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式家庭教育中,家長們常常對孩子的興趣愛好持有謹慎態度。一旦孩子的興趣愛好偏離了 “學習主業”,便容易被貼上 “玩物喪志” 的標簽。然而,汪中求老師在《解碼中國式家庭教育》中,引導我們重新審視這一問題:孩子那些看似 “玩物喪志” 的興趣,真的毫無價值嗎?
不少家長看到孩子癡迷于電子游戲、收集動漫周邊或者熱衷于擺弄一些小玩意兒,第一反應往往是焦慮和制止。在他們看來,這些活動既浪費時間,又對學習毫無幫助。但事實上,這些興趣背后隱藏著許多被忽視的價值。
以電子游戲為例,它并非只是簡單的娛樂消遣。策略類游戲能鍛煉孩子的邏輯思維、決策能力與大局觀;角色扮演類游戲則有助于提升孩子的想象力與同理心。孩子在游戲中制定策略、應對挑戰,這一過程與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培養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同樣,收集動漫周邊的孩子,在研究動漫作品的過程中,能夠接觸到豐富的文化元素、藝術風格,從而拓展自己的文化視野與審美能力。他們為了收集齊全一套周邊,需要制定計劃、合理規劃零花錢,這也在無形中培養了理財意識與目標管理能力。
再看那些熱衷于擺弄小玩意兒的孩子,比如熱衷于拆解、組裝模型的孩子,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鍛煉了手部精細動作能力、空間感知能力以及對機械原理的理解能力。這些能力在未來的理工科學習、工程技術等領域都大有用武之地。
汪中求老師在書中提醒我們,家長不能僅僅以功利的眼光去評判孩子的興趣愛好。真正的教育,應當是發現孩子的興趣點,并以此為契機,挖掘他們的潛能。當孩子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熱愛的事物中時,他們所展現出的專注度、熱情以及創造力,都是無比珍貴的。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家長對孩子的興趣愛好完全放任自流。家長需要引導孩子合理安排時間,平衡好興趣與學業的關系。同時,也要深入了解孩子興趣背后的價值,為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持與引導,幫助他們將興趣轉化為成長的動力。
所以,當我們下次看到孩子沉浸在那些看似 “玩物喪志” 的興趣中時,不妨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嘗試去發現其中的價值,說不定,這就是開啟孩子未來無限可能的那把鑰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