾坐到了皇位上,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代王楊侑器宇不凡,很得隋煬帝的寵愛,在大業九年(613年)的時候在京師長安留守,雖然在大業十一年時曾被任命為太原太守,但在隋煬帝出巡時仍舊負責留守長安。然而大業十三年唐國公李淵起兵叛亂,并很快便占領了長安,李淵雖然占領了隋朝京師,但是他很清楚稱帝的時機還未到,所以便擁立了代王楊侑為帝;待江都之變中隋煬帝被宇文化及所殺后,李淵便讓楊侑將皇位禪位給了自己,建立唐朝。619年楊侑去世,被李淵追封為隋恭帝。
越王楊侗為人寬厚,在隋煬帝出巡的時候奉命留守東都洛陽。江都之變中隋煬帝被殺后,王世充等東都留守的官員便擁立越王楊侗為帝,年號皇泰。代王楊侑是唐國公李淵的傀儡皇帝,而越王楊侗則是權臣王世充的傀儡皇帝。619年王世充自己稱帝,并毒害了楊侗。
至于楊昭的長子楊倓不僅聰明英俊,而且是隋煬帝最為偏愛的一個孫兒,在隋煬帝將代王楊侑留守長安、越王楊侗留守東都的時候,卻將長孫楊倓帶在了身邊。在618年江都之變時楊倓察覺了宇文化及等人的陰謀,打算入宮告知祖父,但是被守衛攔在了宮外無法見到祖父的面。最終不僅隋煬帝被宇文化及所殺,就連一直跟隨隋煬帝身邊的楊倓也被害。
結語
元德太子楊昭不僅自己生性仁厚、節儉,三個兒子也都性格跟自己的父親很像。不僅如此,還都十分聰慧。若是楊昭能早早便繼承皇位的話,隋朝必定是另外一個樣子。只可惜楊昭在隋煬帝登基的次年便病逝了,著實可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