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觀止
近期,銀行博物館又收到多批捐贈,內容豐富多彩,品種琳瑯滿目,意義各具特色。更巧的是這幾批捐贈都是出自“老銀行”之手,果然最懂銀行博物館的,還得是咱們銀行人呀。
滿懷期望:
“五周歲”的生日祝福
浦發銀行退休員工葉光,早年曾任職于工行上海分行工作,自去年向銀行博物館捐贈了一組零存整取小額儲蓄存單之后,近期又向銀行博物館捐贈一件“重磅”文物,由上海市老市長汪道涵,為工行上海分行成立五周年題寫的書法作品。作品上書八個大字:“迎接未來 譜寫新篇”,落款是“一九九〇年秋為工商銀行上海分行五周年”、“汪道涵”字樣。據葉光回憶,這是當年工行上海分行成立五周年之時,銀行請市領導寄語題詞,由于當時汪市長題寫了多張“試筆”,其中一份沒有鈐印的“副本”,幾經輾轉保留至今,實為不易。
簡明扼要:
信貸員的修煉“寶典”
民生銀行退休員工王珺女士,專程來館捐贈了三冊金融舊籍。王女士的父親是人民銀行老領導,曾親自參與三本書籍的編寫工作,其中有一本1963年出版的《怎樣當好信貸員》,泛黃的手冊只有薄薄70余頁,但內容卻十分豐富,全書一共九講,把信貸工作職責任務、資金管理、業務分析、核實反映、制度建設等非常實用的工作方法逐一做了介紹。比如書中有一章專門講到幫助企業建立健全資金管理制度,不禁想起以前曾經有個傳說:一位優秀的信貸員,往往比貸款企業負責人更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原來這些都是當好信貸員的必修課呀。
意氣風發:
體育精神的“金”色暢想
在一場參觀接待中,銀行博物館藏品征集又迎來意外之喜,上海銀行員工吳凌云隨單位來館開展支部活動的時候,向博物館捐贈了兩枚早期的金融行業老徽章。一枚是上海財政金融會長,另一枚是1951年中國銀行第一屆運動會紀念徽章。特別是這枚運動會徽章,色彩豐富,畫面生動,一位身著運動裝的運動員,以跑步沖線的姿態作為主體。桌邊還裝飾有齒輪、麥穗等圖案。銀行歷來有舉辦豐富文體活動的優良傳統,這枚徽章真實記錄了新中國成立之初,銀行業開展體育運動的精彩時刻。
依法合規:
會計制度的“大觀園”
工行甘肅分行運行管理部原總經理蘇力,退休前從事銀行會計等各方面工作,平時也是銀行博物館公眾號的忠實“粉絲”。某日在公號后臺給博物館留言,表示有一些個人保存的資料希望捐贈給博物館,聯系上之后便寄來了厚厚一摞從 1960 年代以來,中國人民銀行會計制度、出納會計制度匯編等資料 6 冊。這些資料系統記載了早年銀行的各類會計制度和工作要求,反映了銀行歷來注重業務制度建設,是銀行“鐵賬本、鐵算盤、鐵規章”的“三鐵”精神的直觀體現。
“上海市銀行博物館”官方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