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國內一直流傳著這樣的段子:北大清華最優秀的一批畢業生都去了歐美;次一級的畢業生全部進了央企;最差的一批畢業生只好進了私企。
所以坊間一直有輿論說,北大清華辛苦培養的這么多狀元,最后都流向了美國,而且大量學生選擇赴美深造后就選擇扎根美國,再不回來了,國內辛辛苦苦教育出來的這么多高素質人才,被美國人成功摘了桃子。
為此,清華還于近日向外界公開了最新畢業生統計數據,想以此洗刷大多數畢業生都出國的不實報道。
但其實我覺得清華這么做有點愚蠢,因為很明顯有點欲蓋彌彰的意思。畢竟這么多畢業生去歐美留學,并選擇在那里工作生活,不止你一家,國內很多大學都存在,只不過清北兩所院校太過著名,數據太過扎眼,才成為民眾嘲諷的對象罷了。
從改革開放以來,出國熱全國高企不下,甭說這些當年接受西方思潮影響的象牙塔學子們了,就連很多普通老百姓都向往著往美國跑,《北京人在紐約》持續熱播不是沒有道理的。
所以在當年那個年代,美國成為青年人心目中最為理想的求學與工作生活目標地,也無可厚非,中美關系也尚在蜜月期,剛剛奔向小康的中國人誰不向往著通過自己的知識改變命運,也像美國人一樣住在大house里,出門有汽車,旅行坐飛機,度假能享受個海濱沙灘啊,所以當年有大量國家培養的高素質人才,成功被美帝摘了果子,也實屬物質財富驅動下的人性使然。
摘了果子并不可怕,人本身就是物質的,我們不能指望每個畢業生都像錢學森那么為了國家甘愿奉獻一生,也不可能強求每個畢業生都像李彥宏與張朝陽那樣,義無反顧回國創業,每個人都有追求美滿生活的自由,清北兩家院校其實大方承認即可,遮遮掩掩反而顯得心虛。
這個世界總是不斷變化的,此一時彼一時,現在留美不歸的少了,一則是因為學生基數大了,攤薄了原來的生源絕對值,當年去的比例雖高,但是絕對值沒有現在大,畢竟當年的畢業生,尤其是清北的畢業生,還是緊俏貨,一年也沒多少個,現在,不能說一抓一大把,但是至少翻了幾倍是沒問題的。二則中美發展趨勢逆轉,現在申請美國簽證不易,想留下來工作更是難度加大,海歸越來越不吃香了,反而國內機會增多,自然選擇留美不歸的人少了,畢竟能考到名校的人沒有誰是傻的。
清北與其執拗于過去的“黑歷史”,不如多放眼未來,只要清北的學生越來越多在國內各行各業干出一番成績來,民眾的眼睛還是雪亮的,至少這幾年我身邊不少企業還是能招到清北的學生了,往年都乏善可陳,這就是一個好的現象嘛。
這幾年美國頻頻發布制裁中國的名單,而高校行列中,清北不在此列,反而成了反向指標,自然會惹人非議,畢竟美國人眼里也不揉沙子,誰對自己貢獻大還是掂得清的,相比之下,國防七子反而成了當下中國人眼中的“英雄”,而且他們也確實培養出了很多在國內各個行業頂大梁的專家人才,突破了一項又一項歐美封鎖的技術,相比之下,清北就有點相形見拙,這才是民眾覺得不爽的原因所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